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让数学课堂充满张力

2020-04-02 17:17张婷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张力细节

张婷

[摘要]“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能使课堂充满张力与生机。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预设细节、拓展细节、做亮细节及放大细节等策略,让课堂充满张力,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

[关键词]细节;数学课堂;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08-02

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以教师若对细节处理不好,可能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人们常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细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善于捕捉学生的意外生成,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充满张力。

一、预设细节。因势利导

虽然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无法预设的情况,但是教师可以凭借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以及积淀下来的经验,对课堂中的细节进行预先设计,将细节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例如,讲解常见图形的面积求法时,教师就可以预设细节,诱导学生“出错”,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真正明晰图形面积的求法。课始,教师出示例题:“小明家盖了一间新屋子,长6米,宽4米。现在要给屋子的南墙面刷上粉色的漆,南墙上有一扇面积为4平方米的窗户,每平方米的面积要用0.4千克的漆。问:至少需要买多少漆才够用?”大多数学生认为“需要刷漆的总面积=墙壁的面积一窗户的面积”,即6×4-4=20(平方米),因此需要20X0.4=8(千克)的漆才够用。出现这一错误解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看到题目中的长和宽就认为墙壁的面积=长×宽,然而这样算出来的是屋子的面积,而不是墙壁的面积。这里,要想算出屋子墙壁的面积,首先要知道屋子的高度;其次需要明确南墙的长度是6米还是4米,即“高度×长度一窗户的面积=需要刷漆的总面积”。也就是说,这道题并没有给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所以无法解答。

由此可见,通过预先设计好要注意的细节,可以使课堂教学向着高效、严谨的方向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样预设细节是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还是一种考验教师功底的手段,需要教师为之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努力。

二、拓展细节。动态建构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是未知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抓住细节,将细节转变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奠基石。因此,教师要有全局意识,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细节,而要从细节拓展开来,让细节牵引出更多的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例如,讲解乘法运算律时,教师出示几道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算,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如125×48,一生上台计算如下:125×48=125×(40+8)=125×8×40=1000×40=40000。面对这一错误,教师及时抓住,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由于不理解数学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本质,误用连乘方式的结合律进行运算。还有一学生计算为125×(40+8)=125×40+8,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明白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如何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细节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正确地建构乘法分配律的使用方式,即125×(40+8)=125×40+125×8(也就是把48分为40和8后,分别与125相乘,再将乘积相加)。这样教学,学生经历了使用乘法分配律解题的过程,从而掌握了使用乘法分配律解题的方法。

由此可见,通过一个细节的拓展,可以让整个课堂充满张力和靈气。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拓展教学,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在动态建构中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形成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三、做亮细节。自我反省

课堂中的细节虽有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师需要自己斟酌这些细节的价值,选择最合适、最有价值的细节进行拓展,将细节深刻化、具体化,即将细节做亮。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思考“自己对此细节是否足够重视”“若疏忽了此细节,对自己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后果”等问题,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讲解列方程求解应用题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反省。如有这样一题:“小明称体重后发现自己的体重变成了83千克,然后他就很自豪地说‘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锻炼,我的体重减小了7千克。问:小明两个月前的体重是多少?”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方程应用题,解题思路是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本题中可设小明两个月前的体重为x,由此列方程为x-7=83,算出x=90千克。但是,有不少学生错列方程为x=83-7,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问题时求快所致。通过自我反省,学生就可以发现出现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所致,没有注意题中的条件,将减少误当作增加。教师可针对这一细节加以关注,引导学生自我反省,避免学生以后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由此可见,抓住细节,体现细节的价值,才是细节教学的关键之处。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关注细节中学到新知,还能通过反思,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使细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放大细节。触类旁通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大有价值的细节,突显与细节相关联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点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想放大细节,实现触类旁通,教师就需要夯实自己的数学基本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细节中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练习课中,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帮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有这样一题:“快速地计算以下式子:(1)630÷45÷2;(2)280÷35;(3)0.56÷14。”这三个式子看上去就是很普通的包含小数的除法计算,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式子里的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630÷45÷2根据运算律可以计算为630÷(45×2)=630÷90=7;同理,另外两个式子可以分别计算为280÷35=280÷7÷5=40÷5=8、0.56÷14=0.56÷7÷2=0.08÷2=0.04。对这一细节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三个式子在计算过程中都是根据乘除运算的法则,将两个除数相乘化作一个除数或者将一个除数拆分为两个数之积,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由此可见,放大有价值的细节,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触类旁通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在放大细节的过程中,教师若能从中抓住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予以强调,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中,教师预设细节,因势利导,可直击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拓展细节,动态建构,可发散学生思维,实现学习的内化、升华;做亮细节,自我反省,可让学生查漏补缺,实现自我飞跃;放大细节,触类旁通,可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达到熟练之境界。总之,关注细节,有助于建构充满张力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张力细节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张力
张力2
细节取胜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