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2020-04-12 11:25钟立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高职生家国情怀

[摘           要]  厚植高职生的家国情怀,是涉及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必须大力加强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索,夯实家国情怀教育的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生;家国情怀;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68-04

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大专层次的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职业教育领域,高职教育是主力军。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数是468.9万人(含扩招100万人)。2019年全国高

校招生录取数是820万人,高职招生数占高校招生数的57.18%,超过了一半。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何厚植高职生的家国情怀,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厚植高职生的家国情怀,必须大力加强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索,夯实家国情怀教育的基础。

一、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

目前与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教材主要有:刘金同主编的《国学经典释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高小方编的《大学语文》(大专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大学版,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王艳玲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以“家国情怀教育”为主题的专用教材有:钟立明主编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这些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大多以语文教育为主,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教材之中,与部分课文相结合。但以“家国情怀教育”为主题编印的教材,只有《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由此可见,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专用教材并不多,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的需要,对此类教材的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构建和更丰富的实践探索。

二、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理论框架

(一)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理论探索情况

目前,研究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论文有一批,但是专门研究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论文很少,在百度上搜索“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研究的文献有36篇(截至2020年1月31日),其中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研究论文21篇,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研究论文14篇,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研究论文1篇,但有关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论文一篇也没有。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由中文副教授钟立明主持的校本化课题“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研究”从2015年开始,历时2年,在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初步构建了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理论框架,编印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高职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2018年11月,由钟立明副教授主持的课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作为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获得校级立项(立项号:2018-SCGPY-01),计划用3年时间对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目前,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对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理论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理论构建的重要性

对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理论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理论构建是教材建设的引领性工作

第一,要解决教材建设的定位问题。教材编写者要明确教材的基本定位,找到党和国家政策依据,明确教材建设的背景、意义,教材的性质、服务对象、育人目标等。第二,要解决教材建设的学科方向选择问题。从学科角度,可以有多个方向,比如语文、思政、历史、人文等,但对研究团队来说,由于专业分布有限,不可能编写多学科平均着力的教材,只能从一个学科方向入手,以其为重点,兼顾其他学科。比如选择语文学科方向,则教材选篇就需主要从语文学科中选取。第三,要解决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内容问题。从学科来看,语文、思政、历史都有内容選择方面的优势。尤其是语文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最为紧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量的经典作品是教材编写得天独厚的重要素材。至于教材篇目的选择,则要考虑作品的代表性、作家的重要性、内容的主题关联性、作品的数量及朝代分布等因素。第四,要解决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的结构安排问题。有了内容,就要考虑如何安排教材的结构。比如按照单元、章节等结构来安排,都是可行的选择。还可以考虑时间先后顺序。在同一章节、单元里,或是整本教材里,都以时间先后为序安排结构。第五,要解决教材的地方特色问题。国家统编教材,往往容易忽略地方特色,使地方上有特色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进不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在生动性、有效性、特色性方面打了折扣。所以,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地方特色问题,尽可能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素材编入教材。

2.理论构建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教材如何建设,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这种理论就是教材建设的基础。从调查研究,到逻辑构建,到主题确定,到选择篇目,到结构安排,都要以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的基础性基于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这三者是教材建设基础扎实的保证。没有先进、科学和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教材建设将会是落后、盲目、缺乏远见的,建设的教材将会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专业的推敲。

3.理论构建是提升教材质量的保障性工作

要建设优质的教材,必须有优秀的理论作为指导。从政治层面考虑,中央和国家的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都是重要的理论支撑。这是教材建设的政治保障。从专业层面考虑,有关教材建设专业方面的重要理论,都要作为重要参考。要注意专业研究的传统成果和最新成果,注意专业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这是教材建设的专业保障。从实践层面看,教材建设要考虑当代实际,考虑高职生的思想实际,要考虑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历史与当下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教材建设的可操作性保障。

(三)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的理论构建

1.政治理论构建

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必須基于重要的政治理论、政策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系列重要讲话。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将上述重要理论融入教材体系之中,体现出应有的政治理论高度。

2.专业理论构建

在专业理论构建方面,主要是考虑教材的基本概念、育人目标、选篇范围、选篇标准、结构设计、实施路径、课程设计、评价方式、实施队伍等因素。《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的第一章概述部分,完整阐述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理论构建问题。构建专业理论框架,一方面要关注国内同行的研究成果,避免与同行的成果雷同;另一方面要突出自身的特色,主要是在选篇布局方面的特色。以语文学科为例,要编印家国情怀的教材,首先必须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紧密结合,否则在专业理论上将站不住脚。比如儒家、墨家、法家经典,比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清诗、古代优秀散文等,这些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其次,要跟时代发展相结合。比如现当代文学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同样是不可多得的选篇题材。再次,要考虑基础性与普及性。由于教育的对象是高职生,因此在选篇内容和数量上都要酌情考虑,既不能内容深奥晦涩,也不能贪大求全,要编印成入门式、普及性教材。

3.实践理论构建

教育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面,教材只考虑教师如何教而不考虑学生如何学,是收不到教育实效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材的实践性。首先,教材要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要让教师感觉教材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材本身要设计好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设置重点问题、核心活动等,确保课堂教学环节师生有良性的互动。其次,教材要有利于学生课外学习。如何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质量,是教材编写者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比如将课堂问题延伸至课后,开展课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等,这些都可以在教材中融合考虑。

三、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涉及多个学科,范围很大,本文不便详述,仅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语文校本教材建设为例阐述。

(一)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情况

2015年5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启动了创新强校工程,钟立明副教授主持了“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研究”校本课题(课题编号:HZC2015-2-1-10),该课题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就是推进高职生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编印《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课题组8名成员分工协作,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有序推进课题研究,教材于2016年7月定稿,2017年3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截至2020年1月,该教材已在2016、2017、2018三个年级约7100多名学生中使用。2019年9月,课题组对该教材完成了首次修订,纠正了第一版教材的一些疏漏,替换了少量的篇目。该教材总字数为45万字。

(二)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课题研究成果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研究”校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核心成果是公开出版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课题结题获评为校级优秀。教材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该教材由八章内容构成。第一章至第八章依次是家国情怀概述、经典名言警句、经典古诗词、经典古代散文、经典现当代诗歌、经典现当代散文、经典爱国典故、典型案例。该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篇,从历代散文、赋、诗、词的优秀作品中选取。

2.编写标准科学,体例合理

教材编写遵循以下标准:一是以概述为统领,体现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二是以朝代顺序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作品尽量涵盖历朝历代。三是选取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同一朝代作家作品按照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决定入选数量,同一作家除了有重大影响的可选两篇(首),一般只选一篇(首)。四是古代经典名言配译文,并附赏析文字100~200字;古文、古诗词配注解,不配译文,每篇(首)附赏析文字200~400字。五是古文、爱国典故、现当代散文每篇约1000字,每篇配赏析文字200~400字。六是赏析文字应紧扣主题,有自己的见解,体现教材的育人目标。七是前两章按章设计若干思考题,其余各章在每篇课文后设计思考题1~3题。教材的编写标准考虑到了作品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和基础性、教材篇幅的可控性等因素,体现了科学性。体例上,分章安排,每篇作品有注解、赏析、思考题,对一部普及性的教材来说是合理的安排。

3.亮点突出,特色鲜明

一是突出了“家国情怀教育”的主题。“家国情怀教育”是贯穿全书的主题。全书篇目选择90%以上与家国情怀有直接的联系,其余10%的篇目有间接的联系。二是融入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该书编印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文学、史学经典名著,涉及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训蒙等经典作品。同时,兼顾书法、音乐、戏曲、书画、建筑、陶瓷、玉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艺术。涉及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为了保证选篇的精当,该书仅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或佳句,反映古代优秀文化主流思想和精髓,起到引导阅读的作用。三是选文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旋律,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因此,必须尊重这种时代的文化特征和风貌。以诸子百家为例,由于春秋戰国时期诸侯争霸,客观上为诸子百家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所以,反映先秦文学的面貌,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儒、墨、道、法这四家,而要兼顾到其他几家。当然,由于篇幅所限,也不能全都选进来,只能精选其中的精华。再如反映当代中国共产党党员模范和各行业英雄楷模的爱国典故,讴歌了时代的精英,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时代性特征。在典型性方面,儒家经典选篇较多,体现了中华主流文化风貌。所有入选的篇目,都充分考虑了是否典型,是否能满足家国情怀教育的育人目标要求。四是结构独特,呈现跨学科特点。该教材从选文结构来看,既有文学类的范文,又有思政类的典故和案例,内容涉及语文、思政两个学科,呈现出跨学科的独特结构安排。两个学科内容各有特色,发挥了协同育人的功能。五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了实践性特征。该书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活动的设计,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较好地体现了实践性特征。六是治学作风严谨。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精益求精,多次召开审稿会,反复推敲书稿内容、结构,书稿九易其稿方能出版,教材试用一年后,进行了全面校对和局部修订,体现了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

4.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价值。主要是理论层面的四点价值和实践层面的四点价值。

(三)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与课程相结合的成果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分学科推进实施,思政学科有《“六民”教育简明读本》(中职版、高职版)、《王小二校园法律之旅》、东江红课系列教材,语文学科有《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以教材为基础,开出线下必修课的是语文学科。2017年2月,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线下必修课,以《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为教材。可以说,公开出版以“家国情怀教育”为主题的专门教材,并且以教材为基础开出必修课的高职院校,在广东省内乃至全国都罕见。正是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高度重视,使得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能够紧密结合,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10月下旬和2018年12月下旬,依托“问卷星”网上平台,对开设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课的班级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10月下旬的调查属于课程需求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2017级大专生,发出1500份调查问卷,收回1471份,其中2017级共1439人,占参与总人数的97.82%。参与调研的学生都刚刚接触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校本化课程。对开设这门校本课程,受调查者的态度基本是接受的,很感兴趣的占12.92%,感兴趣的占38.48%,一般的占45.21%,还有3.4%的受调查者是不感兴趣的(见图1)。说明这门课程的开设符合多数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态度不够明确,说明对课程的意义不够了解。

12月下旬的调查属于实施效果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2685份校本化课程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施效果调查问卷,收回2685份问卷,实际有效回收率为98.55%。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2016、2017级大专生,参与调研的学生都学习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校本化课程。有关课程实施效果、学习收获情况,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上看,进入大学以来促使学生在家国情怀素养方面提高的主要因素,53.93%的学生是因为家国情怀教育课的教学,10.35%的学生是因为老师的影响,24.36%的学生是因为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总体来说,88.64%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家国情怀教育提升了相关方面的素养。65.43%的学生对学校设置的家国情怀教育课程满意;93.82%的学生对家国情怀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满意。

总体上看,学生学习了家国情怀教育课的收获,29.01%的学生认为筑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28.86%的学生认为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17.13%的学生认为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生活的能力,6.33%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17.47%的学生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96.35%的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对自己的未来有帮助,其中17.8%的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使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社会,55.31%的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使自己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5.55%的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对自己的工作可能有帮助,17.69%的学生认为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的现代职业人。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是否接受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课程教育,与是否提升了家国情怀素养呈正相关关系;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育质量普遍感到满意。由于课程是以《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为基础的,因此,可以从逻辑上推理学生对教材质量感到满意。这表明,教材与课程结合程度紧密,实施效果优良。

2019年6月,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课获得学校立项,确认为可资助在线金课,配套资金3万元。项目组按照《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金课建设方案》有序推进金课建设,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项目组推进了OBE改革,完善了教学资源,拍摄了6集微课,撰写并公开发表了3篇论文,修订了教材,完善了题库建设,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可以说,所有这些教改成果都建基于教材建设,得益于教材与课程建设的紧密结合。

(四)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家国情怀教育教材修订情况

对《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的修订工作,从2017年3月正式出版时就已经开始。课题组将教材修订与课程建设工作同步实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课题研讨提出修订的意见。2019年9月,对试用两年多的教材完成了第一次修订,订正了第1版教材的错漏,对目录进行了重排,从加强革命文化教育角度考虑,增加了毛主席诗词两首(《清平乐·六盘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李斯的政治品格和个人道德不足角度考虑,删减了1篇古文(《谏逐客书》),以《卫将军骠骑列传(节选)》替换,进一步强化了“家国情怀教育”主题。新版教材已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

(五)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家国情怀教育教材建设改革方向

1.依托课程进行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课程是教材使用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将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就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来说,就是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修订工作和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使二者互相促进,有序实施。

2.以OBE改革为契机,推进教材修订工作

OBE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材建设工作中,要在《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订,使教材建设工作与OBE教学改革工作有机融合,主要是在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活动设计上进行研究,体现出OBE教改的精神。

3.推进课件审核工作

教材配套的课件是教材使用的重要辅助材料,必须高度重视。要对原有的课件进行认真审核,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资源、授课方式方法等,尽量做到重点更加突出,资源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有效,版面更加精美,打造出具有精品课水准的课件。

4.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要集中力量梳理现有课程资源,增加新的课程资源,要结合最新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政治,强化课程思政的特色和导向。

5.推进微课拍摄

微课是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要对微课进行合理规划,结合教材实际,安排若干集微课,作为教材的重要辅助教学资料,通过微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6.推进线上、线下课程改革

按照线上、线下精品课建设要求,推進线上、线下课程建设工作,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包,包括电子教材、课件、题库、微课、教学资源等,使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课成为一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适应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为建设线上精品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立明.关于实施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思考[J].赤子,2017(1).

[2]钟立明.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简明读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高职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