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2020-04-20 10:57王国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典故刘备道理

王国和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被放在了最后一项,这种安排可以这样来看:前期的语言、思维、审美培养是基础,是对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的要求,而最后一项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建立在前三项基本能力之上,是从宏观的文化层面对学生以及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旨在让学生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责任感、使命感。基于此,本文从微观入手,尝试探索在具体的教学手法上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概念入手,明晰文化之内涵

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角度进入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传承与理解的文化因子是什么。所谓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而此处的文化主要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中出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义先进文化等具有意识形态、包含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思想文化往往较为抽象,初中生能够从教材课文阅读中体会到,但受经历和表达能力限制,难以从中总结表述出来。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并传承文化,一定的概念揭示是必要的。

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这篇文言文中最能体现出来的应该是“刻苦向学,期于有成”这一优秀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态度在今天的人看来已经是一种常识,然而具体到各个朝代,其表现又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一文化传统,就是要带领学生综合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学会从无书而借书、无师而求师、为师严厉、求学艰难、学习艰难等细节琐事中提炼总结出类似于囊萤映雪、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典故的意思,同时又能在这一意思的启发下反观作者是如何讲他的求学经历来体现“刻苦向学”的。教师可采取典故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通过类比的方式在学生脑海里将本文所讲内容塑造成类似的典故概念,然后揭示这些典故都蕴含着同一勤学好学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提前为本文故事赋予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特定内涵视角进入课文。

二.对比论证,突显文化之作用

前文提到,某一文化传统在各个朝代和不同的情境下,因为条件变化各异,其表现有各有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的表现讲述着同样的道理,以变化多端的形式揭示同一认识,才使得这一道理或认识变得深刻、典型;也正是这些不同的表现,显示了每个情境的特殊性,讲述了其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借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就需要对比不同的故事、文章、典故、概念,可以做课内-课内内容对比,也可以有一定的延伸,将眼光放在课外。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寻找文化传统的异同,突显文化之作用。这种对比也可以发扬到文章形式的不同上去,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的大家写作时根据文本目的选择文体的道理,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某一具体方面。

以《敬业与乐业》为例,讲这篇文章时可以结合《最苦与最乐》一起讲解。首先,两者都出自梁启超之手,其中蕴含着一些共同道理:心无旁骛专心做所要做的事情,能够“苦中作乐”,从中发现乐趣,从而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苦乐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这些道理被同一个人反复述说,增强了该道理深入人心的力度。教学时可以通过安排精读文本环节,对比挖掘共同的文学意涵,从而提高文化精神的渲染力,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的达成效果。

三.以古方今,发扬文化之精髓

值得理解与传承的文化传统是超越时间、地点的,它不仅在特定的朝代和特定的历史情境下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当时的人们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还凭借其文化精髓、其优秀的书写结构流传下来,在今世发挥着同样振衰起敝的作用。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还应带领学生由史出发、反观现世、着眼今朝,通过古今对比,寻找文化传统适用条件的不同,以史为鉴、为我所用,在思索当今社会问题、应用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的过程中,发扬中华文化之精髓。

以《三顾茅庐》为例,《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方方面面,重点体现了刘备对贤才的渴求和尊重。教师可以设置这一问题:刘备在文中是什么形象,如何评价刘备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思考《三顾茅庐》一文的现实意义,从中引申出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号:GS[2018]GHB2649)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85.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典故刘备道理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道理
相面
智珠
徐庶以马试刘备
闻鸡起舞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