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语境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以《影视画面编辑》课程为例

2020-03-15 08:50孟晓辉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影视知识点微课

孟晓辉

(开封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微课来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该短课程是微课的雏形。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微课程的概念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从本质上而言,微课是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它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讲解某一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微视频与微教案、微讲义、微练习等构成“微课程”。微课可以作为一种片段化的学习资源,嵌入传统教学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资源,借助于移动终端,融入非正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课程内容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微学习时代的到来

数字化时代,一系列微型化技术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微产品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的用户黏性,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使得人们的业余时间“碎片化”,而微产品具有篇幅短小精悍、可进行裂变式传播、通过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查看等特点,它的出现契合当下人们变革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需要。微时代,获取信息资源的便捷性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逐渐被颠覆。奥地利学者林德纳认为,微型学习是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2]。微内容是指简短的文字、视频以及较少的图片、网页链接等,微媒体则主要是指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可移动终端设备。

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其中,20—29 岁、30—39 岁网民的占比分别为 21.5%、20.8%。从职业来看,学生最多,占比为 26.9%。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规模达4.23亿人;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0亿人,占手机网民的46.9%。随着越来越多教学资源库、云班课等远程在线教学系统的构建,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不断增强。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访问海量的课程资源、提交作业,答疑解惑也可以在云平台上完成。同时,云平台上的大数据能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微课设计开发中的注意事项

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3]。

(一)重视前端分析的作用

对任何一门课程而言,教学设计都是重要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前端分析,包括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设计理念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上展开:知识维度,即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技能维度,要分析学生已具备的学习能力(学生对微课的应用主要依靠其自主学习能力);素质维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心理素质等。完整的学情分析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正确选取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将学习环境定义为:支持学习者协调合作、相互配合的一个场所。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的解决,以达到学习目标。在微课设计中,要考虑教室是不是一体化教室、是否有Wi-Fi覆盖,大多数学生使用的新媒体工具是什么,等等。

最后,要基于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来确定学习内容,即要让学生学什么,到达什么样的学习效果,相应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师要细分微课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而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二)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控制时长

在完成前端分析,确定微课的知识点后,就要确定微课教学的类型。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微课可以分为普通讲授型、范例教学型、探究式学习型、自主学习型、发现式学习型等。按照课堂主要教学环节来分,微课可以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在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微课的使用目的。

微课的设计要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微课的时长,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大部分学生都认为,5—10分钟的时长最为合适,5分钟以下和15分钟以上的时间选择者占少数。这也说明微课的“微”原则是符合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

在微课设计上要突出创新性。要结合当今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微课设计与开发,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推动任务实施,以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重视意见反馈和课程优化

微课具有生成性特点,即微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优化微课内容。对教师来说,不是把设计制作好的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就可以了,而是要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接收反馈意见和评价。反馈和评价可以通过课堂问卷调查、云班课交流互动、访谈等方式来了解,也可以通过学校督导听课等渠道获得。教师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也要搜集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要将优化纳入微课设计开发体系,及时查找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有效的调整。

三、《影视画面编辑》课程微课设计的个案分析

《影视画面编辑》课程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拟以该课程为例,进行微课设计与开发探讨。

(一)前端分析

1.学情分析

《影视画面编辑》的前置课程为《摄影与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通过《摄影与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画面思维,掌握了构图、视频剪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影视画面编辑》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前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电视编辑理念,从更高层次上指导学生进行视频剪辑。

2.学习环境分析

笔者讲授的《影视画面编辑》课程是校级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一体化实训室,能够满足该课程教学的需要。笔者整合了有关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本、教案、教学课件等,为增强教与学的实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3.学习内容分析

《影视画面编辑》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视频剪辑技能。

(二)将知识点细化,确定微课内容

《影视画面编辑》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影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节目编辑构思和电视镜头组接。该课程包含七个学习项目。其中,学习项目五“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践性较强。本文以“镜头组接基本原则之轴线原则”的讲解为例,来分析探讨微课的设计过程。可以将“轴线原则”的知识点细化。细化后的该知识点共分为四个部分:轴线原则的概念、运动轴线、关系轴线以及双人对话的机位设置。

(三)整体构思

在微课教学设计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应注重情境创设,通过对实际工作现象的描述引入主题。在讲授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强调解决问题。结尾部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要点;还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微课教学做好铺垫。《影视画面编辑》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依据这样的思路展开,其主要教学方式为主讲教师讲授、PPT课件展示和案例视频演示等。如表1所示。

表1 “镜头组接原则之轴线原则”微课教学设计

(四)具体开发实施

在前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工具进行微课开发,将构思转变为可视可感的微课作品。

一是编写微课脚本。按照教学设计编写脚本,为下面的录制、后期的剪辑做好铺垫。中间可随时调整。脚本的格式不固定,面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微课类型、不同的录制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脚本格式。脚本中一般都包含内容、画面、声音、时长等元素。目前,微课脚本编写所用素材的获取途径主要有网络下载和自制。根据脚本,准备好道具,先拍摄好制作微课件需要用到的错误视频和正确视频,为微课开发提供条件、打下基础。

二是录制微课。录制的过程是对前期所挖掘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也是设计实现的过程。这里主要运用到两种录制方式:一种是在演播厅内录制。应以蓝色为背景进行教师讲授部分的录制,采用蓝色背景是为了后期剪辑抠像方便。另一种是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以编写的脚本为依据,按照讲述的节奏录制,将微课件转变为视频素材。录制好的视频,还要利用剪辑软件对其进行最后的剪辑处理,处理后的视频应连贯完整。

(五)应用效果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考察了解了《影视画面编辑》课程微课的应用效果。面向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89份,回收89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100%。

1.学生微课学习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影视画面编辑》课程实训环节,有40.5%的学生选择观看微课,以此帮助自己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更加顺利地完成剪辑实训任务;59.5%的学生没有观看微课,但他们也能掌握所学内容。在观看本微课的次数上,有47%的同学观看了1次,36%的同学观看了2次,17%的同学观看了3次。任课教师给予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需求自主选择微课学习的自由。

2.微课学习效果分析

87%的学生认为本微课的时长比较合适,在微课学习期间,他们能够保持注意力。调查显示,学生们偏好于现场操作、视频演示、动画模拟等形象化的微课形式,希望教师在微课中多添加一些可看可听可感的内容。对于课后能否做到登陆网络平台观看与学习过的知识点有关的微课,74%的同学回答“能”。有63.6%的同学认为微课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生们观看微课的主动性还不够强,许多人都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者考试前才去观看微课,导致知识学得不扎实。基于此,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学习微课进行督促。

总体而言,学生们对微课持肯定态度,认为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他们巩固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学习效果。

四、结语

当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各类微型学习方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同时也使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震动。要想让微课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三通两平台”建设力度,构建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使微课与云班课相结合,扩大微课影响力,提高微课应用实效。应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应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大力挖掘微课教学资源,打造更多具有专业特色、高质量的微课,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猜你喜欢
影视知识点微课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