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路径刍探

2020-04-12 11:25谷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中华人文一带一路

谷荣

[摘           要]  对高职院校而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的颁布意义重大。明确指明高职院校应该“读什么”、应该“怎样读”。在“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高等院校应围绕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构建、人文精神养成等方面进行改革,发挥大国文化辐射力,实现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经典诵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72-02

近年来,随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等文件的颁布,明晰了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明确了经典诵读的重点任务,即主实践活动引领、平台基地支撑、基础资源保障、合作交流传播。

一、高职院校诵读工程的现状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要求高等院校在加强与海外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发挥文化辐射力。作为诵读工程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忽视人文素养在教育链条中的作用,将招生就业、技能培训、大赛获奖看作重中之重。对经典诵读这类活动关注较少,更遑论将经典诵读相关课程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督导等。还有一部分管理者追求短期效应,希望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学生诵读技巧,参加比赛摘金夺银。这样心浮气躁的培养方式与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养养成背道而驰。

(二)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

建設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是《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特别指出的一条,旨在依托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书写、演讲等活动。相比普通高校,高职院校诵读工程硬件建设尤为不足。

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是衡量高职院校硬件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数目众多的实训基地、检测设备、仿真设施中,很难看到演讲厅、语音室等与经典诵读有关的场所,相关器械与配套设施建设更是严重滞后。

与硬件建设相比,软件投入也不容乐观。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人文类书籍存书量不足、电子阅览室建设滞后,且图书内容多是成功学、致富经。这不仅不能缓解学生阅读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且学生人文知识短缺、传统文化素养根基浅薄,更容易造成学生阅读范围狭窄、偏颇,学习目标功利的恶劣影响。

(三)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偏低

较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且兴趣不浓、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加之高职院校看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文教育,使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构建遭受的冲击更为严重。这导致高职毕业生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尤其不适应企业文化,心态浮躁;缺乏吃苦精神,过多考虑工资、工种和就业单位;缺乏基本的职业忠诚感,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较低[1]。

二、改进措施

“一带一路”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在加强与海外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发挥文化辐射力。高等院校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诵读方案”。

(一)提高认识

地方教学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学术造诣、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的咨询、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等作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定期向教学管理部门提交咨询建议和报告,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保障。

另外,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加强学习、领悟,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充分认识经典诵读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并将其落在实处。不仅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明确相关责任,更需在经费投入、教师引进、硬件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为经典诵读提供便利,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

(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紧密围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指导文件进行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方面

高职院校应在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开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可结合实际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必诵书目、必背书目、选读书目,带领学生诵名诗、看名著、赏名曲、唱名歌[2]。

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组织教师调研,讨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文教学课程体系。适当增加人文类通识课的比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哲学史、书法艺术欣赏、中国艺术史、中国建筑史、中国美术史等纳入教学计划,并在制度层面上形成有力保障。

2.软硬件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优势,进一步考察、论证建设中华经典诵学讲实践基地的可行性。将普通话基础知识、古典文化精髓、演讲与口才等融为一体,开设经典文学诵读等实训课。按照“方案”要求,指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让学生在学中“诵”,在“诵”中学,在高声诵读中感同身受,使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此外,高职院校也可着力建设多媒体平台、富媒体课程。将朗诵配音、诗词创作、成语游戏、汉字学习等内容融入课堂,尝试“云班课”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育。

3.教材编写方面

高职院校应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讨论,研究编写既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规律,又能有效实行经典诵读的大学语文教材,在提升学生对文化建设的热情和信心的同时,构建经典诵读课程。

选材可不圄于经典文本,可加入行业特色、职业核心内容等,也可渗透爱国教育、穿插礼仪引导、融入地域特点,使高职学生在可观可感的教学中感受美的熏陶,发自内心地展开“诵读”。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依据自身特点,以大学语文授课教师为主力,外聘学者为补充,着力打造一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诵读队伍,并在教师引进、进修学习、评定职称等方面一视同仁,从制度上提升人文类教师的授课热情。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不断丰富、加强理工类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让教师充分意识到精妙的课程设计、丰富的讲授技巧,都应以提升人文修养、打造文化魅力为基石。可通过推荐必读书目、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赠送精品書目、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教师阅读中国古典文献与著作,并把阅读分享、诵读经典等内容纳入研修内容,使各科教师在品味诵读快乐的同时,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

(四)校园文化构建

“方案”中指出“引导支持各级各类学校举办或定期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阅读节、汉字文化节、诗歌节、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活动,建设‘中华诵‘经典伴我成长‘最美诵读等一批校园诵读品牌,并形成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契机,以学校团委为引领,以人文类教师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组建相关社团,聚拢对经典诵读有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学生。

高职院校还可吸纳、整合多种多样的学生特长资源,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丰实文化厚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仅挖掘经典诵读的优秀人才,也为学生提供充实的课余活动,促成德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举办诵读、书写、演讲、写作、诗词歌赋创作等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并通过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各级各类的人文类比赛,打破理工类技能操作比赛一统天下的局面。

(五)发挥文化辐射力

“方案”指出要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合作,通过人文交流机制、语言年、孔子学院、大型国际会议等平台,宣传中华思想理念,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高职院校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发挥文化辐射力。

1.依托孔子学院,弘扬传统文化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中华文化研究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可不断探索,与当地大学、研究人员积极合作,推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研究成果;培养一批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友人。此外,孔子学院还能将中华文化放在世界之中,从世界再回眸、发掘和丰富自身的优秀文化特质,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得以再升华和再发展[3]。

2.加大留学力度,传播中华文明

高职院校应继续鼓励学生和教师以留学生或访问学者的身份走出国门,让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的师生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管理知识的同时,充当传统文化民间传播的重要载体,向世界各国的朋友讲授中国的语言文字,宣传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宣讲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播撒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同时,高等院校还需吸引外国学生来我国学习,使其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外国青年学者和学生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成为传播文化的渠道和纽带。

参考文献:

[1]李鸿.略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2]郭仕环.如何开展经典诵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

[3]钟英华.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作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中华人文一带一路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