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山红色文化”教育增强珠海学生文化自信的可行性研究

2020-04-12 11:25杜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珠海市香山通识

杜敏

[摘           要]  探讨珠海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改革方向,思考珠海市高职通识教育进行“香山化”“本土化”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调研,思考将“香山红色文化”纳入珠海市高职通识教育体系建设、课程开发的视野的可行性;并通过对“香山文化”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的构想与设计,试图构建一种比较合理的高职关于本土文化课程思政模式。

[关    键   词]  通识教育;香山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46-02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重点战略理论,青少年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该战略理论实现的关键所在。引导珠海学生树立有珠海特色的文化自信,对于传承和创新“香山红色文化”,提升珠海市文化軟实力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目前,珠海中小学、中职学校、高职学校的大部分生源为珠海本地生源,因此,在珠海市高职学校开展本土红色文化教育,将“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对提升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甄别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在高职院校中,受众面最广的课程、每个学生都必修的课程之一就是通识课程。近年来,珠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珠海高职教育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完善与运行实践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多是照搬外地普通本科综合性高校的做法。如何让珠海市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而且能够体现出本地特色,以尽快摆脱无理念、无统筹、无特色的阶段,如何使珠海市高职通识教育能够真正契合“服务珠海”的人才培养理念?或许答案就在于开展“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设置“香山红色文化”课程之中。因此,在珠海高职院校实施以开展“香山红色文化”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教育改革,既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阶段的要求,也是珠海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通识教育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要求。

一、“香山红色文化”内涵丰富,适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有力抓手

本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是本土人民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是本土人民日常生活合法化的基础,是凝聚本土社会的力量源泉。它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土文化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根本。

对于珠海、中山、澳门等香山地区范围内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本土文化就是香山文化。“香山文化”在地缘上是指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地域文化。“香山文化”蕴含丰富,其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民俗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教育功能,“香山文化”资源的深层次价值已被学者充分挖掘。它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的文化特征,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不断融合的产物,是相对岭南文化而言的子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香山文化”包括方言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洋务文化、名人文化和思想文化等。

而香山文化中,最适合融入高职学生通识教育的是保存着先辈们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香山红色文化资源。近现代以来,香山地区涌现了一批革命先驱爱国志士,其中的杰出代表除了孙中山之外,还有被誉为珠海“红色三杰”的苏兆征、林伟民、杨匏安等,香山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留有革命前辈和无数英烈生活、战斗的胜迹。珠海、中山、澳门等香山地区当地对红色文化也较为重视,建立了不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中,部分知名度较高的已经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开发,教师要获取这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具备可行性。

二、依托“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进行珠海高职通识教育改革的意义

笔者对珠海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研,据调研,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266份中,不能说出珠海红色名人故居或香山爱国文化教育基地名称的比例达24.44%,仅能说出一个的比例为28.57%,两者加起来超过有效调查问卷的半数。而从未前往珠海红色名人纪念馆、故居或香山爱国文化教育基地参观的比例更高达46.24%。这表明,珠海高职学生对红色香山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对珠海学生进行香山文化教育将具有重大意义,既可以弥补职业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促进珠海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提升珠海学生的文化自信

寻找“香山红色文化”教育、通识教育的结合点,回应培养具备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珠海高职人才的新挑战。在全球化视野下,结合珠海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思想来实施“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能充分发挥本土化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能有效培养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珠海革命先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影响学生个体发展。

(二)以“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丰富珠海市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为珠海市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提供具体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在认识“香山文化”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香山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为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改革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改变现行专业教育独霸的状态。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提供参考和建议,扭转目前高职学校过度强调专业化和技能化、把学生工具化的急功近利的固有定势思维和功利主义倾向。

(三)能有效地满足珠海教育需要,体现地方教育特色

根据珠海的实际发展需要开发的利于“香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及本土课程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区域性、本土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有效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有利于培养适合珠海市发展所需的人才,最终促进珠海发展。

(四)弘扬“香山红色文化”,传承珠海文化,培育恋乡情结

依托“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进行高职通识教育改革,可以使香山地区悠久的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珠海本地学生进行香山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归属需要,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使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光大,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促进珠海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关于“红色香山”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思考

通识教育是一个有机运行的科学体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市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如何做到兼顾高职教育特色,不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及普通中学的做法,或许答案就在通识教育的特色化、本土化改革。“香山红色文化”能够顺应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弥补技能教育的不足,将香山地区颇具特色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经过开发、整合后,将“香山红色文化”中的精华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将其纳入珠海高职学校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在高职课堂中落实,作为学生通识课必修课或是取得德育分数的一个重要依据,使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规范化,以达到服务珠海发展、培养“全人”的教育目的。

根据调研,学生能够接受的“红色香山”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一)將“香山红色文化”的内容作为单一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进行讲授

如设置《香山红色文化》或《话说红色香山》课程。根据笔者调研,在266份有效问卷中,有92名学生表示对此类通识课程感兴趣,占34.59%,有131名学生表示不太确定,占49.25%,而仅有16.17%的学生对此类课程不感兴趣。此类课程可以从珠海的历史文化沿革、经济社会概况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来阐述珠海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注重阐释“香山红色文化”与珠海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或“以点连线”,依托现有的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逐个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感受、理解和学习本土红色文化、先进现代文化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

(二)将“香山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通识教育其他课程的设计中

在访谈中,有39.85%的学生表示,曾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或提过香山红色文化,全部学生均不排斥在合适的课程中融入香山红色文化的内容。参与访谈的学生还提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写作类的通识课程,可以带领学生撰写深入宣传珠海红色文化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使全体香山人了解香山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保护和品牌发展;比如旅游类的通识课程,可以以香山红色景点为依托,重点讲授红色景点的历史与精神内涵,带领学生规划开发香山红色旅游专线,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结合节庆会展等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来举行较大规模的“红色香山”纪念或庆祝活动,比如艺术类的通识课程,可以带领学生鉴赏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可以探讨如何创作以珠海“红色文化遗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探讨如何将“香山红色文化”融入学生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以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访谈中有学生还提议,应组织专业力量编写香山红色文化地方教材,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现香山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历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香山革命历史文化传统。

时代赋予珠海市高职通识教育新的改革与实践要求,“香山红色文化”可以作为通识教育与珠海市的高职技能教育之间恰当的结合点。时代也对珠海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紧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这一改革目标,在系统梳理“香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扎根本土,结合具体课程,对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进行“本土化”改革、课程思政改革,在具体实践中,将通识课程“本土化”“红色化”落到实处,以更好地弘扬“香山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香山革命先辈信念坚定、坚忍不拔的精神,努力践行初心和使命,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珠海市香山通识
缤纷四季在香山
曾任反贪局长的他被“双开”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香山名字的由来
一纸红叶映香山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