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交通投融资的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

2020-04-20 05:23
中国公路 2020年6期
关键词:投融资强国交通

毋庸置疑,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来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支持,更得益于投融资的政策创新和模式创新。

可持续发展,投融资话题常谈常新

截至3月3日,全国有15个省份公布了明确的投资规划,2020年度计划投资规模总计超过6万亿元。在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基建投资仍是重要部分,项目涵盖高速公路、高铁、能源等领域。

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十分落后,在财政资金大力支持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起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交通运输市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政策的出台,极大缓解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通过综合利用财政资金、专项债、政府基金,推广和规范PPP模式,加大金融对基础设施投入的支持,补短板、强筋骨,“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链接:

央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

近日,央行公开表示,坚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支撑。要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总结借鉴历史经验,避免非理性情绪对金融市场形成不必要的影响。

央行称,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的可能影响,取得防控疫情的胜利,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高品质交通服务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目标;绿色低碳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显著特征;智慧数字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核心动能;开放合作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应有特质。未来,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交通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交通消费服务升级、全球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将会出现大量投资机会。作为资金保障的交通投融资领域深化改革还将持续进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在2019中国交通投融资年会暨首届交通板块上市公司峰会上也表示:2020年将是我国发展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它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他指出,在交通强国的开局阶段,交通的基础性、支撑性、保障性、战略性地位不会有任何改变,甚至还将不断加强。交通投融资作为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改革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行业发展和构建交通投融资产业生态链做出积极贡献。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19年12月11日,由中国公路学会、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越秀交通基建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交通投融资年会暨首届交通板块上市公司峰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年会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与融合创新”,来自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审司、部公路局的领导,以及来自世界银行、中金公司、全国交通投融资领域集团公司、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和产业界的500余位代表参加了年会。

开幕式上,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告诉记者,本届年会呈现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吸引了很多金融机构的“重量级”代表;二是交通运输部财审司专门在年会期间组织召开了一场专题座谈会,不但体现了跨界融合的行业发展大趋势,更体现出政府部门对交通投融资这一平台的高度重视。“相信大家都希望充分依托这样一个平台来分享思想、传递信息、交流互动,共同为提振行业发展动能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认为:在交通强国的开局阶段,交通行业的地位不但不会被削弱,而且有望不断得到加强。

2019年,有些变化在悄然发生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一年,交通投融资领域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确保了资金运行合理、保障有力、风险可控。

链接:

固投短期难有起色,平稳开局至为关键

日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周健撰文表示,受疫情带来的工人返城减少、项目开复工延迟等因素影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一度基本停滞,预计将对今年一季度交通投资规模带来较大影响,短期内难有明显起色。但考虑到近几年交通投资四个季度规模呈现“1.5:2.5:3:3”的规律,一季度占比相对较小,特别是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开工,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有希望完成全年投资各项任务目标。

周健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下行势头。预计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较以往更加复杂,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确保一季度实现平稳开局的难度明显加大。对此,要千方百计确保一季度行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特别是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作出积极贡献。

在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投融资分会理事长、中交房地产集团公司董事长赵晖看来,2019年,交通投融资领域呈现出以下新变化:

政府投资政策密集出台

一方面是规范投资。2019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PPP模式发展。4个月后,《政府投资条例》施行,旨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另一方面是稳定投资。2019年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同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提出适当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对特定领域和行业,鼓励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多渠道规范筹措投资项目资本金。

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发布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上述规划都强调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的互联互通。

交通投资业态融合创新

“交通+”理念深入人心,路衍经济发展不断突破。这其中有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枢纽经济、高铁新城、轨道TOD方面的项目和模式不断涌现;有交通与其他业态的跨界融合,“交通+文旅”“交通+互联网”“交通+新能源”“交通+新零售”“交通+土地开发”等,交通投资生态体系不断发展。

业界合作共赢成为常态

在传统的“政府+企业+银行”合作模式基础上,业界合作不断深化。传统交通企业纷纷涉足银行、证券、保险、地产等领域,提升资产质量;交通企业打破投资地域边界,跨省投资、海外投资、股权并购、交叉持股等方式层出不穷;央企之间、央企与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合作投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常态。从单纯专注投资、建设、运营,到存量资产的盘活再投资,都在不断创新。咨询机构、法律部门、民间智库等参与投资策划、全周期管理方兴未艾。

赵晖告诉记者,这些新变化,都为交通投融资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活力,行业也需要不断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来实现新发展。

好风凭借力,投融资发展“顺势而为”

目前,行业专家和代表普遍认为,交通运输投融资发展离不开经济金融化的大背景。其中,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于洪亮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交通运输业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需要科学利用金融手段,提升、优化交通运输投融资结构,增强交通运输动能转换的动力和活力。

总体而言,交通运输行业应当在深刻分析、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索金融化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投融资发展的思路和方式。

危中有机,别光怕“危”更要看“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各国、各地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都将金融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希冀以此撬动经济高速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反思如何避免因金融化过热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我国则将“稳金融”作为“六稳”的关键要素,强调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 张平 摄

当前,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时间要求紧、资金缺口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雪上加霜的是,2014年以来,交通投融资和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行政部门原有的融资平台功能被取消,靠交通运输部门向银行贷款支撑交通建设发展的方式已成为历史,交通投融资手段和渠道发生了根本变化,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认清问题、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一方面,金融化的发展为拓宽、丰富交通投融资途径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当前“脱虚向实”的导向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都为交通运输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看到这种机遇,主动思考应对的思路和方法,就有望摸索出一条交通投融资的新路径。

区别对待,去杠杆不宜“一刀切”

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去杠杆的目的在于优化和健全金融体系,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去杠杆对于不同行业要区别对待,比如像发电、建筑、矿山等行业负债率较高,是降杠杆的重点,而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其中可能有增有减,总体来看,应该是稳杠杆。

从交通运输内部来看,不同市县之间金融化程度和杠杆率的高低存在差异,不同的交通领域金融化程度和杠杆率的高低也存在差异,去杠杆时不宜搞“一刀切”。例如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少明确稳定的融资渠道,适度引入杠杆,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而对于客运场站、物流园区等运输服务设施,以企业和社会投资为主,则更需要关注杠杆的高低优劣,以确保行业稳定。

权衡利弊,依法合规用好PPP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法合规发挥PPP模式在补短板重大项目上的重要作用。PPP模式一头连着财政资金,一头连着社会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聚焦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过程中,对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投入具有显著优势。但PPP也存在着变相加重财政负担的设计缺陷,在实际运营中也可能出现政府明股实债、保底承诺、隐性担保等不规范行为。2017年,财政部叫停了一大批不规范的PPP项目,必须引以为鉴,对于交通领域的PPP模式,切不能一拥而上,需要权衡利弊,慎重选择,科学论证。

借水行舟,拓宽基建融资渠道

即将迎来的“十四五”,是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黄金期,预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每年都会有比较大的投资规模;与此同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一些领域也会出现比较大的资金缺口。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机遇难得,任务也很艰巨,为此,不能再局限于原有单一的投资模式,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新的思维,拓展新的思路,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探索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办法。

以珠港澳大桥为例,该项目采取“政府全额出资本金,资本金以外部分由粤、港、澳三方共同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通过贷款解决”的融资方式,开拓了两种体制、多主体、跨境跨界、超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融资先例,这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尤其是跨境跨界大型工程的投融资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再如京沪高铁、山西高速公路等项目,采取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信托投资等方式,吸引保险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过程中也设立了铁路发展基金……这些探索都为交通运输行业拓宽思路、引入资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要努力打造一批既熟悉交通运输业务和发展方向,又熟悉金融理论、富于金融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交通运输投融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于洪亮认为,现阶段,交通运输行业对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猜你喜欢
投融资强国交通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繁忙的交通
“学习强国”礼赞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秦晋争霸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小小交通劝导员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