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居民消费增长─基于2002-2017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

2020-04-26 09:23储宇奇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费率全面二孩年龄结构

储宇奇 副教授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降低是当前令人困扰的问题。林毅夫(2007)曾把我国经济上的高增长率和消费上的低增长率组合形容为“煎焦了的冻鱼”,其形象地说明了当前国内消费不足的严峻形势。不少学者从城乡收入差距(肖威,2013)和农村居民消费(常密密,2017)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但除此之外,影响居民消费至少还有两个重要成因,一是我国居民崇尚节俭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二是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方式存在差异。当前,我国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2015年我国更是推出了“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顾和军等(2017)研究了全面二孩政策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化,那么,“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是否会产生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现有文献大都仅研究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本文则将同时关注这两个范畴。

计量模型、估算方法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和估算方法

1.“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效应。本文按照三步法研究“全面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首先通过模型测算“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根据顾和军、周小跃和张晨怡(2017),周长洪和陈友华(2013)估算“全面二孩”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方法可知,目标人群选择生育“二孩”时会产生生育堆积效应,同时又会有新的育龄妇女加入目标人群,从而导致总和生育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生育堆积效应的释放期一般为5年左右。由此,本文设置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在(1)式中,总和生育率用TFRt 表示,G(i) 是指二孩生育政策,Pt(i) 表示在t时期满足二孩生育条件的i岁年龄组目标人群比例, 为符合生育政策和婚姻法的育龄妇女的年龄( i=23,24…,49),即最早为23岁,最晚为49岁;1表示所有家庭都生育一孩,t表示时期(t=t0+1,t0+2,… ),t0为开始开放二孩政策的时期。在(2)式中,政策开放后的总和生育率用TFP`t表示,P`t(i) 表示政策开放后符合二孩政策的妇女比例,P`t(i)> Pt(i)。在(3)式中,ΔTFRt为政策前后总和生育率的差值,表示总和生育率的变动;ΔPt(i) 则表示该比例的上升幅度。在(4)式中,α 定义为进行补偿生育的目标人群比例,由此(1-α) 为未列入补偿生育的目标人群比例。根据上述等式,只要测算政策调整后的总和生育率,即可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效应。根据全国抽样调查及相关研究经验,目标人群中选择生育“二孩”的比例接近30%,因此为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设置该比例上下浮动10%的范围进行估算,其中下浮10%为“二孩”比例保守方案,上浮10%为“二孩”比例乐观方案。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估计结果 单位:%

表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2.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变化的效应。不同的消费函数所设定的假定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陆续推出了房改、税改等新政策,这与要求环境稳定的消费模型不符,因此本文没有依托于任何消费模型,而是设置了简单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Consit表示居民消费率,为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odit是老年抚养比,为各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ydit是少儿抚养比,为0─14岁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n_pergdpit)作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反映各地区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ln_goverit)用来反映各地区居民的受保障程度,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受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结构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revit)也会影响居民消费行为。i 表示地区,t表示地区,ui为地区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引入控制变量,模型具体展开如下:

现有部分研究认为,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是居民收入增长率,而不是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revcityit)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revcounit)与(7)式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随着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横截面相依性在各地区间或许会加强。为克服横截面相互依赖性问题,使估计结果更加精确,本文在估计过程中还明确引入了年度虚拟变量。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年度包括2002-2017年,横截面包括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样本量为496。数据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国家统计局、各省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民消费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得数据直接计算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根据各省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由作者计算得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则取自《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帮助本文估算“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同时为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进行对数处理。表1给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实证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第一步:“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效应的结果分析

表2给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后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随着“全面二孩”的开放,许多适龄女性的生育得到释放,一部分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育龄妇女在新政策下会选择生育二胎,当许多人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生育时,在早期将会形成生育堆积现象。从表2中也以看出,“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我国总和生育率不断上升,在2018年总和生育率达到了高峰,2019年这一数据虽有下降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之后总和生育率归于平稳。总和生育率的增加会带来新生人口的增加,会影响少儿抚养比的变化。在政策初期,伴随着由于生育堆积而造成的大量新生儿的增加,少儿抚养比随之提高(2018-2030年),之后,随着这部分生育堆积效应得到释放,生育率趋于平稳,新生人口的增加也趋于放缓,少儿抚养比会有所下降(2030-2040年),但由于原来的新生人口进入到育龄期,又会带来新增人口的小幅增长,少儿抚养比也随之小幅提高(2040-2050年)。到21世纪中叶时,“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少儿抚养比要比“一孩”政策下的少儿抚养比高3.12-7.2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全面二孩”政策对老龄人口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这主要原因在于,由生育堆积带来的新增人口增加不会影响到老年人口数量。虽然如此,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还是会影响到老年人口占比以及老年抚养比,到2030年之后“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开始显现,老年抚养比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2050年时比“一孩”政策要降低1.59-3.58个百分点。

表4 “全面二孩”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体而言,不论是保守方案还是乐观方案,老年抚养比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只是“全面二孩”政策下老龄化趋势相对有所减弱,但总体上老龄化现象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第二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

表3给出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其中第一、二列分别为公式(7)的未包含年度虚拟变量和包含年度虚拟变量回归结果,其所采用的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分别均为固定效应。第三、四列则分别为公式(8)的未包含年度虚拟变量和包含年度虚拟变量回归结果,其面板数据模型形式也均为固定效应。从表3可知,是否加入年度虚拟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本文使用的为长面板数据缓和了横截面相依性的影响。从(1b)看,居民消费率的滞后一期(L.cons)影响显著,其估计系数为0.904,(2b)模型中的估计系数为0.898,两者接近且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平稳,且消费行为谨慎,其受到长期以来的节俭观念影响大;老年抚养比(od)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估计系数虽然为正,但没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中国当前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还不明显。少儿抚养比(yd)对居民消费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大多数的文献结论是一致的,说明家庭中孩子的增加会加大居民消费支出。在控制变量中,加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变量后,人均GDP的对数值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变得显著,说明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率会更高一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我国居民消费习惯是稳定的结论是一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降低居民消费率。

(三)第三步:“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居民消费的综合影响结果

表4给出了包含年度虚拟变量模型估计下“全面二孩”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新生人口的集中将提升少儿抚养比,其带动了居民消费率呈上升趋势,预计截至2030年将增加0.234-0.948个百分点,随后少儿抚养比会逐渐趋于平稳,居民消费率也慢慢回落,待到原来的新生人口进入到育龄期,其又会带来新增人口的小幅增长,由此少儿抚养比也将随之小幅提高,其居民消费率也会呈现增长趋势,截至2050年预计将带来0.273-0.976个百分点的增长。

结论

本文按照三步法,研究了“全面二孩”政策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居民消费变化,最终得出结论:第一,“全面二孩”政策将带来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和老年抚养比的降低,但政策对老年抚养比的影响却并不显著,预计其会在2030年之后发挥作用;第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起显著促进作用,其将在2050年带动居民消费率实现0.273-0.976个百分点的增长。同时,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则无显著影响;第三,我国居民消费习惯稳定,短时间内难以大幅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全面二孩”政策虽然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促进消费增长,但在下行经济压力下,想要真正实现“全面二孩”政策还需配套政策的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优化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由于二孩的养育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一些家庭因为经济压力放弃二孩计划,对此国家要提高全社会就业的工资水平,减轻家庭养育二孩的负担,同时也要借助收入提高而进一步刺激消费;第二,强化购房政策支持,减轻居住负担。高房价一直是制约二孩政策全面落实的主要条件,因此国家要在优化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与二孩政策挂钩,对此可在全国住房供求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给予二孩家庭购房补贴;第三,加大教育保障,普遍提升二孩素质。政府应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前做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布点谋划,从而通过优化教育资源供给,解决教育紧张矛盾,提升二孩素质。

猜你喜欢
消费率全面二孩年龄结构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居民消费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