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对“一带一盟”的态度和政策探析

2020-03-12 11:24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欧亚伙伴关系倡议

李 兴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88)

俄罗斯地跨欧亚,“一带一路”要经过俄罗斯领土或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俄罗斯政府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即“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背景下,中国应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政府对“一带一盟”的主流认知和政策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问题爆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紧张。以美欧为首的七国集团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经济受到很大损害。俄罗斯开始实行“向东看”“转向东方”的发展战略。

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两国元首就俄罗斯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的对接问题达成了共识。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两国签署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寻求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梅德韦杰夫总理说:“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不仅能够,也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开展‘东线’合作。不仅要和中国、越南、韩国以及亚太各国密切合作,也要与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国深化合作。把俄罗斯的这种合作意愿解读为‘转向’是错误的”[1]。2015年3月,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服务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为其中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大股东。2015年5月8日,中俄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一声明意义重大,实际上将两国的方案置于平等地位,而不是俄罗斯先前所主张的只是把中国方案作为俄罗斯主导框架内的一种“倡议”[2]。2015年5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演讲时称 ,欧亚经济联盟不能、也不应与强大的中国经济相隔离,他强调要“互惠互利”。2015年7月,在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期间,两国签署文件将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主要平台,并指定由欧亚经济联盟经济委员会与中国商务部就“经贸伙伴关系协定”展开谈判。2015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总统还专门谈到了“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战略意义。2016年3月,俄副总理德沃科维奇向记者表示,俄罗斯将在几周后向中国转交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框架内可对俄罗斯进行投资的项目清单。2016年10月,俄驻华大使杰里索夫指出,11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中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将是总结性的活动。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表示,中俄总理即将会晤的议事日程之一就是筹备关于建立大欧亚经济伙伴关系。该协议的第一步可能是俄中双边协定或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协定,这种协定或在两年内签署。随着两国发布《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尊重国际法和联合国的联合声明》,中俄在能源合作、互联互通(高铁、扎鲁比诺港、黑龙江大桥等)、经贸便利化、电子商务、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过境中欧班列等问题和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2016年12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中“向东看”成为俄外交发展的新方向。《构想》指出中国是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未来将继续积极与中国开展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全新威胁与挑战。2016年12月,普京总统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该倡议指出,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在内,应共同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2016年6月,欧亚开发银行行长德米特里·潘金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表示,“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和战略问题,它具有扩大中国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意义。他认为,俄中利益在这里有契合之处,俄罗斯可以围绕“一带一路”发展项目。他指出,俄罗斯对“一带一路”的周边项目感兴趣,比如中哈霍尔果斯物流枢纽。现在,因为缺少基础设施、物流枢纽,这条走廊只实现了20%的运力。同时他表示,这个项目值得投资,欧亚开发银行正在考虑。2016年6月,俄罗斯交通部长马克西姆·索科洛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建议中国投资者参与建设俄首个超级高铁项目,他建议中方考虑一下这个方案。2017年7月,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商务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联合声明》,决定开展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行性研究工作。2017年10月,两国在杭州共同签署了《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协议谈判的联合声明》。2018年5月,中国商务部代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主席及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2018年5月,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说,近几年中俄合作亮点频出,探索出不少有价值的模式。中俄正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探索打造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两国政府还在积极探讨,起草新的油气合作协议[3]。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俄罗斯总统原经济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指出,中国的一体化政策和帝国经济政策存在根本区别……新原则下的国际合作范式就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4]。

2017年5月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普京总统作为嘉宾代表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演讲,赞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将有助于建设新的欧亚大陆的交通联盟,这将促进各国的发展和合作,呼吁对接合作,发展大欧亚伙伴关系。他指出,虽然“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两者是不同的发展机制,但可以互相补充。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将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亿元。普京、梅德韦杰夫等力推中俄共同开发、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和雅马尔能源合作项目,对中国参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寄予厚望。2018年普京当选俄总统前后,在不同的场合多次盛赞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方面的成效,表示要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他指出,中国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莫斯科珍视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并将不断扩大两国关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和“大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吻合,俄将扩大与中国具体的合作。2018年11月,《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正式获批。2018年11月,在中俄印领导人阿根廷非正式会晤中,普京总统再次表示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建设合作。2019年2月,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俄罗斯国家项目的实现。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障碍的消除有利于发展欧亚统一的经济空间。2019年4月,普京以贵宾身份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拓展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树立了成功范例,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当前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

2019年5月,普京总统会见王毅外长时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其经济部分富有成效、引人注目、内容丰富,与俄罗斯及其伙伴在后苏联地区打造欧亚经济联盟相得益彰。俄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中方支持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推动一体化进程。双方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加强协调行动。2019年6月,《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俄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中方支持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推动一体化进程。双方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方面加强协调行动。中方支持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双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同“大欧亚伙伴关系”可以并行不悖,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区域组织一体化进程,造福欧亚大陆人民。2018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双方贸易额又突破1100多亿美元。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前几个月双边贸易逆势增长,但俄官方仍然表示不影响2025年实现两国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

二、俄罗斯政府认知和政策的另一面

六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实践和推进,俄社会对“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前景逐渐看好,认可其将惠及沿线国家,但认为具体困难还很多、很大。俄社会对“一带一盟”对接的评价渐趋理性、冷静、务实,因为中国的投资仍然少于日本,更不能取代传统上的经济伙伴欧盟,并且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不在俄罗斯之下,这与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地缘优势很不相称,也没有明显地提高俄罗斯的GDP总量。与早先的期望相比,俄方有些失望。当然,俄还抱有希望和期待,因为潜力还很大,特别是在制造、交通、农业、战略性大项目、高科技等领域。涉及一些具体利益,比如关税、轨距、能源价格、建立自由贸易区等问题,俄方非常谨慎,有时甚至是回避。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问题上,俄对于双边谈判未必比多边谈判更热心,更倾向于多边。而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五个成员国的多边谈判往往效率有限。

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当然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但基于与中国伙伴平等而广泛的合作,俄方的态度既欢迎又谨慎。舒瓦洛夫副总理就强调,双方开展的合作必须在欧亚经济联盟的框架下进行。普京在2017年“普京连线”回答俄民众关于“带盟对接”可能的危害时也说过,俄罗斯只执行对俄罗斯有利的那些部分。两国关于“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声明的签署只是双边的,并没有与其他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联署,尽管俄罗斯事实上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俄罗斯官方使用和较多使用“Сопряжение”一词。查俄文词典,俄文中表达对接、合作之意的有两个词“Сопряжение”“Состыковка”。“Сопряжение”原意指钢管、螺丝等相向而行,相互策应,相互配合,无缝对接,但各还是各,两个还是两个。“Состыковка”意指两相交并,融合,变成一个,如两条河流相汇融合。有鉴于此,俄一方面渴望在欧亚地区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经济联盟,同时也可能提出自己的替代性方案。俄著名智库学者、“瓦尔代”俱乐部领导人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教授强调:俄外交优先事项之一是在大欧亚理念基础上与中国构建坚固的相互关系。从地理和历史来看,中国是俄最亲近的邻居。在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加大了从俄罗斯的粮食进口,如大豆、面粉等农产品,两国加强了能源、交通和地方合作,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然而,俄罗斯的大豆能否取代美国,从俄进口大豆能否满足中国的需要,以及中美达成暂时性的经贸协议对中俄大豆等粮食合作会产生什么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不稳定因素。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中国企业在贝加尔湖生产矿泉水项目,都因种种原因生变,并非一帆风顺。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农产品可能带来的病虫危害,换来国内农业的保护性发展,2019年普京下令禁止进口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核果类农作物。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可以理解的,有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双方互信不足。

2015年 5月31日,《俄罗斯报》刊登了一篇对著名智库学者卡拉加诺夫的采访文章。卡拉加诺夫明确提出,中俄正在构建新型联合体“大欧亚”,并解读了“大欧亚”的基本内涵。2015年12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建议与欧亚经济联盟一起,同上合组织、东盟成员国以及正在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就建立可能的经济伙伴关系进行磋商。2016年6月,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建议考虑建设有欧亚经济联盟和与之有着紧密关系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及我们的独联体伙伴和其他感兴趣的国家、组织参与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在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西方对俄实行经济制裁的大背景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向东看”“转向东方”,俄对中方的期望不言自明。但俄方“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与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和区域高度重合,有对冲、缓和中国“一带一路”影响的考虑。

卡拉加诺夫、波尔达切夫等俄罗斯著名智库人士主编的研究报告中,集中了大批俄罗斯学者的文章。其中有观点认为,“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和对冲;不主张同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区问题的谈判,而与印度、越南、伊朗、新加坡、韩国、塞尔维亚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谈判;不倾向于多边,而倾向于双边谈判;认为俄罗斯“向东看”的方向除了东亚外,还有面向北美的考虑;比起冷战时期的现代化的美国和苏联,中国与俄罗斯科技潜力要逊色,局限于中俄合作,必然导致落后;俄罗斯现代化技术创新伙伴的最佳选择并不是中国,而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俄罗斯是一个重国家安全胜于经济发展的国家,普京总统在过去的一次讲话中呼吁俄罗斯民众团结时指出,俄罗斯没有盟友,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他在不同场合谈到,俄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即俄罗斯人民和俄罗斯军队。可见,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是有自己的注释和解读的。

三、分析和思考

“一带一路”涉及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俄外交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合作,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关系到俄罗斯大国地位,关系到对付西方打压和孤立,关系到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俄罗斯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盟”对接经历了一个矛盾的认识过程。从模糊支持,局部接受,到比较积极地寻求对接合作,希望借助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和快车有所作为。“一带一盟”数年实践,俄方有所配合,有努力也有保留,有期望也有失望。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理性选择的支配,和平共处,并行不悖,对接合作成为俄“一带一盟”认知和政策的主流,良性互动的同时也存在善意竞争[5]。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国、邻国,俄罗斯对“一带一路”有怀疑、担忧、观望和保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俄是欧亚和世界大国,不可能把外国利益置于本国利益之上,把别国倡议置于自己的发展战略之上,也即俄不大可能全盘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这正从反面说明了俄作为一个欧亚大国和世界大国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大欧亚伙伴关系”是概念、倡议、理念,不太可能做实和实现机制化,因为俄罗斯经济实力虽然被低估了,但毕竟还是有限。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状况差强人意,与东盟和上合组织实质性的对接很困难。“大欧亚伙伴关系”不包括欧盟,欧盟与俄关系仍未摆脱紧张状态。“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有交集,有对接和对冲的方面,是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至于上合组织,是“一带一盟”对接沟通、商讨的平台,因为欧亚经济联盟绝大多数国家是上合组织的成员,而大部分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关系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也是“大欧亚伙伴关系”包含的国别和区域。上合组织有安全、经济两个功能。上合组织打击三股“恶势力”,还可以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上合组织同时也是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平台之一,也就是说,中俄共享,而不是一方单独占有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俄罗斯利用了历史传统和现有的优势(如印度可纳入“大欧亚伙伴关系”,但如果其态度不变的话,则很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同时拥有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和东盟三个实体平台。这是俄罗斯在经济状况不佳、遭受西方制裁和打压情况下借助亚太经济和中国力量“向东看”和“转向东方”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盟”能否对接合作成功,其实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一带一盟”战略对接是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亮点、增长点和出彩点。要把高度互信的政治互信转化为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具体成果。要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目前能够对接的部分,暂时不能对接的部分,以及根本不能对接的部分。能对接的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暂时不能对接的要创造条件、打好基础。不能对接的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利”“行”“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一带一盟”战略对接的重要法宝。“利”是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是动力,无利益则无可持续性。“行”是具体实践,是实施、实现利益,使利益最大化。“通”是条件,是前提和保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没有联通就没有畅通,没有畅通就万事难通,关键在于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互利双赢。

猜你喜欢
欧亚伙伴关系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欧亚经济委员会通过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术规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专利条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