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好,知心无纹

2020-03-25 02:52薛峰
知识窗 2020年1期
关键词:陆文夫张中行刘心武

薛峰

有三个清淡的人,令我尊敬。

第一位是张中行先生,已过世五年多了。在北京大学燕园,曾经住着四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如今他们都离开了人世。据说,张中行先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平静地离去。季羡林称张中行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大抵是指他的学识修养、为人品格和等身著作了。

张中行先生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之外,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他的书房里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他曾说,希望做点学问,看点书,写点书,安安稳稳地过适然恬淡的生活。

第二位是陆文夫。

陆文夫,著名作家,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他的小说常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有一年秋天,刘心武和陆文夫坐车前往苏北采风,途中车堵在一处乡村路口,刚刚下过一场雨,路旁一片泥泞。陆文夫从容地走下车,来到一个简易的粥棚,提了提裤脚,然后踩着泥泞在裂痕斑斑的农家大板凳上坐下来。他要了一碗清粥,慢慢悠悠地喝着,喝了几口后,冲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刘心武微笑着竖起大拇指——那一幕让来自北京的刘心武心里一震,难以忘怀。多年以后,刘心武著文说:“在那一碗乡村农家清薄寡淡的米粥里,我看见了陆文夫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风骨。”

第三位是林清玄。

林清玄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出版过一百多部著作。他的作品大多以“品味生活中的真滋味”为主题,教人以一颗从容有情的心,活在当下,品尝生命中甜的幸福、咸的离别和淡淡的生活平常,在柴米油盐的平庸生活中品味人生的真谛。

而这,正是清淡的真谛。

有一次,在接受某刊记者采访当天,林清玄穿着白色的西式衬衣,套着中式的黑色背心,颇具仙风道骨之感。年近六旬的他,目光睿智,语速舒缓,妙语连珠,常常穿插着幽默风趣的调侃,让人觉得可敬又可亲。

林清玄的文字之所以清淡,缺少那种热烈与张扬,可能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他必须按父亲的要求到树林里去扫落叶,日复一日,辛苦异常。一天,父亲开玩笑地说:“你为什么不把明天的叶子摇落下来一起扫呢?”林清玄欢天喜地地去摇树,满怀希望地想偷懒,但第二天,又是满地的黄叶堆积。摇坏了几十棵树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满心欢喜:“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于是,他看清了,也看淡了……

因此,读林清玄的散文,我感受到犹如一道清泉,在这浮华人世里涤荡心尘,开启心智。

心不起不落,心安即清明。保持精神的敏锐度,在寂静的生活角度,感受四季流转的美感,享受内在的富足和安详,涵养一颗水晶之心,澄澈自己,也清涼别人,能恒于孤寂而又免于孤寂,使心如秋月柔白,如碧潭清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在,那是大安心。就像林清玄说的:“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时光静好,知心无纹。在这有限的时光里,且吟且行,可好?

猜你喜欢
陆文夫张中行刘心武
陆文夫《故事法》的故事(主持人语)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
刘心武母亲的教子之道
重读陆文夫兼论80年代文学相关问题
谈陆文夫小说的“糖醋味”
我不想让愤恨在心里扎根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的悔:只知她的寒素,忽视了她的狷介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门外有长者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