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20-04-12 11:25陈龙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证资格证幼儿教师

陈龙图

[摘           要]  面对教师资格证国考新形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幼教事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合格师资。要坚持课证融合改革发展理念,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考取教师资格证有效结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推行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性,加强团队建设,密切院园合作,积极探索研究,不断积累经验。

[关    键   词]  教师资格证;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56-02

2016年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统考(简称“国考”),规定凡是想要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员,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笔试和面试,两项考试成绩均为合格,且普通话达到规定等级要求,方可申请获取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不仅考试范围扩大,难度和要求提高,师范生也不再享有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的“权利”,高职学前教育必须确立正确的应对之策。

一、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带来的变化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扩大,考核内容增多

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笔试分《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科。前者涉及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等内容;后者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内容。相比过去,考试范围扩大,内容增多,要求提高,也更加具体化。面试由结构化面试、教学情境模拟和提问答辩三环节构成,考查职业认识、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了解幼儿、技能技巧、评价反思等方面的素养。显然,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不单考查保教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考查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考试难度加大,准入门槛提高

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是考“两学”,且以陈述性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题目为主,缺少对有关能力素质的考查,相对简单和容易。幼儿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综合素质》设单选、材料分析和写作三种题型,考核能力为主的试题分数占据较大比重。《保教知识与能力》有单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和活动设计五种题型,考核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题目,同样分数占据较大比重。结构化面试侧重检验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活动情境模拟重在检验考生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答辩环节主要检验考生思辨和反应能力。这些表明,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难度加大,教师准入门槛提高。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低于过去也已说明问题。

(三)高职学前教育面临新挑战

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高职学前教育培养的学生失去幼儿教师资格证直接认证的“权利”,必须接受社会同一标准尺度的公开检验和评判,这对高职学前教育而言显然是个新挑战。毕竟过去自己培养的都是“免检产品”,“产品”质量也多由自己把关和说了算,现在却要接受国家统一标准的检验和审核,不合格“产品”不予发放“市场准入资格证”。高职学前教育面对新形势及压力,只能认真考虑学生和专业发展利益,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想尽办法提升“产品”质量,争取更高的幼儿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对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不适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不够科学

幼儿教师资格证以模块化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但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单一课程与之相对应,相关内容只是分散在不同课程内容之中。这种没有按模块化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使之构成新的模块化知识架构的体系,对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提高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不利。比如教师职业道德,虽然新生教育、专业概论、学前教育学、思想政治课中都有涉及,但却不够深入、系统和具体。教育教学评价在现有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中也重视不足。学生见习集中在学期某个时段进行,不能及时对接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国考前学生无法深入幼教实际系统学习保教能力,所有这些课程设置和内容设计,显然不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二)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存在不足

1.重理论传授,轻技能培养

这是高职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毕业生就业初期不能较好适应幼教岗位,与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一是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多是由高校到高校,有的是从中职教师升格而来,多数没有在幼儿园实际工作的经历,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只能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理论教学相对容易,而实践教学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学生毕业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幼教市场又极为缺乏师资,根本不愁毕业生就业,难免容易导致忽视教学质量和疏于对学生幼教技能的培养的问题。教师资格证国考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理论传授、轻技能培养的不当做法不可取,也不合时宜。

2.重藝术技能培养,轻教育技能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在学生技能培养上,又长期存在重艺术技能、轻教育技能培养的不当倾向,表现在钢琴、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艺术技能型课程在专业总学时中占过大比重,甚至有的单科学时远超一些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程学时数。课余,学生也总是喜欢把过多时间花在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而没有适当用于保教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上,因而常会见到学生艺术技能相对较好,但教育教学技能却明显不足。这固然与专业学生几乎全为女生,本身喜欢弹、唱、跳、画等艺术技能有关,但也与缺乏对学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对幼教工作存在不正确认识有关。一个合格的幼师,既需要扎实的保教理论知识,也需要过硬的保教能力,但就整个幼教工作而言,教育教学技能无法全由艺术技能替代。

(三)团队合作与内外协同深度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完成人才培养,既要靠校内专业教学团队努力,又要靠校外实践基地幼儿园支持,双方齐心协力,协同一体,高效配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合格师资。在教师资格证需国考形势下,要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幼儿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只能更加专注于此。实际上,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校内教学团队合作还不理想,学科间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整合不够,没有形成一体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存在内容重复、分工不明、协作不够、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在与幼儿园合作上,也存在教学衔接配合不够、资源互利共享不佳、教学教研合作不深等问题,影响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和技能水平提升。

三、高职学前教育适应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路径选择

高职学前教育适应教师资格证国考,有两种路径选择,即“课+证”和“课证融合”。“课+证”是在不改变原有课程设置框架下,于原有课程体系中添加《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证课程。“课证融合”是按照岗位职业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把职业岗位要求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使学生在接受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同时,接受行业职业技能及素质培养,毕业即能符合上岗的技术技能及素质要求。前者以提高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为核心,功利性明显,虽然能够短期增加学生职业资格准入量,但长远来说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利。后者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核心,实现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相统一,契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四、高职学前教育适应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改革策略

(一)确立专业课证融合改革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因专业标准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自然也成为制定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纲的基本依据。高职学前教育扎实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就要依据专业标准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纲要求,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放在第一位,抓紧抓牢专业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始终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坚定课证融合发展方向,避免人才培养功利化。

(二)调整改革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学前教育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当职业岗位要求发生变化,或新知识、新技术得到应用,或教学运行过程发现问题时,就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或调整,以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便让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前教育面对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同样必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1)适当减少艺术类课程课时所占比例;(2)增设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和教师资格证面试等选修课程;(3)构建模块化、协调统一、理实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4)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5)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6)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加大实践操作能力素养考核;(7)加强与幼儿园合作,科学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加强课程融合理论学习研究及教学教研团队建设

教师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学前教育明確课证融合的改革发展方向,整个专业教学团队就要通力合作,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保教能力发展为核心,以落实课证融合改革发展实践为抓手,以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入推进教改为内容,紧紧围绕课证融合理念与方法,认真学习研究并付诸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和逐步使之完善。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时间不长,课证融合尚处在初期探索阶段,要加强教学教研团队建设,推动课证融合理论与实践朝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要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师对课证融合理论的认识,引导大家积极主动参与,相互配合支持,保证课证融合改革实践有效落实。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倒逼师范教育进行改革,高职学前教育必须积极面对现实,变被动为主动,大力推进以课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欣,胡志红.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究[J].科学探索,2018(26).

[2]王慧敏,康健.基于职业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11).

[3]范永丽,滑红霞.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课”与“证”的博弈: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课证资格证幼儿教师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该反思“考教师资格证火热”与“教师招聘岗位遇冷”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用“学历+技能”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