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残疾人一点“体面”和机会

2020-04-10 02:12
人人健康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体面童谣残疾

■本刊记者陈梦媛

残疾美容师为模特上妆

12 月3 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 第一条宗旨: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截止2020 年2 月,中国有8500 万名残疾人。

残疾,或可阻碍残疾人充分、切实地参与社会,但永远熄灭不了他们想要参与社会工作的心火。作为生命,他们需要被尊重,他们也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

我们也能参与健全人的世界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残疾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被照顾,一个人甚至能拖垮一个家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不知何时开始,观看直播成为了人们日常的休闲娱乐之一,简直是居家、旅行、通勤、佐餐之必备。屏幕前的观众感受着主播或积极或沙雕的人生,和主播一起笑得爽朗或者吐槽不停。总之,直播正以新鲜的态势走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但也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主播,他们或许身处无声世界,或是生来便有些“缺憾”。他们就像“不完美的星星”,尽管无法生而闪烁,却一直努力地让自己散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而直播之于他们的意义远大于普通人。

如果你意外地打开颜悦的直播间,你会看到一个面容柔美的姑娘正在播放音乐与你分享,她会和着节奏配上动作和表情包,并且时常绽放一个大大的治愈系笑容。当你情不自禁地还以微笑时,才发现这只是你单方面的享受,她其实听不到分毫。

是的,颜悦是一个听障女孩。她靠数拍子去配合节奏,靠手写板和网友们互动,偶尔会努力地发出一些声音来回答大家的提问。她是如此的乐观积极,跳舞、画画、健身都是她的爱好,尽管发出的声音总是嘶哑,她还是会每天晚上在某视频直播平台,用手写的文字和直播间的粉丝交流。尤其是当她嘴角上扬、眉眼弯出一个笑靥时,十分具有感染力,观者不自觉地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心情跟着明媚起来。

大家印象中残疾人是什么样的?自卑、忧郁、掩饰自我?在颜悦身上,你找不到它们的影子。不过颜悦自己说她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整日不敢出门,习惯低头,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直到她遇到了直播,不仅交到了新朋友,也有很多善良的人鼓励她,她感受到了世界的善意。

如今,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进行主播pk 游戏的时候,很多随机匹配的主播发现颜悦时,都会给自己的粉丝们说:“咱们这把玩友谊赛,温柔一点对她啊。”

6 年招收残疾员工的老板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有一家特殊的公司,这家公司里,最多的时候,45 名员工中有28 名是残疾人,他们有的肢体残缺,有的智力发育迟缓,被安置在不同岗位上。

老板叫郑雷伟,2014 年,她发现一些难度技术不大的工作,残疾人完全可以胜任。抱着一定的私心,她招收了第一位残疾员工,智障女孩童谣。她的工作是将车间里已经基本制作好的磁芯零件组合分装。

但郑雷伟还是低估了童谣的残疾情况:“她无法与人沟通,也很难安静坐下来,工作做多做少是其次,就怕出安全问题。”她也犹豫了,童谣工作一个月的时候,她曾想辞退她。若不是童谣母亲的恳求,让女儿“再坚持坚持”,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家里又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小受到很多白眼和欺负的情景。

“有一次夜里下暴雨,一群孩子用石头把我家的窗户全部都砸碎,印象太深了,特别害怕。”郑雷伟心软了,她知道家里有一个残疾人员意味着什么,也知道童谣能有一份工作,能独立加入社会群体,对这个家庭来说有多重要。她最终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为了确保安全,郑雷伟同时担当起童谣工作时间的“监护人”。带着她在公司食堂打饭吃饭;让她周围的同事多留意童谣工作中的举动,发现异常随时帮忙;下班后绕路十几公里,开车把她送回家。

付出总是有收获的,童谣的表现令人惊喜,她的病情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竟然开始好转。工作快满一年时,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到公司探望她,惊讶于她的进步。并一致认为,童谣的生活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明显提高,愿意和别人交流,在公司可以自己正常的吃饭、休息,上下班也可以独自坐公交车回家。

童谣的母亲也察觉到女儿的变化,每天不用刻意打听,就能从女儿的描述中大概知道她这一天的状态。下班回家后,她也愿意主动聊起上班的情况,这个姐姐怎么对她,那个老师如何教她,等等。

此后6 年,顺义其他村镇的残疾人也慕名而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也会定期推荐学生给郑雷伟。为了更好地跟这些员工沟通,她去学了手语,并逐渐摸索出残疾员工的“用人之道”,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她举例,像自闭症的员工,他们做事更专注,可以负责零件分拣。

回复你的可能是残疾人客服

除了他助,有的残疾人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自助道路。王绍军是一位“渐冻症”患者,跟霍金同一个疾病。他的父亲、奶奶、母亲在他青年时期相继离世。巨大的悲痛没有打垮他,自己唯一能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方式,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后,他顶着一天比一天差的身体,成为第一批在互联网卖大蒜的人,5 年时间赚了1000 万;在网上开辟博客“病友花园”,鼓励病友们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开“超越残缺”的论坛,帮助那些有实际困难的残障朋友;创作的《爱的传递》歌词成为残奥会火炬传递歌曲,而且他把这首歌的版权捐给了当时急需救助的河北截瘫新娘尹书君。

与此同时,他也是奥运会火炬接力郑州站的火炬手。在火炬传递现场,上一棒火炬手于金彪以单膝跪地为他点燃火炬的方式,表达对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热心公益的仰慕和钦佩之情,成为河南火炬传递的最感人瞬间。

2015 年3 月,“残友”创始人郑卫宁先生来到河南,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省残联理事长李国成共同为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云客服安置残疾人就业项目举行启动仪式。为了更好地与省残联对接这项工程,王绍军毅然把自己在中牟县官渡镇投资1500 万、占地108 亩的生态园改造成残疾人培训、就业、孵化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王绍军突发脑梗,又检查出高血糖,即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还是不忘基地的建设。

基地建成后,既有园林景观,环境优美,又有无障碍生活设施,方便残疾人生活。打造了一个残疾人学习、生活、工作的幸福家园,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云客服培训就业全国残联系统的一面旗帜。目前已安置残疾人就业1000 多人,收入高的已达到月薪4000多元。

他们,被称为阿里云客服的“云朵”。学成后,只要有一台电脑,每分钟能打43 个字,就可以在基地或者在家上班。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份非常适合残障人士的工作。但大家无法想象的是,这看起来的简单,对残障人士来说依然有诸多艰难,甚至是不可能。因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不仅从未接触过电脑,有的甚至没有上过一天学,大字都不识一个。

李庆荣是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单亲妈妈,今年34 岁。因为小时候患上小儿麻痹,一直靠轮椅行走。离婚后,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靠电动三轮拉客为生。

她的境况可想而知,家里太穷了,有一次孩子晚上发烧,烧到39.5℃,她都没有钱带孩子看急诊,只能拖着轮椅,做了一夜的物理降温,好不容易才退烧。

最穷的时候,她身上连一块钱都没有。那一次她带孩子出去玩,孩子说想吃馒头,她摸了摸口袋,只能跟孩子说:“妈妈没有钱。”并要求孩子以后出去玩不要要东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妈妈的话孩子听进去了,再也没有张过口,但内心的渴望仍在,总是眼巴巴地望着。看到此景,李庆荣很揪心,她常常想,自己是不是不应该结婚,也不配拥有孩子。

后来有幸来到了基地,但她没有文化,电脑键盘上的26 个大写字母,她一个都不认识。只能硬着头皮从拼音学起,即便如此,她每分钟也只能打2 个字,政府3 个月的免费培训结束后,她每分钟也不过打十几个字,远远达不到要求。

心灰意冷的她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王绍军拦住了她,说只要你愿意学,基地给你承担剩下的费用。就这样,李庆荣留了下来。她抓着这最后的救命稻草,拼了命的学,这几乎是她唯一的希望。

3 个月后,李庆荣终于通过了打字录入速度考试,可以申请上岗证了。兴奋劲还没过,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李庆荣属于一级残疾,按照阿里当时的规定,她是不能担任客服的。

了解情况的王绍军不忍心让她这样离开,行动不便的他,硬是两次跑到浙江,和阿里集团的高层反复交涉。他拿出自己的残疾证,说你看我也是一级残疾,残疾程度并不代表工作能力。他们越是残疾,就越需要这份工作,也会越珍惜。关上了这扇门,他们要怎么办呀。

最终,他成功了。阿里彻底取消了对一级残疾的限制性规定,为之后的无数人打开了这扇门。

几天后,李庆荣终于拿到了上岗证,得到了在阿里独属于自己的工号。那一晚,她一夜没睡,激动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如今她每个月都能拿到几千块钱,每次带着孩子出去,她都会说:孩子,你想吃什么,妈妈给你买。她说:是王绍军改变了她的命运。也许,一同改变的还有两个孩子的命运。

同时,为了能够让更多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稳定收入的目标,王绍军又发展了中国移动在线客服、网络营销、网络自媒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烧制、面塑,以及魔术气球等手工项目。同时又创办了全省第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驾驶培训中心——河南残友驾校。帮残助残,自强不息,他一直在路上。

需要被正常的对待和接受

现如今,普通人对于残障人士多抱有天然的同情。其实,这种态度无形中也会带来伤害。我国目前约有8500 万名残疾人,但人们在街上却很少能见到他们。因为身体的缺陷,一部分残疾人十分在意路人异样或者怜悯的眼光。

其实很多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也在努力地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只是和大多数人日常的生活很难有大量的交集,所以普通人或多或少会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想象。其实对于残疾人群体来说,他们需要和社会大众有着正常的交流与沟通。

曾登上过《奇葩大会》舞台的公益事业家蔡聪,从来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盲人能发朋友圈、发微博、写word 文档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技能。

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倡导人们改变固有思维,让残障群体自然的融入社会。他认为残障人士最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机会,分享自己精彩日常的平台,以及,被他人待之以平常心。

截稿之前,11 月23 日至11 月27 日期间,2020 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宜生无忧杯”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来自全国3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00余名选手参加了竞赛活动,其中234 名残疾人选手参加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的机械加工数控编程、3D 打印、美容、服装配饰设计4个项目的角逐。

残疾女性参加手工制作类竞赛交流活动

残疾人正在参加3D 打印竞赛项目

残疾人选手在竞赛中充分展示了精湛的技能技艺和拼搏创新精神,特别是本次竞赛设置的数控编程和3D 打印两个高新技术项目,也进一步体现出残疾人有能力涉足高科技工作领域,也有能力让自己体面就业、高质量就业。

他们需要的,是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更多的尊重和工作机会。参加此次职业指导竞赛的选手多来自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他们在竞赛中不仅展现出自己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技巧娴熟的一面,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风采。他们,一点也不差。

残疾,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愿社会大众在面对残疾人求职时能多一份尊重,多一点平常心。

猜你喜欢
体面童谣残疾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体面过冬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