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下英语教学的信息反馈分析

2020-04-23 09:31张英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

张英

摘 要:本文借助信息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英语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信息反馈方式,揭示了各信息反馈方式的关联与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对师生认知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探讨了三种教学课堂的优势和局限,并就教员在课堂上如何扬长避短提出了建议。最后,简要分析了刚出现的网络直播课堂的反馈特征。

关键词: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信息反馈;认知特征

本文致力于研究传统和现代教学方式下英语教学的信息反馈。主要讨论英语教学的三种课堂形态,即以“粉笔+黑板+纸片”为载体的“传统课堂”,以多媒体为载体的“多媒体课堂”,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课堂”。三类课堂不仅在形态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信息反馈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师生的认知心理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将借助认知心理学和信息科学,揭示上述差异和深刻影响,分析其中的利弊和优劣,并就如何扬长避短提出建议。

2020年春,受疫情影响,一种新的课堂形态——不妨称之为第四類课堂形态——应时而生,即网络直播课堂形态。目前,直播课堂正处于教学实践的初期,作者对其理解尚有限,故仅在文章末尾,对其信息反馈的特征做简要分析。

一、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与多媒体课堂上信息的即时反馈

课堂上的英语教学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视觉信息,另一类是语音(听觉)信息。课堂上的信息传递,自然地包含了两种类型:视觉信息的传递和语音(听觉)信息的传递。

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上,信息传递都具有多向性。从英语教员到学员的语音信息,是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传递方式。学员可以对教员发出的语音信息做出反应,因此,存在从学员到教员的语音信息传递。当然,英语教员也可以对学员的反应做出进一步的回应。师生之间频繁的、反复的语音信息传递,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生交互”或“师生互动”。

当然,除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存在学员之间的语音信息交互。师生之间的语音信息交互以及学员之间的语音信息交互,就构成了课堂信息传递的多向性。如果把英语教员和学员都视为信息传递的结点,那么,多向性的信息传递,就构成了一个网络——信息传递网络。

如果课堂语音信息的交互满足内在的逻辑关联,我们就说课堂上存在语音信息反馈,简称为信息反馈[1][3]。由于语音信息反馈具有快速性或即时性,我们称之为即时反馈。

很明显,如下命题是可信的:课堂信息传递的多向性,是即时反馈存在的必要条件。

即时反馈的存在,增强了信息传递网络的活力。由此,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就具备了多种功能。

英语教员可以利用即时反馈,调控课堂的氛围,测试学员理解的程度,进而调控课堂教学进度,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员还可以借助即时反馈,将学员的思维激发到新的高度,或者将自己的思维激发到新的高度。

学员可以利用即时反馈,提出自己的疑问;英语教员则可以借助即时反馈,解答学员的疑问。可以说,正是即时反馈,才使得课堂上的质疑和释疑,高效率地成为现实。

中国有传统的说法:教学相长。可以说,即时反馈,正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方式。

在即时反馈的推动下,学员的大脑,能够更容易地实现语言信息的深度加工。换言之,即时反馈是语言信息“浅层次加工→中层次加工→深层次加工”[5][6]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当然,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只是提供了即时反馈的可能性。能否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则取决于很多复杂因素,包括英语教员和学员双方的参与意识。

三、英语教学网络课堂即时反馈的缺失

不同于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网络课堂上,语言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当学员开启电脑或手机,他只能从屏幕和耳机单向地接收信息。换言之,视频中的视觉信息,单向地由屏幕传递到学员;耳机中的语音信息,也单向地由屏幕传递到学员。由于不存在实体英语教员,故不存在英语教员到学员(或学员到教员)的信息传递。

同时,由于“个人课堂”普遍存在,故一般情况下,也不存在学员之间的信息传递。

总之,网络课堂上,一般不存在多向的信息传递,当然,也不存在语言信息传递网络。于是,作者有如下命题:网络课堂上,一般不存在即时反馈。

在结束本节时,作者想区分一下英语教学的网络课堂和视频公开课。网络课堂与视频公开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里主要聚焦于二者的不同之处。网络课堂的视频中,只有虚拟英语教员。视频公开课是多媒体课堂的视频化和网络化。因而,视频公开课的视频中,既有虚拟英语教员,又有虚拟学员。虚拟英语教员与虚拟学员之间存在即时反馈,我们称之为“虚拟即时反馈”。真实的学员观看视频公开课时,自己并不能参与反馈,但能够看到或听到视频中的虚拟即时反馈。

四、从即时反馈的缺失看英语教学网络课堂的局限性

与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相比,网络课堂的局限性同样很突出。其中,最大的局限性,是即时反馈的缺失。学员只能被动地接受视频信息,没有质疑,没有提问,没有激励,没有讨论。既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学员之间的互动。

负面后果之一是英语教学内容的僵硬化。这里的僵硬化,是指英语教学内容恒定不变。即时反馈的存在,导致的重要效应之一,是英语教学内容的可变性和可增殖性,即师生之间的讨论,会深化教学内容,扩增教学内容。一旦失去即时反馈,可变性和增殖性就丧失了。

负面后果之二是学员疑问的沉淀效应和累积效应。学员对英语教学视频中的内容产生了疑问,由于没有即时反馈,学员无法释疑,只能暂停以便思考,或回放视频以深化认识。如果暂停和回放仍不能释疑,那么,这个疑问就会沉淀下来。很多情况下,一个疑问会引出后继疑问。如果后继疑问也未能释疑,则产生新的疑问沉淀。如此循环下去,就导致疑问的累积效应。

负面后果之三是学员思维深度的瓶颈化。英语教学中,思维的碰撞和激发,是思想达到新高度的助推器。而即时反馈,则是思维碰撞和激发的物质基础之一。没有即时反馈,学员思维就缺少了重要的推动力。他们的思维,到了一定的高度,也许就很难再上去了。

疑问的累积效应和思维深度的瓶颈化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英语教学网络课堂自身的局限性是根深蒂固的。

如何克服上述局限性?作者注意到,西方学者很早应该已经关注到了网络课堂的局限性。他们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2][4]。近年来,西方学者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视为颠覆性的学习范式。作者更倾向于认为,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并不是独立的课堂形态,而是网络课堂必不可少的补充形态。换言之,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的诞生,正是为了弥补即时反馈缺失带来的局限性。只要开设了网络课堂,就必须有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与之匹配。

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并不能完全弥补上述局限性。因为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虽然弥补了英语教学网络课堂的反馈环节,但这只是一种“事后反馈”。很显然,事后反馈总是滞后于网络课堂,所以可称之为“滞后反馈”。网络课堂上学员产生疑惑的时刻,与翻转课堂上得到释疑的时刻,必然存在时间差,可称之为“滞后时间”。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滞后时间的存在,学员在网络课堂上形成的短时记忆会淡化甚至消失。于是,作者有如下命题:滞后反馈的效率必然低于即时反馈的效率;滞后反馈的效果也必然低于即时反馈的效果。

作者提出如下建议:尽可能缩短滞后时间。最好网络课堂一结束,即启动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这样,滞后反馈的效率和效果,都可得到改善。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缩短滞后时间?答案是肯定的:设置在线反馈:英语教员在线值班,以便随时对学生的疑问做出响应。当然,这会带来额外的问题:教员处于被动状态,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耗费于在线反馈。这意味着,英语教员的教学效率,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缺乏信息传递网络,滞后反馈一般只是“一对一反馈”。因此,即使滞后时间减小为0,滞后反馈仍然不能等同于上述的即时反馈。同样,不论滞后反馈的效率如何提高,也达不到上述即时反馈的效率;不论滞后反馈的效果如何改善,也达不到上述即时反馈的效果。

鉴于上述分析,可以预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确保其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之一,就是英语教学中的即时反馈。

五、直播课堂上的准即时反馈

与网络课堂类似,直播课堂的载体仍然是网络。但与“纯虚拟”的网络课堂不同,直播课堂是“半虚拟+半物理”的课堂。直播课堂的软硬件基础是“网络会议”。“网络会议”具有“视频交互功能”和“音频交互功能”。参与会议的师生们可同时拥有音频和视频的使用权。因此,就课堂教学的反馈功能而言,“半虚拟+半物理”的直播课堂,已经可以逼近“纯物理”的多媒体课堂和传统课堂。于是,这就引出一个看似非常基本的问题:直播课堂能否替代多媒体课堂或传统课堂?本节将尝试给出答案。

作者的答案是,直播课堂只能部分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多媒体课堂或传统课堂。理由如下。

与早期的网络课堂不同,直播课堂中,师生都同时在线上。因此,可以说,直播课堂营造了一种半虚拟、半物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师生可以共享屏幕。当视频开启时,师生能够看到对方的面孔和表情,故视觉反馈具有即时性。当音频开启时,师生之间可以对话。若音频信号足够好,则听觉反馈的时滞可降低到2秒左右。这是很短的滞后,短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时滞的角度看,听觉反馈大体上具备即时性。但由于这种即时性发生在半虚拟、半物理空间中,我们称之为“准即时反馈”。

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上,师生置身于纯物理空间中,相互之间的物理距离为零,心理距离也为零。零距离氛围中,师生借助高效率的即时反馈,可营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换言之,高水准的教学,是即时反馈下师生相互激发的结果;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即时反馈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

在直播课堂上,师生置身于半虚拟、半物理空间中,相互之间的物理距离很遥远,心理距离也很遥远。距离感下的准即时反馈,很难将师生激发到最佳状态。因此,多媒体课堂或传统课堂,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为便于理解上述不可替代性,可对比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已经完全便利化,但凡逢重大体育比赛或高水准音乐会,到现场看比赛或听音乐会的人潮,总是络绎不绝。理由很简单:运动员与观众,演奏家与听众,都是参与者和创作者。运动员和演奏家的表演感染了现场的观众和听众。反过来,观众和听众的反应激励了运动员和演奏家,这样的交互,不仅是听觉的和视觉的反馈,而且是心灵的和感情的交流。体育比赛和音乐会如此,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六、结束语

英语教学的传统课堂、多媒体课堂和网络课堂,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但没有哪个课堂,能占绝对的优势;也没有哪个课堂,处于绝对的劣势。如何厘清优劣,取长补短,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限于篇幅,本文仅仅涉及了三类课堂的信息反馈,且研究结果仍然是很初步的。在后续的论文中,作者会将本文的主題进一步深化下去。

另外,本文主要涉及英语教学的三类课堂。之所以要限定“英语教学”,是因为作者主要熟悉英语教学。作者相信,本文的分析,也适用于其它语言的课堂教学,部分分析甚至适用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至于直播课堂,出现的时间太短,还有待于更多的教学实践,方可深化对其认识。

参考文献:

[1]Robert J.Sternberg,Karin Sternberg.《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玛格丽特、马特林.《认知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5]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
基于OBE理念和多元信息反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中医药院校构建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探讨
浅谈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档案利用活动中信息反馈机制构建探讨
注重应用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素质
基于消费者视角对品牌互动传播规律的探析
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信息反馈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
《知识窗》第5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