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2020-03-10 05:06高显文吴晶玲
心理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意向领悟人格

高 斌 高显文 吴晶玲 王 娟

(1 湖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十堰 442000;2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南昌 330013;3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宜昌 443000)

1 引言

专业心理求助意向是指当个体面临心理困扰时,向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等寻求帮助的意愿(杨薇,方晓义,史杰,原杰,2017)。当个体产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若不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有可能使心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郝志红,梁宝勇,邵秀巧,2005)。值得关注的是,国内63%具有心理问题的自杀死亡者当中,只有7%的人在生前寻求过专业心理帮助(赵丽,江光荣,王英,2011)。

以往研究在探讨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影响因素时,主要涉及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受教育水平)、认知(如自我隐瞒、自我表露)、动机(如归因、自我效能)、情绪(如抑郁)、环境(如社会支持、社会容忍度)等方面(夏勉,江光荣,2007;Nam,Choi,Lee,Kim,&Lee,2013;Picco,Abdin,Chong,Pang,Shafie,&Chua,2016),较少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如主动性人格)考察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先前的研究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对员工的求助行为有积极影响(宋晓静,2012;陈敏,2017),主动性人格是否可以同样影响个体专业心理求助意向有待进一步检验。

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倾向(Bateman & Crant,1993)。它作为个体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个人特质,主要具备主动性、以改变为导向和关注未来三个核心特征(王伟,雷雳,王兴超,2016)。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针对主动性人格的研究较多聚焦于组织行为学领域,较少关注其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先前的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水平较高的个体,在工作中工作投入水平更高(Haynie,Flynn,& Mauldin,2017;Di,Cai,Yan,& Ma,2018),所表现出的创新行为更多(Hu,Wang,Zhang,& Bin,2018),拥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Li,Wang,Jie,& You,2017)。事实上,主动性人格对个体的求助行为也有显著影响。宋晓静(2012)研究员工的求助行为发现,主动性人格较高的员工越倾向于积极主动地求助于他人,以此解决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国企员工的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预测员工的工具型求助和情感型求助(陈敏,2017)。依据主动动机加工和目标驱动模型(王伟等,2016),个体的主动性人格水平越高,对个体的主动性目标促进作用越大。由此推测,主动性人格水平较高的个体在面对个人心理问题时更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本研究假设: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H1)。

网络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主要是指个体在网络上运用多种方式向他人传递信息,以达到维持网络沟通或获得个人需求的网络行为(谢笑春,孙晓军,周宗奎,2013)。具体来说,个体可以通过网络向家人、同伴或网友表露自己的兴趣、基本心理需要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Kays,Gathercoal,& Buhrow,2012;Ying,Liu,Yi,Jia,Rui,& Le,2016)。依据Rricher,Spear 和Postmes(1995)提出的去个性化的社会认同模型,网络空间由于具有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会引起个体形式多样和较大程度的自我表露。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心理行为问题(如社交退缩、心理污名等)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求助意愿(江光荣,夏勉,2006)。社会补偿理论(Anderson-Butcher,Lasseigne,Ball,Brzozowski,Lehnert,& McCormick,2010)指出,互联网为社交恐惧的人提供了更多社交的机会,可以降低个体的心理污名(Bathje,Kim,Rau,Bassiouny,& Kim,2014)。自我表露的过程模型认为,自我表露可以通过获得社会支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Chaudoir & Fisher,2010)。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表露越多,其专业心理求助行为越多(Hinson & Swanson,2011;Nam et al.,2013)。因此,本研究假设:网络自我表露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H2)。

社会资本理论(Yang,Gong,& Huo,2011)认为,主动性倾向较高的个体,更愿意参与社交互动,并通过建立大量的人际联系来获取信息和资源,进而可以从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对领悟社会支持有显著预测作用(皮陆杨,莫欣欣,王保卫,陈之望,李源瑢,何旖清,2020)。此外,依据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领悟社会支持具有普遍增益作用,可以减少个体的不良情绪(如抑郁),在维持个体身心健康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沈友田,胡笑羽,叶宝娟,2018)。研究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个人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Andoh-Arthur,Johnny,Oppong,& Osafo,2015;郑亚楠,胡雯,赖月月,2016)。因此,领悟社会支持可能是联结网络自我表露与专业心理求助的重要桥梁。本研究假设:领悟社会支持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H3)。

依据富者更富模型(Kraut,Kiesler,Boneva,Cummings,& Crawford,2002;陈浩,赖凯声,董颖红,付萌,乐国安,2013),大学生通过自我表露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社交资源,互联网拓展了大学生进行心理求助的渠道,当他们在寻求心理帮助时,可能提升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实证研究表明,个体在社交网络(如脸书)上的自我表露内容越多,其领悟社会支持也越多(Tichon & Shapiro,2003;Huang,2016;Zhang,2017)。由此可知,当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同时中介于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关系时,二者的中介效应或许不仅仅可以通过“并行”的方式起作用,也可以通过“串行”的方式起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假设: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H4)。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综合考察个体因素(主动性人格、网络自我表露)和环境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意向的作用机制,以此进一步拓展主动性人格的应用范畴,并为专业心理求助的干预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在湖北省选取两所普通高校,对350 名在校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322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所有被试的年龄处在17~25 岁之间,平均年龄19.82 岁(SD=1.32)。其中,男生133 人(41.3%),女生189 人;城市籍191 人,农村籍129人;大一132 人,大二97 人,大三93 人;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者28 人(8.75%)。

2.2 研究工具

2.2.1 主动性人格量表

采用Bateman 和Crant(1993)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问卷,经商佳音和甘怡群(2009)修订过后,在国内大学生的使用中信效度良好。该量表一共有11 个项目,采用7 点评分(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其主动性人格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0.84。

2.2.2 专业心理求助意向量表

采用由郝志红和梁宝勇(2011)修订的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意向问卷。该问卷一共有16 个项目,包括心理和人际困扰、学业困扰和物质滥用三个维度,采用6 点计分(1=“非常不可能”,6=“非常可能”),分数越高,代表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0.94。

2.2.3 网络自我表露量表

采用由王伟、王兴超、雷雳和付晓洁(2017)修订的网络自我表露指数量表,共有10 题,量表采用5点记分(1=“从不告诉对方”,5=“非常详细地告诉对方”)。该量表在以往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信效度(王伟等,2017)。得分越高表明网络自我表露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0.88。

2.2.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姜乾金(2001)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共有12 个项目,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采用7 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为了适应本研究对象的需要,将原量表项目中的“领导、亲戚和同事”改为“老师、亲人和同学”,采用7 点计分法,总分越高,表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 系数为0.91。

2.3 研究程序

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施测,由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在课余休息时间开展测试。所有被试回答之前,屏幕上出现提示语,告知被试自愿遵守保密原则,完成整个问卷需要10 分钟左右,随后对数据进行了整理,运用SPSS21.0 和Hayes(2018)开发的PROCESS3.0 插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于大学生的自我报告,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使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将所有研究变量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5.78%,小于40%的临界值(Podsakoff,Mackenzie,Lee,& Podsakoff,2003),因此,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

3.2 各变量间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将主动性人格与网络自我表露、领悟社会支持和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平均分做相关分析,各变量的平均分、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1 所示。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与网络自我表露、领悟社会支持和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各变量的相关矩阵(n=322)

3.3 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法(重复取样3000 次,95%置信区间)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使用Process 插件中的Model6 进行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回归分析表明(如表2 所示):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b=0.13,p<0.01),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预测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b=0.15,p<0.01;b=0.33,p<0.001),网络自我表露也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和专业心理求助意向(b=0.36,p<0.001;b=0.18,p<0.001);领悟社会支持正向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意向(b=0.19,p<0.001)。

表2 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中介效应由三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如表3 所示。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上述间接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三条间接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因此,这三条间接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4 讨论

4.1 主动性人格对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假设H1 得到验证。此外,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有正向预测作用。本研究还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序列中介作用对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产生间接影响。本研究发现,个体主动性人格水平较高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心理求助意向,这进一步拓展了主动性人格的应用领域。究其原因,主动性人格较高的个体有如下特点,他们更倾向于主动解决问题(Parker,Williams,& Turner,2006),自我效能感较高(王伟等,2016),更加重视自己心理需要的满足(Greguras & Diefendorff,2010),进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马素红,2017)。更重要的是,先前的研究揭示出主动性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相应改变(张颖,杨付,2017)。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水平,是促进其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3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4.2 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中介分析表明,网络自我表露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研究假设H2。究其原因,网络能够为自我表露提供更多的便利。相关研究发现,网络自我表露能够缓解个体的消极情绪,使之获得更多的情感与社会支持(Wang,Zhang,Chen,& Zeng,2018;刘寅伯,倪晓莉,牛更枫,王瑜萍,2020)。与现实面对面的自我表露相比(Hinson & Swanson,2011),网络可以为个体提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某些目标的补偿机会。比如,社交网络为线下有社交困难的个体提供自我表露的平台(陈光辉,赵清玲,赵伟佳,陈佳,2018),大学生可以运用在线交流的机会(如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进行自我表露,从而从中获得心理帮助。此外,与现实情境相比,网络交流具有相对较低的自我表露风险,可以减少个体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沟通时的“心理污名”(Wallin,Maathz,Parling,&Hursti,2018),也可以降低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以及评价恐惧程度(贺金波,陈昌润,贺司琪,周宗奎,2014)。

4.3 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可以显著预测领悟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意向,这与以往研究较为一致(郑亚楠等,2016;皮陆杨等,2020)。中介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研究假设(H3)。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社会资本理论。具体而言,主动性水平较高的个体,更愿意参与社交互动,并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取外界的信息和资源。以此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Yang et al.,2011;葛红宁,周宗奎,牛更枫,陈武,2016)。社会资本较丰富的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支持较多,进而增加了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可能性。同时,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自我表露的过程理论,印证了网络自我表露有助于个体获得和利用身边的社会支持资源(Chaudoir & Fisher,2010),进而促进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

4.4 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网络自我表露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王伟等,2017)。中介分析表明,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在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支持了研究假设H4。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一中介路径的相对中介效果量最小,只占4.54%,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研究的链式中介效应没有意义。理由如下,首先,小效果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较少预测某种因素所起作用的绝对大小,如果小效应可以支持所检验的理论,那么小效应也具有重要价值。其次,小效果量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小效应可能随时间推移而累积成大效应,进而引发重大结果。本研究中虽然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所产生的链式中介效应相对偏小,但这种小效应类似于“蝴蝶效应”,可以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累积成大效应,进而对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带来显著的变化甚至质的飞越。因此,这种相对偏小的链式中介效应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并且值得引起重视。

4.5 研究意义和未来展望

总体来讲,本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高校应及时识别和筛选出有心理问题且主动性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举办心理科普讲座)来提高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其次,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大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快速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以及表露自己的心理需求。高校应鼓励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如QQ)向老师、同伴和家人表达自己的心理苦恼,进而增加获取专业心理帮助的可能性。此外,各个高校也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温馨的网络助人平台,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空间上的自我表露和沟通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谢笑春等,2013)。因此,通过网络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帮助时,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平台,也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以此减轻或者消除大学生在进行专业心理求助时所面临的“后顾之忧”(如心理隐私泄露)。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1)本研究虽然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但是横断研究的局限性使得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可靠,未来的研究可以采取追踪研究或者实验研究的范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2)研究只考察了学生整体的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并未考察学生在特定方面的自我表露(如心理问题的自我表露)以及特定领域的社会支持(如网络心理支持),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对特定领域的自我表露与社会支持进行探讨。(3)研究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如何影响”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引入调节变量(如心理污名、隐私信息风险感知等),从而进一步考察主动性人格“在什么情况下”对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影响更大或更小。

5 结论

主动性人格与专业心理求助意向呈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不仅直接正向预测专业心理求助意向,而且可以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对专业心理求助意向产生影响,即网络自我表露的单独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网络自我表露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意向领悟人格
具身感知情境下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多么痛的领悟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对大学女生身体意向的影响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