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学习基础 激发学习灵性

2020-04-02 17:17孙秋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孙秋娟

[摘要]灵性是学习的追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创学数学。

[关键词]学习基础;学习灵性;平面图形;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06-02

教学案例:

一、巧用学习素材,加速激活

1.重温回顾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1: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知识。

师:你们能在生活中找出它们吗?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

生3:我带来的盒子是正方体。

生4:乒乓球是球体,老师的茶杯是圆柱形的。

师:学具盒中也有一些物体,你能向同伴介绍一下吗?(学生相互介绍)

生5:(举起学具盒中的三棱柱)这是什么啊?

生6:这是三角体,它的面都是三角形。

生7:不对,我在《数学小灵通》中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它叫三棱柱。

【思考:“温故而知新。”课始以回忆为引,以寻找为本,以对话为魂,引发学生思考,使枯燥的复习变得富有趣味。】

2.操作感悟

师:(投影出示长方体积木)拿出和屏幕上一样的学具,摸一摸它,说说自己的感觉。

生8:它的面摸起来平平的。

生9:它的面摸起来滑滑的。

【思考:用触摸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长方体的棱、面、顶点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学生的交流汇报使长方体的特征得到了展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感悟。同时,简单的活动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灵性,凸显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借助学习迁移,加速连接

师:再找找,哪里摸得平平的?你们认识它吗?

生10:它是长方形。

师:真了不起!用学具再指一指、说一说。

生11:我的长方体中有6个长方形。

生12:长方体中有4个长方形,还有2个正方形。

师:哦!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13:它和长方形很像,但又不像。大家看,它的4条边一样长。

师:找找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看谁找得最多。(学生寻找后交流汇报,略)

师:很好!那你们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制作一个正方形吗?

【思考:学生进入课堂前不是一张白纸,在实际生活中对长方形、正方形已有初步感知。因此,教学中设计“说说触摸的面”“找图形”等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制作正方形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活动,深化理解

1.围图形

师:在钉子板上围出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略)

2.画图形

師:请在不同的卡片上画出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自主画图形,并讨论画得是否正确)

3.找图形

师:拿出信封里的图形,并把它的名称大声地说出来。(学生一边拿图形,一边大声地说出图形的名称并相互评价)

4.拼图形

师:生活中很多图案都是由几种图形拼成的,你能用学具来试一试吗?(学生小组合作拼图,如下)师:请评价你们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拼图都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

【思考: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练习,无疑能深化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促进学生的经验积累。特别是最后的拼图环节,将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蕴,打破了单一练习的桎梏。同时,这样教学能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学习,强化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四基”的培养,即数学教学不仅要夯实双基,更要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又要把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智慧、情趣、灵性。

1.丰富感知,激发学习灵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教师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首先,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重视学生的感知,引领学生进行摸、说、议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

2.体验过程,激发学习活力

知识的习得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强化和不断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经验重组、提炼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合作中感悟、在运用中深化。案例中设计摸、说、围、画、做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感悟。同时,活动能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这样他们的灵性就会得到激发,进发出智慧的火花。

3.引领反思,催生学习创新

反思是学习的核心要素,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催生创新学习。案例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具体的实物、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实现学习的内化、升华。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其次,利用合作交流让学生分享思考的过程,诱发他们去创新、去求异;再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这样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引领学生反思、催生学习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数学教学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灵性。同时,教师要科学地开发教学资源,准确把握学生生理、心理层面的需求,科学预设,灵活掌控,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有灵性的基础。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