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要有新境界

2020-03-12 17:29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远大理想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鲜明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塑造理想信念的基石[1],并结合中国实际创立毛泽东思想,以及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理想信念有了新的内涵,坚定理想信念有了新要求、新境界。新时代背景下,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稳固、国家和民族兴盛以及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败。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做到至信而虔诚、坚信而执着,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在更高的政治站位中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体现了政党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是党员干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贵在坚守信仰,重在坚持真理,成在坚定自信。

(一)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之魂

理想信念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败。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就是因为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越来越严峻,面临的斗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理想信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总开关,理想信念动摇、丧失或缺失,社会主义就必然走上歪路,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综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最终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其根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丧失与缺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根本保证。

(二)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习近平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他们在烽火年代不忘家国,自我牺牲;在长征时期不畏艰险,不惧困难;改革开放时期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这无不折射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才能攻坚克难,取得一次次伟大胜利。实践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一名党员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不为外界所干扰,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共产党人的磅礴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政党治国理政的一面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方向。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夺取了政权、巩固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我们党是一个具有9000多万党员的政治组织,党的力量来源于全体党员自觉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将信仰、使命与担当根植于心,融于血液,指引自己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极大地调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四)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缺少骨气。理想信念,是一种能够跨越物质和现实障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和动摇。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二、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一)清醒地认识和学习理论,坚定不移地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则需要对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对理论的学习越是深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为有效,理想信念越为坚定,在行动上就越为自觉。习近平指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5]党员干部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把其作为看家本领,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用以正确认知与分析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深化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认识,让理想信念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前行的“明灯”。

(二)学习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学史使人明智”,学习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史,借古论今,不忘民族屈辱之历史,不忘被侵略之国耻,振兴民族之自信,发扬民族之精神,砥砺前行,不辱“中国人”之名号。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向优秀共产党人学习,学习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与人格风范。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永葆党的性质、宗旨、本色,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三)学习党章党规,用党纪党规支撑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入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坚持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需要纪律规矩的“硬约束”,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支撑和保障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加强党章党规的学习,提高纪律意识,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学习党章党规,要重在运用,重在遵守,把党规党纪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中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6]党员干部只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才能真正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的描述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全社会消灭了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劳动”“按需分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经170多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已经10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也有64年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改变命运、获得解放、走向幸福的正确道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力量对比关系处在深度变革当中,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发生改变。就世界全局而言,我们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较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两个突出的发展趋向:一是资本主义的力量仍处于相对优势,但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改变它的本质和矛盾。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是美国社会生产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的外在表现。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没有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消失,这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分析的科学性。二是社会主义的力量虽然仍处于相对弱势,但发展趋向却是不断向上前进。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要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风险,甚至会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所侵蚀,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但这并不能说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这只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暂时遭受的挫折。我们坚信人类历史终将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的同时,也要看到这是一个艰苦曲折、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以事实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江泽民指出:“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7]党员干部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精神追求,把远大理想同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一)锤炼忠诚品格,提高政治定力

习近平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8]。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素,同心同德才能实现党在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党员干部必须带头锤炼忠诚品格,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具体说来,则需要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提高抵御各种风险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对党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勇于抵制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搞政治投机的现象,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维护全党政治上的团结,维护全国人民政治上的大团结。

(二)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坚定理想信念,是要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增长政治才干;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象、内涵、方式的变化,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与群众对话,多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做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团结引领、组织动员、联系服务的水平。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人民同甘共苦、团结奋斗,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强党性锤炼,提高道德水平

党员干部要把锤炼党性、修身立德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观主义和奢靡之风,真正做到不因成绩而自满,不因困难而畏缩,不因功利而浮躁。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需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不断的理论实践而得到提高,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与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与乐的关系,心存戒律,廉洁奉公,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践行诺志,在实践斗争中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理想信念的坚定有赖于理论上的清醒,也有赖于实践斗争的磨炼。一名党员是否理想信念坚定,就要看他是否愿意并且是否能够在现实工作中、艰苦环境下接受考验和锻炼,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无私、锐意进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加深对党从事的伟大事业的认知,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矢志不渝的执着、敢于担当的勇毅、求真务实的笃行、敢于斗争的精神,干出勇立潮头的新气势,干出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远大理想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关于“吃” 的远大理想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