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

  • 知人论事 体察入微 ——读王燕的《双重视角下的自在写作——陆文夫的文学世界》
    的当代著名作家陆文夫,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文坛引起过重大的反响。不过,由于我国当代文学的数量特别巨大,文学潮流更迭非常迅速,有许多作家未及仔细研究与阐述,便匆匆消散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2005年陆文夫去世至今的近二十年时间中,尽管有王蒙等人所写的回忆录《永远的陆文夫》和王尧编的《陆文夫研究资料》两书出版,以及几篇高校硕士学位论文和一些零散的研究文章,但是一部专门、系统的陆文夫研究专著也没有。这与汪曾祺、路遥等作家的研究状况大相径庭。正如王燕在专著《双

    东吴学术 2023年3期2023-09-09

  • 陆文夫《美食家》中高小庭形象的反讽性
    一性,在他身上陆文夫提出自己对于革命历史和消费文化的理解,旨在完成其“干预人的灵魂”的文学理想。关键词:陆文夫 《美食家》 高小庭 反讽 情感反讽 行动反讽 戏剧反讽陆文夫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创作生涯,其间几经浮沉,1983年以《美食家》再度轰动文坛。《美食家》围绕资本家朱自冶“好吃”与革命者高小庭“反吃”历时四十年余年的斗争展开讲述,作品以“美食家”为标题,表面上指涉好吃的朱自冶是主人公,其背后的苏州美食文化是描写中心,但文本故事由高小庭的视角展开叙述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陆文夫:姑苏深巷旧时味
    李燕 朱旻悦陆文夫(1928—2005),当代作家,江苏泰兴人。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以《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等小说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陆文夫就开始书写“苏州故事”。苏州的美食、美景、建筑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一代苏州人的喜怒哀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构成了一曲低吟浅唱的苏州印象之歌。“小巷”和“美食

    阅读(高年级) 2023年4期2023-06-23

  • 此《井》与彼《井》
    美食家》之后,陆文夫小说拍成的第二个故事片,1987年上映。这部中篇小说拍电影,速度之快超出陆文夫想象。1984年12月,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召开,陆文夫来京开会,身边带着中篇小说《井》的未完成稿。在这次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忙得无暇顾及小说。转眼到1985年4月初,中国作协在南京举行全国优秀小说评选颁奖大会。《中国作家》杂志编辑石湾来催稿,陆文夫便把未完成的小说稿交给了他:“你先抽时间看看,出点主意,还有三两千字就能写完。”第二天,与会作家去

    苏州杂志 2022年5期2022-11-02

  • 失踪的《万元户》
    高建国陆文夫写的第二个影视剧本,是《万元户》,问世时间是1983年。这一年,陆文夫发表了三篇小说,《美食家》《围墙》和《万元户》。前两篇引起轰动,分别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成为陆文夫的巅峰之作。第三篇小说《万元户》,却被大家忽略了。《万元户》写得并不差。这篇小说完稿于1983年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4期。从完成到发表只隔三个月,说明它的质量得到了《人民文学》认可。这篇小说,立意新颖,细节生动,人物立体,情节跌宕。当时,鼓励民众创业赚钱,

    苏州杂志 2022年3期2022-06-30

  • 陆文夫小说影视化叙事初探
    视角出发,探究陆文夫小说的画面感、动作性以及其他电影语言的运用特点,阐述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叙事技巧。从叙事结构、叙事策略、人物刻画等三个主要方面,分析陆文夫如何用镜头讲故事,实现小说语言向电影语言的转化,从而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陆文夫文本研究,对我们现今的阅读和写作有着实践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陆文夫;《美食家》;影视化叙事小说《美食家》是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由导演徐昌霖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85年上映。近

    南腔北调 2022年11期2022-05-30

  • 浅析陆文夫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摘要:陆文夫先生的创作历程跨越五十多年,他留下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大都聚焦于生活在苏州巷弄中的底层人物,记录他们在时代发展下的命运和遭遇。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陆文夫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以现实主义的笔调来展现她们的言行和境遇。本文试图梳理作家短篇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分析这些形象背后所具有的象征意蕴和审美价值。关键词:陆文夫;现实主义;女性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中,陆文夫是一位比较独特的地域性作家,他的作品始终关注那些生活在苏州小巷里的各

    雨露风 2022年1期2022-03-23

  • 《有人敲门》:陆文夫的电影梦
    高建国人们提及陆文夫,只会想到他的小说、散文与评论,很少涉足他的影视作品。陆文夫自编的五卷本《陆文夫文集》,也没有一篇是影视作品。这让人很不理解。其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文夫就开始迷恋上电影。1956年,他发表了一篇轰动一时的小说《小巷深处》,想把它改成电影剧本。当时,江苏文联批准11位青年成为省专业作家,调动了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叶至诚、高晓声合写了一部电影剧本,反映解放后的艺人生活;艾煊撰写了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反映解放战争的皖南敌后斗争;陆文夫

    苏州杂志 2022年1期2022-03-08

  • 从“探求者”到“美食家” ——兼谈陆文夫与《苏州杂志》
    回归”的一代,陆文夫的创作生涯几经沉浮。20世纪50年代,因为《荣誉》《小巷深处》的发表,青年陆文夫惊艳文坛,成为江苏省文联专业创作组成员;1957年,“探求者”事件发生,他被遣送回苏州机床厂当学徒;60年代初,经济调整,文艺复苏,他又返回南京当上了专业作家,《葛师傅》等作品的发表让他获得了茅盾的关注,后者专门撰写评论《读陆文夫的作品》并发表于《文艺报》;1964年,陆文夫因专写“中间人物”,“坚持‘探求者’的老观点”再次被批,并于1969年被下放到苏北的

    当代作家评论 2022年5期2022-03-07

  • 陆文夫《故事法》的故事(主持人语)
    8年第三期发表陆文夫小说《故事法》,被1988年第三期《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一齐转载。此现象不是很多,说明了作品与作家的重要程度。从陆文夫答应为《鸭绿江》创作这篇小说,到以最快速度刊登出来,历时一年半之久。其间有诸多文学杂志编辑想“撬”走陆文夫这篇“新作”,包括有影响力的几家名刊名编,也不乏有“稿费从优”的诱惑。是啊,新时期以来,陆文夫《献身》《小贩世家》《围墙》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即使略去1956年第十期《萌芽》刊发

    鸭绿江 2021年9期2021-10-11

  • 半瓣巷里的市井百态(评论)
    对1988年的陆文夫来说,本就不多产的他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已少有作品发表了,但他的这篇发表于《鸭绿江》1988年第3期的《故事法——之二十一》,不仅充实了他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也以其独特的“故事法”浸染了当时文坛的先锋气息。对1988年的文坛来说,余华的《现实一种》、格非的《褐色鸟群》、苏童的《罂粟之家》、孙甘露的《请女人猜谜》、刘恒的《伏羲伏羲》当然更有影响,相比之下,陆文夫更像是在潮流之外的一位作家。他依然循着自己的“小巷人物志”一路写下去,小说中的

    鸭绿江 2021年9期2021-10-11

  • “苏州想象”地域书写的现状与未来
    传统的基础上,陆文夫的“小巷文学”,开创了当代苏州书写的新模式,而范小青的“神性”写作和苏童的“巫性”写作,则将之既往开来。同时,苏州书写中也存在叙事模式化、意象固化、审美标签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词:苏州书写;陆文夫;范小青;苏童;民族志诗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的这首《送人游吴》, 经常被概括为苏州风貌的特点,小桥流水,水巷明月,渔歌唱晚,还有艳丽的绮罗和好吃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1期2021-09-10

  • 解析《美食家》中食文化的多重意蕴
    韩翔摘 要: 陆文夫的《美食家》本意是为了嘲讽一个好吃懒做者,不曾想该作品倒成了传播饮食文化的佳篇,掀起的美食文化热潮竟然席卷全国。透过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作家强调了饮食饱肚乃生存第一需要的至理名言;而饮食的快感与美感则是生存的追求与享受,将美食的重要意义上升到了某种精神层面;对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则是生命的运转与延续的一种体现。关键词:陆文夫 美食家 食文化中国历来是一个十分注重饮食的文明古国,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3期2021-04-01

  • 天空中闪烁着那双明亮深邃的眼
    为“陆苏州”的陆文夫先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对我这样一个颇喜好动笔的人来说,陆文夫先生是一种崇拜,是一种景仰,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期待。当时光的年轮走到公元1985年的时候,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农村文学青年,终于在苏州,在陆先生的家门口见到了先生本人。那个遥不可及的愿望一下子变成了现实。与陆文夫先生有了“零”距离交往,这让我感动无比,甚至有点不知所措。短篇小说《瓜棚小记》在苏州刊物《江南雨》上发表,说来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因为这篇习作为陆文夫先生

    美文 2021年5期2021-03-15

  • 层次
    才有一次,我和陆文夫逛苏州园林,他说,苏州园林的回廊很有趣,你以为走到了头,但它一定不是一面墙,而是一个窗口,你透过窗户,又能看到一个风景,它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层次——就像小说。这对我有启发。我说就像我们吃桃子,你吃过鲜美的桃肉以后,里面还有一个桃核,待把桃核砸开后,里面还有一个不同味道的桃仁。吃到桃仁,也多了一层快感。我们中国传统小说就像桃子,它让每个人都能吃到鮮美的桃肉,吃过桃肉还有桃核,如果你有心,还能吃桃仁。不像那些伪先锋小说,只有一个让人咬不动的核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29期2020-10-21

  • 青史留名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二)
    ,能载入史册。陆文夫就是这种人。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在各种当代文学史里,总能找到“陆文夫”或“《美食家》”内容。《美食家》精彩呈现的美食文化,既受到高度评价,也写进了文学历史。那么,这样的文学史有几本?史书又是怎样评价陆文夫和《美食家》的?本文聊聊这个话题。一、哪些史书写到陆文夫?(一)新时期文学史“新时期”(1977-1989)是一个断代史,比较特殊,只有短短12 年时间,却聚集了五代中国作家的智慧和力量,创作了许多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率先荣获

    江苏地方志 2020年1期2020-06-10

  • 茅盾与陆文夫
    —1981)与陆文夫(1928—2005)属于两代作家,茅盾是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陆文夫是共和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作家。茅盾如果健在,已120 多岁了;陆文夫如果健在,亦已90 多岁了。两位文学大家虽然已经作古多年,但他们的现实主义作品依然是今天读者案头的经典。茅盾与陆文夫生前交往虽然有限,但茅盾的一篇评论赞扬陆文夫作品的文章,却生不逢时,让陆文夫遭逢意想不到的际遇。历史虽然无法重来,却常常出人预料。陆文夫在《微弱的光》一文中回忆说:1964年,“当

    苏州杂志 2020年2期2020-05-19

  • 苏帮菜流韵
    杂志《紫罗兰》陆文夫的《美食家》让我们看到,苏州人讲究。小说主角朱自冶,专情美食。每天4 点起床,梳妆打扮,如此这般,只为吃一口头汤面。吃到,一天清爽。吃不到则浑身不自在。陆文夫对精致美食的理解,源于周瘦鹃。陆文夫学了两点。一不轻易说好。大厨使出浑身解数,事厨餐罢,大厨出来求问,这一餐可好。周瘦鹃就是不肯说一句好,只是说:还可以吃。不说好,只因苏州饮食文化深厚,历代食家、名厨众多,名菜、名点层出,不能把话说死。吃到好菜点,也是靠机缘。陆文夫学到的第二招——

    苏州杂志 2020年1期2020-03-16

  • 陆文夫:美食、酒趣、茶道
    汪兆骞我认识陆文夫,是在1979年。1985年,第三届全国中短篇小说奖颁奖大会在南京召开,陆文夫小说获奖,我以获奖的《麦客》责编,忝列编辑奖,我们相聚南京。临近中午,在苏州,老哥点了笋丁炒蚕豆、肉馅鲫鱼等几个小菜,果然味道鲜美。晚上,老哥亲自下厨,弄了几个他拿手的好菜。我贪梦地吃着,他高兴地小口饮酒,说自己写了《美食家》,自己又得了美食家雅号,比起前辈名士周瘦鹃,只算个吃货。周瘦鹃曾是民国初上海海派文坛巨擘。20世纪60年代初,陆文夫入苏州作协,总共有六七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期2020-01-15

  • 陆文夫笔下的苏州美食,你还记得吗?
    忽然间想起作家陆文夫陆文夫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苏州的点点滴滴已经化入他的骨血。和陆文夫有过长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说:“苏州只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广大境界的出发地。在苏州韵味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宏阔的历史大背景存在。前景是吴越美食,是市井小巷,但因为深厚历史背景的存在,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在他作品轻松幽默的背后,有一种重的力量

    餐饮世界 2019年10期2019-12-16

  • 陆文夫《美食家》“吃的艺术”及其审美意义
    】《美食家》;陆文夫;“吃的艺术”;审美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220-02《美食家》是陆文夫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塑造了朱自冶这样一个对“吃”有着极致追求的“美食家”的形象,陆文夫用他诙谐幽默的笔调将苏州“吃的艺术”展现在人们眼前,小说最浓墨重彩刻画的是苏州别具一格的“吃的艺术”。《美食家》不但是把美食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同时也围绕着具有苏州风味的美食把《美食家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2019-11-05

  • 风雅之士陆文夫
    及文化人格看,陆文夫算是苏州享有盛名的最后一位风雅之士了。只算个吃货我认识陆文夫,是在1979年,在我就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的“中国中长篇小说研讨会”上。他瘦而黑的脸上戴着精致眼镜,温文尔雅,微笑时便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印象深刻。4年后,他到北京开会,去看他时我逗他:“只有老哥这样一口好牙,才配当美食家。”后我知他是戊辰年生人,大我13岁,改口称老师。他说:“相交是一种缘分,我本一介布衣,叫我老師有些揶揄,也显生分,叫老哥挺好。”我向他组稿时,他

    上海采风月刊 2019年4期2019-10-08

  • 远去的饭店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四)
    ,谈饭店的少。陆文夫相反,他的小说《美食家》,便写了一个饭店的变迁史;他的散文,也常常以饭店为议题。不过阅读后发现,陆文夫对饭店,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数十年来镌刻在心中的那些美食殿堂,正逐渐离他远去。这对于一个资深美食家来说,是不合常规的。这一现象值得说一说。陆文夫与饭店的缘分陆文夫自认为,他与饭店有缘。所以,“对于大吃大喝,小吃小喝,没吃没喝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陆文夫《吃喝之外》)20 世纪40 年代末,少年陆文夫从泰州来到苏州,便开始与美食打交道。在

    江苏地方志 2019年4期2019-09-11

  • 陆文夫
    的光景就靠近了陆文夫的住所。苏州沧浪区实验小学的南面,有一处在当时的苏州已经算很高的楼群,里面有一套房子,住着陆文夫一家。——这是老师讲《小巷深处》时顺便说到的。有时走过十梓街往凤凰街,我就想有无邂逅陆文夫的可能,他时常在马路上散步。终于有一天,我爬上了陆文夫家的楼梯。1983年暑期开学后,我送一篇习作给我的老师范培松教授,范老师说我们一起去看陆文夫吧。我小心翼翼跟在老师后面,敲开的陆文夫家的门。当时我非常慌张,只叫了一声“陆老师”,没有说第二句话。后来我

    苏州杂志 2019年3期2019-08-07

  • 美食家的文学理论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三)
    的源流与特色。陆文夫属于前者,所以他的文章,很少直接描述或评判食物。但他会用美食思维,去思考人类的生存与活动。比如文学创作。作为名作家,陆文夫写过不少文章,作过不少演讲,以此传达创作经验和文学理念。但在表述中,会不经意流露出美食思维,这就使得抽象的理论概念,变成了一种形象的生动表达,也更贴近人与生活。此事说来有趣,有必要追根溯源地聊一聊。一、谈作家修养陆文夫的文学创作,大致分三类,一是小说,二是散文,三是文艺评论。评论写得最少,大都收在《陆文夫文集》第五卷

    江苏地方志 2019年3期2019-07-19

  • 医院里的陆文夫
    家》书影一晃,陆文夫去世已经十三年了,真是一晃,常见到这样的一晃,但人生又有多少个十三年这么一晃呢?2004年秋冬,在医院病房陪伴陆文夫的那些日子,傍晚来临,去关闭南边的钢窗,夕阳在山,返照着打开的窗户,转动的时候,玻璃上那夕阳余照便耀眼地一晃,大家沉默,心里在想又是一天了。晚上,是治疗的间歇,晚饭后,陆文夫先生的精神开始好起来。探望的家属走后,病房复归静谧,谈话就开始了。我和他相差有四十年,说什么呢?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即使闲聊也不是好对手,我不善表

    苏州杂志 2019年1期2019-06-05

  • 青史留名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二)
    ,能载入史册。陆文夫就是这种人。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在各种当代文学史里,总能找到“陆文夫”或“《美食家》”内容。《美食家》精彩呈现的美食文化,既受到高度评价,也写进了文学历史。那么,这样的文学史有几本?史书又是怎样评价陆文夫和《美食家》的?本文聊聊这个话题。一、哪些史书写到陆文夫?(一)新时期文学史“新时期”(1977-1989)是一个断代史,比较特殊,只有短短12 年时间,却聚集了五代中国作家的智慧和力量,创作了许多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率先荣获

    江苏地方志 2019年2期2019-05-22

  • 真假“美食家”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一)
    家》问世后,让陆文夫享誉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小说中的朱自冶、高小庭、孔碧霞,生活中真有其人吗?真假难辨,有点扑朔迷离。好在作者说过两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依据。第一句是,“我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都应该看出作者其人。”“每个作家他几乎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朱子南《1982年陆文夫在江苏师范学院的演讲》)第二句是,“高小庭就是我。他的经历跟我差不多。”(陆文夫《由等谈创作体会》)鲁迅说,《红楼梦》“盖叙述皆

    江苏地方志 2019年1期2019-03-20

  • 《美食家》的译本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二十)
    响很大,那便是陆文夫。《美食家》不仅畅销,而且长销。这是很少作家能做到的。”(吴秋华等《作家毕飞宇巧喻苏州人性格:苏州人做得多说得少》)毕飞宇经常走访世界各地,他的话是有根据的。20 世纪80 年代,《美食家》便开始走向海外,陆续译成英、德、法、日、俄、阿拉伯语等多种文字,在各国广泛传播,将中国美食文化,带到了全世界。30多年来,它也成了各国书店的长销书。但这些译本,国内读者很陌生。本文介绍几种,以期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美食家》的英译本二十世纪八九十

    江苏地方志 2018年6期2019-01-18

  • 一碗清粥的感慨
    ,作家刘心武和陆文夫坐车前往苏北采风。途中汽车被堵在了一处乡村路口,那里刚下过一场雨,路上一片泥泞。陆文夫从容地走下车,来到一个简易粥棚前,提了提裤脚,踩着泥泞在破旧的农家大板凳上坐下来,然后要了一碗清粥慢悠悠地喝起来。陆文夫喝了几口后,还冲着不远处仍坐在车上的刘心武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幕让来自京城的刘心武难以忘怀。多年以后,刘心武著文说:在那一碗乡村农家清薄寡淡的米粥里,我看见了陆文夫淡泊的品性。我小时候经常喝粥,只知道粥不太好喝,因为那时候米很金

    饮食保健 2019年7期2019-01-12

  • “巧干”的作家
    文革”结束后,陆文夫二度复出。1978年《人民文学》第4期发表复出之作《献身》时,陆文夫尚在距离苏州数百公里之遥的苏北“西伯利亚”射阳改造。几个月后,陆文夫回到苏州。第二年春,《献身》荣获“1978年全國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陆文夫发表了短篇小说《崔大成小记》、《特别法庭》。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小贩世家》 (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往后的日子》、中篇小说《有人敲门》 (60年代旧作)。短篇小说《一路平安》 《春游》 《秋风起》

    扬子江评论 2018年3期2018-08-31

  • “以小写大”
    有民俗学意义。陆文夫以他独到的“宏观着眼,微观落笔”的小说描写笔法,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苏州市民图。读这部小说虽着力于苏州美食的描写,但我们仍能从陆文夫幽默诙谐的语气中,感受到历史余味留下的苦涩和深沉。关键词 陆文夫 美食家 民俗 故乡食物 历史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5.075"Portray sth Eventful by Describing Trivial Things

    科教导刊 2018年15期2018-08-07

  • 陆文夫的三句话
    漏的是本地作家陆文夫老师(也许这些都是张惠忠入学前的事)。当时我先与校方说好,陆文夫来讲课费要给10元的,少了拿不出手。其他老师讲两堂课是4元。这4元当时校方也不同意,因为其他班级都是1元2角(当时月薪大多三十几元)。我说英语老师从ABCD教起,要讲多少课时?我们的老师是把全部创作经验一次讲完,4元报酬还是少了。校方也知道陆文夫的影响,于是贴出海报开大课。陆老在带城桥的家我去过多次,离得近,管阿姨与我也相熟。诗人朱红也陪同陆老到我家来过。讲课那天是我到陆老

    苏州杂志 2018年2期2018-05-26

  • 南陆北汪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六)
    写毕业论文,把陆文夫和汪曾祺,放在一起研究。一位写,《明丽苏北与清隽江南——论汪曾祺、陆文夫作品中的地域文化书写》(李艳敏,山东师范大学),另一位写,《社会民情的不同书写——汪曾祺和陆文夫小说的比较研究》(罗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研究,将汪曾祺和陆文夫,放在一起比较,这不是个例,许多学者都有这种思路。比如,王景科、颜水生《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吴炫《穿越当代“经典”——文化寻根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江苏社会

    江苏地方志 2018年2期2018-05-09

  • 浅析陆文夫苏州书写的文化特色
    精巧细致著称。陆文夫是书写苏州的佼佼者,其笔下的小说以“小巷小说”成名。陆文夫其人其文在苏州文化的浸染中沾染了小城的文化意蕴,苏州也在陆文夫的笔下无处不在。本文将从苏州文化的特点入手,探寻其对陆文夫独特精巧的苏州书写的影响和体现。关键词:陆文夫;苏州文化;书写;特色地域与作家的书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本身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以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不仅影响着作家个人性格的养成,也点滴渗透在他笔下的文字书写中。陆文夫与苏州就是这样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2018-04-22

  • 夫唱妇随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二)
    夫唱妇随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二)◎ 高建国陆文夫人生食谱,苏帮菜占第一位。在苏帮菜中,家常菜最好吃。家常菜的核心,是一个“家”字。所以,陆文夫说,“吃遍天下,还是回家”。(陆文夫《人之于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味。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家人的贡献很大,一妻二女,都是烹饪高手。唯独陆文夫,上得了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所以,探讨陆文夫的美食人生,不能回避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贤妻,管毓柔。一、“家厨”画句号这里说的“句号”,就是老友分别,最

    江苏地方志 2017年4期2018-01-03

  • 大师之间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一)
    大师之间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一)◎ 高建国烹饪界最高桂冠,就是“中国烹饪大师”。这样的大师,苏州有许多。从乾隆三十年开始,苏帮名厨,便出现清“御底档”中。苏州大厨张东官,就是故宫的“江南第一名厨”。当代苏州,也有70多位“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尤薇《苏州名厨联盟成立70余人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1988年,第3期《中国烹饪》杂志,推出“苏州专辑”,上有40篇文章,33幅照片。费孝通题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馔佳肴,享

    江苏地方志 2017年3期2018-01-02

  • 孔碧霞宴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三)
    孔碧霞宴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三)◎ 高建国1 986年,常州举办“金梭笔会”,邀请陆文夫讲课。有人提问,“《美食家》上面的菜,你是否都尝过?”陆文夫说,小说里的美食,全是虚构的。“你们别以为《美食家》上面有多少菜,那你们上当啦!那最后一个大套菜,也是虚构的。现在饭店据说倒试验出来了。”(陆林深《龙城记忆1986年的那次笔会》)陆文夫所言,后来得到证实。《美食家》问世后,轰动全国。小说中的各种美食,引发读者好奇心,复制者不乏其人。厨师复制古宴,或小说美

    江苏地方志 2017年5期2017-11-09

  • 重读陆文夫兼论80年代文学相关问题
    研究中,王蒙、陆文夫、高晓声、邓友梅这一代作家(“归来者”)的意义无疑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其说是研究者们的局限,毋宁说是陆文夫们在文学史进程中的尴尬位置所致。这一代作家中的许多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崭露头角,几经起落,所以有“重放的鲜花”。“鲜花”之“重放”,不仅是对他们被否定的作品再肯定,也是他们创作生命的再次勃发。“新时期文学”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他们创作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这个时期的作品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新时

    南方文坛 2017年4期2017-09-22

  • 一种缘分
    花》杂志要发表陆文夫老师的小说《小贩世家》,让我为小说作插图和题图。我看着厚厚一沓陆文夫老师小说的手稿,产生了莫名的激动,一页页的文字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和心血。《雨花》杂志让我为陆文夫老师的小说创作插图,这是对我的一种信任,也使我第一次与陆文夫老师结缘。为了完成《小贩世家》的插图,我走家串巷去写生过街厢房,请教熟悉骆驼担造型的艺人(当时市面上已不见此物)。插图完成后,又去到城南一条小巷深处的民居中,走进沿街的一扇小木门中,在那里我见到了陆文夫老师。那时他好

    苏州杂志 2017年4期2017-09-03

  • 悲情“老苏州”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
    老苏州”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 高建国一本《苏州杂志》,一座“老苏州茶酒楼”,是陆文夫传播美食文化的两个阵地。前面一章,我们介绍了杂志,这里再说说“老苏州”。1993年2月,陆文夫创办“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公司名下,又开一家饭店,名曰“老苏州茶酒楼”,坐落在苏州的十全街上。女儿陆锦,担任第一任总经理。有了自己的饭店,再到新聚丰吃饭时,陆文夫对朱龙祥(新聚丰大厨)说:“小朱啊,我今年要给女儿捧捧场,就不到你这边来吃年夜饭了。”当时的陆文

    江苏地方志 2017年2期2017-06-09

  • 陆文夫小说的“糖醋味”
    李晓摘 要: 陆文夫小说有着浓郁的“糖醋味”,形成鲜明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其作品所坚持的歌颂与批判相结合,使得美与丑共存,把握好人物褒贬的艺术分寸,多悲喜剧杂糅的幽默笔调,以及其給读者所带来的一种“既甜丝丝、又酸溜溜”的复杂阅读感受与审美体验等方面。关键词: 陆文夫 小说 糖醋味陆文夫是当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好评,陆文夫小说有着浓郁的“糖醋味”,形成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所谓“糖醋味”,是指其作品所特有的歌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2017-05-21

  • 《苏州杂志》和美食作家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九)
    美食作家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九)◎ 高建国陆文夫对美食文化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实践成果,更有艺术表达。小说《美食家》将“吃”上升到艺术高度,也把苏州的美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陆文夫还有一个功劳,就是通过《苏州杂志》传播美食文化。人们阅读《苏州杂志》受到感染,有人因此提笔,为《苏州杂志》撰写美食文章。陆文夫爱才惜才,来稿必看,甚至写上评语。对身边的年轻作者,也耳提面命,鼓励多于批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些作者,有的坚持数年写作,便成为“美食作家”。作家爱

    江苏地方志 2017年1期2017-04-13

  • 作家与酒
    ,生活在苏州的陆文夫不仅能喝酒,而且最懂酒。他说:“人没有一点嗜好,活着就没意思了。”据说,他十二三岁时喝喜酒就能连干三大杯。五七年后批判、检查、下放劳动,酒便成了他消愁解乏的常用药。他喝的酒比较杂,白酒、黄酒、啤酒均喝,但以黄酒为主。他喜欢喝慢酒,“三两知己,边喝边聊,一顿酒要喝上好几个小时”。有一次高晓声在陆文夫家里喝酒,两个人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结果是陆夫人当头棒喝一聲:“再这么喝下去,要喝死人的!”于是两个人才打住。范小青在《陆文夫二三事》中讲过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3-24

  • 陆文夫与《苏州杂志》 ——由《苏州杂志》解读陆文夫的三重身份
    230000)陆文夫与《苏州杂志》 ——由《苏州杂志》解读陆文夫的三重身份曾晨亚1, 刘玉梅2(1.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苏州杂志》在陆文夫手中共办有100期,这100期取得的成效确是显著的,《苏州杂志》先后获得多项荣誉,侧面也说明陆文夫在创办这份杂志上投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苏州杂志》,可以把多项与他有关的称谓对照起来:探索者,陆老师,陆“苏州”。作者力图从《苏州杂志》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2

  • 文学大家的老师
    师的教诲。”2陆文夫童年的老师姓秦,乡间塾师。陆文夫聪明好学,在蒙童中被老师另眼相看。秦老师到外面讲学也要带上他,将之作为“附学”。“附学”的饭食也是由主家供给的,可抵偿学费的一部分,老师宁可少些收入。在馆舍,秦老师并不逼他死读章句,除了经史,也教他吟诗填词,习字作画,并允许看闲书。秦老师桌上有许多不属于课本之类的书,其中还有小说。傍晚散学后,陆文夫便可翻看,诸如《精忠岳传》《施公案》《七侠五义》《三国演义》等。晚间无事,秦老师兴致一来,爱和陆文夫神侃,讨

    党员文摘 2017年1期2017-02-27

  • 难忘故乡味道——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七)
    忘故乡味道——陆文夫与美食文化(七)◎ 高建国陆文夫笔下,经常会写到故乡泰兴与靖江。他的童年生活,既饱受战争侵扰,也目睹和感受了独特的地方民俗、家庭的亲情温暖、童年的自由乐趣。这些生活,又常常与美食相伴,培养了陆文夫对食物的兴趣,也是他成为美食家的基础。1986年1月,江苏作协在扬州开会,午宴设在富春茶社。陆文夫为店家题字:“果然家乡风味。”(徐颖宏《“天下名馔集于富春!”》)陆文夫不是扬州人,他出生泰兴。但历史上,泰兴曾为扬州辖区。所以,扬州一直把陆文夫

    江苏地方志 2016年5期2016-12-10

  • 美味酱方与咸泡饭
    处谈到他的老友陆文夫先生。在中国文学界,陆文夫文名很响亮。他曾经写过很多厚重的小说,却以“文革”结束后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一个中篇小说《美食家》最出名,流传甚广,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成为他的代表作。《美食家》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文化思想禁锢被打开的同时,口腹之欲也被打开,重视经济发展,物资流通便利之后,物质供应也极快地丰富了,谈吃喝不用再刻意避讳。《美食家》写了位苏州“馋痨胚”朱自冶,他从旧社会带来的习惯,每天头汤面开始,孵茶楼,赶场

    食品与生活 2016年4期2016-04-18

  • 陆文夫的黑色幽默
    见内有著名作家陆文夫1984年3月10日复《收获》杂志、他的中篇佳作《美食家》的责任编辑郭卓的一封短信。读毕,不由使我对我的这位私淑老师愈发钦佩。短信中,吾师对《中篇小说选刊》向他约稿时的态度,动了肝火。信曰:“还有一个凑热闹的《中篇小说选刊》,要转载《美食家》。你转载好了。可是一定要我写一篇创作体会的文章附在小说的后面。这种体会我怎么写?我自己还没有体会过来哩。我最反对此种作法,一篇小说刚发表,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就来那么一大套体会,这种体会究竟有多少

    钟山风雨 2016年1期2016-03-17

  • 最爱苏帮菜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八)
    爱苏帮菜 ——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八)◎ 高建国陆文夫16岁来到苏州,在此生活了51年。苏帮菜的新鲜与精致,使他更加迷恋这座古城。苏州人对饮食,有自己的态度,不时不食、不鲜不食、不近不食、不精不食、不亲不食,由此形成了苏帮菜“时令、新鲜、精致”特色。陆文夫也热衷探讨这个话题。1944年,16岁的陆文夫,到苏州姨妈家养病。一踏上苏州土地,便激动起来。“我到姨妈家只是稍坐片刻,便沿着山塘河向虎丘走去。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是当年苏州风光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我被这天堂的

    江苏地方志 2016年6期2016-02-13

  • 陆文夫小说的地理抒写与美学研究
    胡 媛陆文夫小说的地理抒写与美学研究胡 媛陆文夫的文学世界以苏州的地理环境为基础,以文本塑造不同的地理意象,呈现小说的表意方式,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并建构了小说独特的地理空间,形成小说的叙事形态,由此彰显了人文地理文化意识下文本的美学意境。笔者通过陆文夫小说地理形态的抒写,探究文本的美学艺术,反观文学地理学对文学叙事、文学批评、主体审美等具有的艺术创作中的地理生成性与发展性,表征艺术审美活动对地理实体性的超越性。陆文夫小说 地理抒写 美学研究Author: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2014-11-14

  • 陆文夫“美食思想”的艺术审美内涵
    215009)陆文夫是中国新时期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其小说散文以生动刻画苏州文化而著称。在他笔下众多的苏州文化元素中,美食的份量很重,其影响已经波及海内外,他本人也被称作“美食家”。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和大量的散文随笔《你吃过了吗?》《吃喝之道》《吃空气》《吃喝之外》《人之于味》《姑苏菜艺》《写在〈美食家〉之后》《永不凋零的艺术——吃》《江南厨王》《青菜与鸡》等,均以精彩描绘和深刻阐述美食文化而著称。但陆文夫描述美食,重点不写美味佳肴的品尝过程,而是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陆文夫美食思想的社会批判性
    09)当代作家陆文夫的作品,以表现文化而见长。昆曲、评弹、园林、刺绣、美食、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地域文化内容,在作品中均有所显现,其影响还传播到了海外。美食,是陆文夫笔下很重要的表现对象,但陆文夫写美食,重点不写与美食的际会,而是把美食的烹饪与品尝,看成是观察社会、透视历史的一扇窗口。他的小说《美食家》,散文随笔《你吃过了吗?》、《吃喝之道》、《吃空气》、《吃喝之外》、《人之于味》、《姑苏菜艺》、《写在〈美食家〉之后》、《永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1

  • 试论陆文夫作品的茶文化内涵
    009)茶,是陆文夫生活、创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多篇散文写到茶,比如《茶缘》、《门前的茶馆》、《梦中的天地》、《得壶记趣》、《人走与茶凉》等;小说《美食家》也有笔墨涉及饮茶(比如对苏州阊门外石路茶楼的描写)。这些作品为读者打开一扇窗口,透过它可以了解陆文夫的饮茶生活、饮茶情趣与饮茶理念。陆文夫的茶生活和笔下的茶文化,也受到作家们的关注。李国文的《文夫与茶》,饶有兴趣地写到陆文夫在宜兴的买茶经历;李晓的《与陆文夫喝茶》,深情回忆了陆文夫在“老苏州茶酒楼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02

  • 浅析陆文夫的编辑思想与实践
    15021浅析陆文夫的编辑思想与实践朱红梅 苏州市文联,江苏苏州 215021陆文夫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他对于创办刊物的热情贯穿于他的创作生涯。从1957年策划文学刊物《探求者》,到晚年担任地方文化刊物《苏州杂志》的主编,他的编辑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存在。本文通过对其编辑实践的梳理及剖析,探讨及阐述了他的编辑思想。陆文夫;“探求者”;《苏州杂志》;编辑理念;文化身份作为享誉文坛的“小巷文学”鼻祖与“美食家”,陆文夫以其小说家的身份为众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6期2011-02-18

  • 一碗清粥
    去世的苏州作家陆文夫时,有一个细节让人难忘。有一年秋天,刘心武和陆文夫坐车前往苏北采风,途中,车堵在一个乡村路口。那时,刚刚下过一场雨,路旁一片泥泞。陆文夫从容地走下车,来到路边的一座简易粥棚里。他提了提裤脚,然后就在简陋的农家大板凳上坐下来。接着,他要了一碗清粥,慢慢悠悠地喝。喝了几口后,冲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刘心武竖起大拇指微笑——那一幕,让来自京都的刘心武难以忘怀。多年以后,刘心武著文说:在那一碗乡村农家清薄寡淡的米粥里,我看见了陆文夫淡泊的品性和清洁的

    领导文萃 2010年1期2010-08-15

  • 陆文夫小说的“苏州味”
    江苏 钱明芳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味”江苏 钱明芳陆文夫,人称“陆苏州”,在苏州前前后后共生活了四十多年,从苏州小巷崛起,小说中散发着浓郁的苏州味,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试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小说中苏州文化的渗透与自觉呈现、苏州化的人类生存状态;从形式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的“苏州化”特色。陆文夫;小说;苏州味前言陆文夫,江苏泰兴人,他在苏州生活了四十多年,熟悉各种小巷弄堂及生活于其间的各类人物,他曾把苏州小巷统称为“梦中的天地”。综观其小说创作,多从小巷崛起,

    职业技术 2010年10期2010-08-15

  • 苏州文化与陆文夫的文学世界
    莉萍苏州文化与陆文夫的文学世界代莉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陆文夫以创作中、短篇小说知名,从一九五五年发表短篇小说《荣誉》起直至他逝世的二○○五年,五十年间共创作了约一百八十万字的作品,体裁包括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等。其中,小说与散文皆不脱苏州风格,从故事到人物,由环境到语言皆取材于苏州一地,尽显苏州风情和地域特色,被誉为文学上的“陆苏州”。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苏州的水乡鱼米文化滋养出了陆文夫这样一位毕其生只写苏州,致力于弘扬苏州文化的作家。他写了一

    东吴学术 2010年1期2010-04-05

  • 陆文夫:一生坎坷矢志不移
    来自江苏泰兴的陆文夫以《故乡的交通》作文考试满分的成绩,被苏州中学录取。当他得悉榜上有名时,真是喜出望外,随即兴冲冲地赶到了苏州上学。在高中的3年间,他课余时间喜欢到书店看书,再有的兴趣是在大街小巷兜圈子,每每这时,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灵巧、精致的风貌,深深地吸引、感动着他,令他陶醉。1948年下半年,陆文夫高中毕业,他毅然奔赴苏北参加革命。次年他又重返苏州,在新闻战线紧张的采访工作之余,开始了小说创作。陆文夫说:“苏州是一部历史,题材取之不尽写之不竭;

    钟山风雨 2009年1期200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