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绿色施工如何做?

2020-04-20 05:21
中国公路 2020年6期
关键词:绿色措施施工

公路的绿色施工主要通过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污染防治技术、绿色生态保护技术、绿色资源节约等多个方面来实现,需要制定相应的绿色施工标准以及验收规范来约束建设单位,将“绿色”理念贯穿到每个施工环节。

绿色公路建设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

公路绿色施工是指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有效管理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施工的“绿”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施工管理,项目施工前期制定公路绿色施工标准手册或制度、制定监督管理制度等,从制度或标准上约束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二是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污染排放少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施工管理

公路施工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所在地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意见及要求。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材料采购、施工组织、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管控,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按规定选定专业机构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绿色施工方案;组织编制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水土保持监理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主体工程监理一并考虑,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大环境敏感区,并可能存在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可按规定选定环保专业机构协助开展相关监理工作。

此外,应定期对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进行宣传。

信息化管理

推广开发应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构建面向设计、施工及养护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系统;推广智能化工地与智能化检测实验室建设,推进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应用的施工安全与环保监管技术,创新工程施工安全环保管理手段;推广建设与运营期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科学评估项目建设能耗水平。

创新化管理

鼓励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优化绿色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环境;推广土建工程与路面工程,土建工程、绿化工程与房建工程一体化施工管理,促进土石方、表土及隧道洞渣等资源的协同配置与综合利用;探索应用工程施工质量、健康、安全及环境四位一体(QHSE)管理体系,推广公路建设期环保管家服务等环境管理新模式。

标准化管理

工地建设标准化 按照“生产工厂化、驻地人本化”的原则,实施驻地建设、工地实验室、混凝土拌和站、钢筋加工棚、预制梁场等临建设施标准化建设。

施工工艺标准化 鼓励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与现场施工装配化,严格把好人员关、机械关、材料关、工艺关,强化控制结构物强度、路基压实度、路基边坡坡度、路面平整度、桥梁安置与吊装精确度、隧道衬砌厚度。

管理行为标准化 重点抓好“两到位三落实”,即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机构人员到位,落实好技术管理、过程管控及内业管理。

安全文明标准化 严格实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夜间施工报备及适时停止作业制度、项目安保工程与主体“三同时”制度、质量安全隐患整改“四不放过”制度,落实隧道动态监管措施、危险点隔离措施、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措施、用电用气安全作业措施、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绿色污染防治技术

扬尘污染控制

各类施工场地宜实施硬化措施,四周建设围挡设施,施工便道原则上应铺设高级路面或砾石,拌和楼应配备除尘设备,旱季定期洒水抑尘。土方工程中开挖完毕的裸露地面应及时固化或覆盖。鼓励隧道衬砌应用湿喷工法、全断面装配式衬砌施工,推广隧道水压爆破施工与雾化设备除尘、降温技术。

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长期存放或超过一天以上的临时存放的土堆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或采取绿化、固化措施,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加以覆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应采取苫盖、加装蓬盖等措施防止遗撒。

水污染管控

隧道可通过采用节能设计、推进节能通风与采光等技术应用等方式,体现绿色公路理念。

混凝土搅拌站及隧道施工排水、桥梁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宜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上清液排放或用于场地旱季洒水抑尘。

跨越敏感水体桥梁的水中基础采用沉入桩、灌注桩、沉井等桩基形式,涉水桥墩桩基施工周围宜设置围油栏,防范施工机械跑冒滴漏形成油污染。施工驻地合理设置旱厕、化粪池或小型生化污水处理设施,旱厕和化粪池定期清掏并用作农肥,小型生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应达到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固体废弃物处置

施工现场的废弃石渣、碎石宜作为路基回填、片石混凝土拌和材料、加工机制砂(碎石)等其他用途。涉水桥墩桩基施工平台尽量采取钢栈桥全平台施工方案,优先应用清水钻或环保泥浆施工工法,施工泥浆循环使用,钻渣采用泥浆船驳运至岸上指定地点处置。

施工驻地宜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宜分类存放,运输消纳应符合相关规定。

噪声防护

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从源头上降低噪声影响。

采取建筑围挡、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对受噪声影响大的声环境敏感点实施防护,也可结合运营期噪声预测超标情况建设永久性声屏障。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段,在居民集中区150米以内的施工场地,应避免在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夜间严禁打桩作业。

光污染防控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减少夜间作业,尽量避免灯光、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和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夜间电焊(电弧焊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有效的挡光、遮光措施,夜晚照明用的镝灯应有灯罩,防止强光外泄。

绿色生态保护技术

路基环保清表

推广公路施工红线内二次清表作业工法,第一次清表为开挖控制线内的地表植物清理,第二次清表在防护工程施工时进行,两次清表时间与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植被。

在方便施工的前提下,路基挖方清表时两侧各留3米,红线内坡口线外的植被不清除,桥梁施工仅对桩基与桥台处的植被进行清理,互通立交区仅对主线与匝道路基用地范围进行清表作业,隧道仅清理洞口仰坡开挖范围内的植被。

原生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

贯彻落实野生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及大树等原生植被的保护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野生保护植物现状调查,因地制宜实施就地保护与移栽利用;对野生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地带或移植难以保证成活的古树名木,宜通过优化路线走向或工程构筑物布设方案,避免或减轻公路建设对其影响。

实施路基清表土收集利用工程,集中堆存于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设施区等公路永久用地范围内,后期用作绿化用土、复垦土等,有效保护表土资源。

森林路段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必要时可在用地两侧边界建设临时阻火带,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

敏感路段施工生态防护

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制定生态环保施工专项方案,严格落实环保措施,采取扰动范围少、影响程度低、施工时间短的施工工法,实施生态补偿措施,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作,可在开工前对施工人员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针对野生保护动物的迁徙(移)、觅食及繁殖等活动规律,制定相应的施工环境保护方案,如鸟类迁徙季节应禁止夜间施工,爆破等强噪声施工活动应避开清晨、黄昏等野生动物活动高峰期和繁殖季节。

水土流失防治

半填半挖路段、隧道洞口下方应先实施挡土墙、拦沙坝等拦挡工程,再进行土石方填挖作业,以避免开挖土石方顺坡滑溜而破坏植被和土地。

路基边坡及隧道洞口仰坡应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措施加以防护,雨季来不及实施永久防护工程的,应采取临时排水、拦挡及苫盖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取土场、弃渣场进行取、弃土作业,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选定的弃渣场必须先做好排水、支挡等防护工程后方可弃渣。

应选择有开采手续的合法砂石料场供应商,并在砂石料购买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外购砂石料场的选址宜尽量选择位于路线200米以外,以减少砂石料场对生态和公路路域景观造成的影响。

临时用地生态恢复

弃土场施工中应注意土石分离,尽量将弃石、弃渣置于弃土场底部,土方填于弃土场表面。推进取、弃土场及施工期临建设施用地复垦造地、绿化等恢复措施,有条件的可转化为建设用地用于地方建设,实现临时用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利用。

预制场、拌和站以及施工营地等施工临时场地,首先应对施工固体废弃物进行清理并运至邻近弃土场进行处置,然后再按要求回覆表土及采取恢复植被或复耕措施。

绿色公路建设应鼓励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与现场施工装配化,注重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耐久性,实现工程内外品质的全面提升。

施工便道使用完毕后尽量修整用作农村公路,无法利用的应回覆表土并采取恢复植被或复耕措施。

绿色资源节约

节约土地

拌和站、预制梁场及施工驻地等临建设施优先利用地方建设用地、路基永久用地、取弃土场地,减少新增临时占地数量。推行施工便道与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隧道应急抢险通道建设相结合,实施永久硬化措施。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占地指标,有效利用率应大于90%。施工现场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林地,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原地形、地貌。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节约用水

施工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等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建立工程废水、生活污水等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搅拌、养护等用水,优先采用基坑降水等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节省材料

推广废旧沥青路面、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推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利用粉煤灰及外加剂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大部分时候,桥隧对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湿地生态、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保护性更强,但建设成本往往更高。

推广隧道洞渣在路面集料、机制砂中的利用技术、弃土场与填方路基结合设置技术、土石方合理调配技术,降低废弃土石方数量。

应建立和落实材料计量、使用、存放、周转管理制度,并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耗。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应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节约能源

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机具、材料等,应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制定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措施。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机械设备档案,对用电、用油分别计量,并应定期定人开展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应合理安排工序及机械设备使用,保持较高使用效率和满载率,共享资源,降低各种设备单位能耗。

施工临时设施应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采光、通风、外墙窗设遮阳等设施。临时设施墙体、屋面应采用节能、隔热材料,降低采暖、制冷能耗。

猜你喜欢
绿色措施施工
绿色低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