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0-04-18 01:06任英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创新精神教学对策

任英国

摘要: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听障学生由于自身身体原因,在创新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常常会慢人一步。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笔者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水平是必须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克服生理障碍。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阐述提升听障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听障学生;创新精神;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49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明确提到:“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能力教育,这符合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即使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在生理上有所区别,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相同的规律。不过,听障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较为缓慢,获取信息时容易受限制,和教师、同学交流有所困难。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中走进聋生的心理世界

聋生由于听不到,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课堂上,对言语的理解有着正常人想象不到的难处,听力障碍导致他们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不能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话语,更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时候他们只能选择与同龄人疏远、与社会疏远,从而其创新能力相比于正常学生产生脱节。但是听障孩子特别善于模仿,眼睛观察事物很细致,情感丰富。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班级的每个聋生,我们才有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语文教学。其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渊博的知识吸引聋生,用敬业的品德折服聋生。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课堂管理的精髓所在,只有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们才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语文课堂管理提升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致地抓住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课堂管理就会是另一片天地,课堂管理效果明显,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会提升。

二、营造自由性思考环境

罗斯福说过:“当人们自由地追求真理时,真理就会被发现。”自由是一切有效活动的前提,创新思维需要自由地思考环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的思考环境,创造宽松的思考氛围,一改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压根没有自主思考的权利的状态。众所周知,自由宽松的思考环境体现着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学生学习的愉快自主。因此,自由的思考环境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机智引思促学,需要教师呵护学生的自尊,包容学生的错误。

三、精设开放性思考素材

俗话说:“老皇历念不得,老道道走不得。”这是告诉人们不能因循守旧,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开放是创新的前提,固化不利于创新。不确定的思考是一种自主性的发散式思维,而不是程序性的封闭式思维,要培养学生不確定性思考意识和能力,教师不能思想保守,一味地给学生机械识别的材料,而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思考的材料,用开放性材料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思考。开放性情境包括开放的人际交往情境和开放的学习需求情境,由原先的师对生的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师生、生生双向乃至多向互动交往,教学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提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放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开放性思考素材,开放性问题答案非确定、方法非唯一、思路非固定。开放性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激励学生思考的自主性,引发学生联想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搭建创生性思考舞台

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创生性过程,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教学过程不会按照原先的预设演绎,课堂随时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使得静态的构思成为一种动态的教学生成。不确定的思考具有创生性,是一种创生性思考,对于有价值的创生思维,我们要善加引导。笔者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搭建自由猜想、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平台,培养他们的不确定思考意识,涵养他们的创生性思维。自由猜想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带领学生超越以往范围的视野;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从而滋生不同的思想观点;集体辩论让学生思维交锋,促使学生在碰撞竞争中创生新的想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涌动,多元舞台让学生既分享了各自的思路,又碰擦出新的火花,创生出新的算法。

五、课堂教学与聋生自律相结合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千万不能单一地理解为教师个人的行为,它更多的是需要聋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的良性互动。所以,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坚持将教师课堂的教学和聋生的自我约束相结合,充分发挥聋生的自律性。为了更利于组织教学,师生可以共同制定课堂纪律规则,营造纪律良好的课堂。教师可组织制定师生共享的课堂管理纪律规则,促使聋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让聋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建立合作、平等、信任、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应引导聋生建立课堂自我管理体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教育,指导聋生不断完善自我,使聋生从思想上重视做人、重视学习语文,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我管理,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教育聋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让孩子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强化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不断增强聋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总而言之,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走进聋生的内心,才能恰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课题的教学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师也要尊重每一个聋生,尊重自己,尊重每一节课,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聋校语文课堂的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青.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投射性心理诊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特殊教育中专学校239200)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创新精神教学对策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