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后勤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

2020-04-12 11:25李艳梅董伟英彭红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后勤人员后勤工作高校后勤

李艳梅 董伟英 彭红芬

[摘           要]  高校后勤人员负责后勤部门的运行,后勤人员的年龄、学历水平、职业技能、道德操守、工作心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通过问卷对高校后勤人员做出初步了解,进一步分析高校后勤人员职业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后勤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后勤;职业培训;现状调查;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04-02

高校后勤部门是高校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承擔着保障全校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任务。高校的后勤具有服务性质,要服务于教学、科研、生活。这个性质导致后勤工作多且杂,繁忙。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许多高校会对后勤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但培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效果有时不够理想。因此,对高校后勤人员职业培训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发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调查概况

第一手资料常常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带着高校后勤职业培训现状初步调查研究这一课题,以云南省20所民办高校后勤人员为研究对象,用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进行研究。调查问卷涉及高校后勤人员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相关问题(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着重调查后勤人员参与职业培训的种类和对职业培训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后勤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20%;认为职业培训比较丰富的人数占56%等。从问卷分析上看,诸多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后勤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但仍有多处不足,如高校对后勤的经费投入不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实际操作也不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需要进一步分析。

二、现状分析

社会发展,高校扩招,这使高校后勤面临着诸多挑战。后勤工作量变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后勤也在这个过程中寻求进步,进行过多次改革,每次改革都有改变,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不足,高校后勤体系中还是一样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从现状分析开始,深入对高校后勤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围绕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为完善高校后勤体系提出具体建议。

研究经过问卷调查、进一步采访、整合资料、分析研究几个步骤后,结果显示高校后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也常常作为高校提升工作人员技能的手段,但常常收效甚微。只有多方面分析,统筹研究,高校后勤才会更加完善。

(一)高校后勤的性质和现状

高校后勤负责全校的正常运行,全校师生的吃喝住行都要依靠后勤。高校后勤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高校后勤服务的性质决定了这个部门的工作繁重复杂,难免出现工作人手不足、缺乏条理,突发状况不可预测导致有时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高校后勤的性质导致后勤工作呈现出工作又多又杂的情况,有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一些管理系统和方法,但还是会有诸多不可预测的小事、杂事出现。

高校部门中,后勤是公益性的,一定要把师生放在首位。但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后勤逐渐实现社会化,因为社会化后管理相对薄弱,外包给社会企业的部分,有时出现不按合同办事的情况,这也为高校后勤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在高校后勤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后,在原本公益性的工作中增加了市场竞争因素影响,后勤工作在公益和盈利之间出现矛盾,这让后勤工作更加繁忙复杂。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强调:“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会产生。”高校后勤不断地在克服原有的矛盾,但公益还是盈利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不仅仅是云南20所民办高校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所有高校后勤需要面对的难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几点:(1)现有的高校后勤体系不够完善。(2)每一所高校都有其办学理念和运营方式,不可能一套体系适用于所有高校,在引进任何管理体系后都需要长时间的摸索、适应。(3)后勤项目负责人一样在公益与盈利之间权衡。没有任何一所高校的后勤完完全全是公益性的,为了维持高校正常运行,也要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高校后勤需要平衡好这种关系。

(二)高校后勤人员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后勤人员男性占多数,学历普遍不高,初高中学历占73.2%,年龄集中在26~45岁之间的占71.9%。在后勤工作中,学历水平有时使工作产生局限。很多人认为,后勤工作就是体力劳动,没有发展前景和前途。采访发现,很多后勤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当前的岗位工作,觉得稳定就好,少有想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的想法。一是因为后勤工作较为常规。二是工作人员对后勤工作缺乏反思和总结,认为把繁杂的事务处理完就好。

事实上,要让高校后勤系统更好地运行,不但需要丰富的后勤知识,还要具备发展的眼光。高校后勤管理原有一批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老员工,当这批员工退居二线的时候,年轻一代明显不太愿意长期待在后勤岗位上。有愿意做后勤工作的,却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这造成高校后勤无法良性发展。

高校后勤工作相比教学、科研工作,常常没有得到重视。后勤部门不像其他部门,能够做出优秀成果为学校增光添彩。后勤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它只能在背后默默付出,辛苦和付出都不容易被大家看见。有了偏差,便遭到批评和抱怨,所以后勤工作是件“苦差事”,高学历的年轻人多不愿意进入后勤部门,导致后勤人才缺乏、人员学历不高的情况发生。

(三)高校后勤工作现状

高校后勤的不足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的,问题直接表现在后勤人员的工作中。调查显示,在后勤工作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多数人清楚自己的岗位内容,对工作也有成就感,仍存在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加后勤人员的晋升渠道,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后勤人才缺乏和流失的问题。通过岗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但需要综合考虑后勤工作性质、人员素质,定制适合的培训内容。

(四)高校后勤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调查显示的问题是诸多高校仍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至今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范例,面对长久无法解决的难题,应该想方设法克服、解决,只有这样高校后勤才能良好地发展。

前面的问题影响了高校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后勤的工作性质导致后勤工作繁忙,开展培训必须要考虑培训周期和时长,以免影响后勤人员的工作和休息。这些工作人员多是中年人,更多时候还要照顾家庭,休息日一样没有太多时间参加长时间的培训。而且,通过培训后得到的提升并不能很快地转化成可见成果,所以要解决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还要先从前面的问题入手。

三、发展建议

高校后勤的运行必须以教学、科研、服务这三大职能为核心。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发展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学校领导部门要更加重视;后勤部门从自身出发,增强职业素养;其他部门给予后勤工作理解和支持。

(一)重视后勤的发展

高校后勤的性质决定了后勤工作多且杂,后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学校领导的支持是其发展的基础,后勤队伍的发展提升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对后勤的重视,是高校后勤队伍职业培训发展的基础。

重视要从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入手。一方面,高校要引进后勤方面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对后勤有过深入研究,能够更快地推动后勤改革。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要做的就是给予这些人才适宜的发展平台,才能留住人才。

重视人才还应包括重视学校内部的后勤人才,重视长期在工作中的一线职工,他们长期在后勤岗位上工作,更能了解后勤缺什么、要改变什么。对这些人才,高校也要重视,提高其薪酬,给予表彰,适时晋升,让后勤部门优秀职工的努力得到回报。

对后勤的重视不仅要集中在职工方面,也应该重视管理。后勤管理的合理开展不只可以将高校内的教学设备进行全面的改善,还能够加强校内环境的发展建设。后勤技术人员分类管理,根据重要性分类,对技术队伍进行分级。统筹全校师生的生活和学习,井然有序的后勤工作才能保障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正常运行。有好的管理必须先有好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是高校后勤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高校要重视后勤的管理机制,多听员工的意见,定期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管理层要加强培训,每个管理者做事风格不同,管理效果也不同,找出每个人的不足,加以完善也是高校后勤发展需要注意的方面。

(二)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

高校后勤工作培训分为几个层面:(1)日常培训,通过“老带新”“传帮带”,让新员工快速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2)专业培训,根据岗位特点,通过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帮助职工掌握专业技术,提升职业技能。(3)挑选业务骨干和优秀员工进行综合素质培训,通过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素质培训,让后勤团队中优秀员工发挥引领教学作用。

岗位培训具有广泛性、协调性、层次性、长期性、速成性。高校后勤工作繁忙,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是最快速的方法。有经验的老员工教新员工是最省时省力的职业培训方式。人各有不同,有针对性地培训才能有突出的效果。在后勤管理中认清轻重缓急,先把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提起来,还要“专才专培”,培养出专业技术岗位人才。重点对专业技术人才操作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技术认证等方面进行培训;对一线员工则侧重服务技能、服务礼仪的培训。

(三)培养后勤人员的工匠精神

高校后勤人员虽然不上讲台传道授业,但会在后勤保障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后勤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基础。改变高校后勤人员的工作心态,培养工匠精神來应对繁杂的工作也是必要的。

培养“匠心”。高校后勤和职业技能培训见效需要时间,这段时间里也要后勤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在新时代,高校后勤要跟上发展节奏,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在枯燥的工作中一直坚持做好工作也是解决高校后勤问题的一大手段。

后勤作为整个高校正常运行的后备力量,其发展是重要的。通过对问卷和访谈阐述、分析高校后勤的现状和工作繁忙、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工作人员学历不高、工作技能水平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高校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重视管理方面去改善高校后勤的困境;对已有员工提供适合、简单、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后勤工作人员的工匠精神都能够改善高校后勤的运行,提高工作效率等建议。

此外,高校后勤体系仍然需要继续分析研究、完善,在今后也需要定期做调查总结,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闫正林.校后勤培训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王振华.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宿州教学学报,2017(3).

[3]夏泉.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现状及举措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7(8).

[4]赵萍.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岗位培训[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5]杜俊玉.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刍议[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后勤人员后勤工作高校后勤
基于模块化管理模式下后勤工作的创新
在园务管理中提高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后勤工作几点思考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供电企业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完善策略分析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