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下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2020-04-26 09:23莫小泉副教授何月霓副教授通讯作者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流通业居民收入经济圈

莫小泉 副教授 何月霓 副教授 通讯作者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广西北海 536000;2、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北海 536000)

环首都经济圈是指围绕首都北京,协同天津市、河北省共同打造的活力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强调区域经济而非单一城市经济的发展。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精益转变,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运行状况不断向好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流通领域价值体系的重构,流通业的整体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环首都经济圈的实践过程中,流通产业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方向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其决定着居民消费的外部环境。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寄希望于通过研究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明确当前环首都经济圈流通业发展及社会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情况。

区域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一)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Keyenes提出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主要是由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而流通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改善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继而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并改善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本文基于居民消费提升和消费倾向的变化进行研究。

1.居民收入变化方面的影响。流通效率的变化对提高区域内商品的有效交易率、促进相关从业者收入的提高具有帮助。流通效率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如基础设施完备度、技术投入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因此流通效率的上升必然对应着流通产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善,比如基础设施完备的程度上升将提高流通效率,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加入流通行业,这使得企业的流通成本降低,市场中的商业行为将更加频繁,有效交易率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其减少了资金占用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继而为提高居民收入做出贡献。

2.消费倾向方面造成的影响。流通效率的改善可以对消费环境产生影响,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流通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流通成本的降低和消费体验的上升,继而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欲望。流通效率的提高具有溢出效应,在改善区域流通环境的同时带来了商品价格的下降,人们的消费倾向得到转变。同时,流通效率的提升也使得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速率上升,继而增加收入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流通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流通成本更低,市场更加透明,供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少,因此在自由的市场中进行交易可以实现供需双方价值的提升,避免由于价格浮动导致商品经营环境变动,从而带来了稳定的消费需求。

图1 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的传导机制

(二)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

流通效率的提高、流通环境的改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居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能够增加居民消费意愿。相关研究也已得出明确结论:随着收入的持续增加,人们的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即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援引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85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收入的提升将带来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带来了消费结构的改变。随着流通效率的提高,人们能够以更加经济、高效的途径获得以往需要投入极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才能获得的享受型消费品(如教育、医疗消费),因此将会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图1显示了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

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测评模型的构建

(一)测评方法的选择

目前,针对流通效率进行测评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指标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几种类型。不同的测度方法侧重点不同,对流通效率的测定也存在系统性差异。本文在综合考量测评方法的易用性和测度结果的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分析当前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的整体情况。DEA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帕里托有效基础上的数理分析方法,在应用到流通效率的测评方面,其更加注重获知相对效率。利用数学规划的方式更好的获知既定投入水平下产出规模的变动,其决策模式描述如下:

假设有a个决策单元,每个单元有b种“投入”和s种“产出”,第i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向量为xi产出向量为yi,

即:xi=(x1i,x2i,x3i……xbi)T,yi=(y1i,y2i,…,ysi)T其中,i=1,2,3…n

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获得效率值如下:

其中 Iij∈(1,2,3…b)及(1,2,3…S)

上式中,b和s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指标的个数;Sj为松弛变量;θxij和θyij则分别为j0省份的第i项输入与第r项输出,其分别可用(x0,y0)表示。

表1 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表2 环首都经济圈2012-2018年流通效率测度

(二)测评指标的选择

在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考量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时,需重点关注流通产业投入和产出指标。结合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在测评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时重点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投入层面分析其投入情况,并以流通业整体产出分析产出层面的情况。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评测结果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取环首都经济圈共13个城市2012至2018年的产业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基本来自各省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综合应用DEA模型得到环首都经济圈综合流通效率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流通效率方面,环首都经济圈中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流通效率也相对较高且增长速率大,这说明了其流通业的发展潜力较高。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我国环首都经济圈中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差异。

表3 实证分析结果

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文得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的总体情况,在考虑各种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影响的静态面板模型如下:

以上三个算式分别从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总量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层面进行研究,其中RC、LIVEC、ENJOYC分别代表环首都经济圈居民消费总量、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为被解释变量。E为流通效率,RI为居民收入、CAP为固定资本投入、LAB为劳动力水平、Stru为投资结构。μi和εt为误差项。∝0为常数项。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在使用对数函数处理后得到上述公式。

(二)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均来自2012-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在对居民收入、消费情况相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后,本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可用于实证分析的数据组进行模型检验。

(三)静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3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三个模型的R2值均大于0.9,分别为0.9605、0.9569、0.9980,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居民消费正向相关,同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居民享受型消费正向相关,仅在10%显著性水平上与居民生存型消费相关。这说明该区域流通效率与居民消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表现为促进居民消费总量提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从表3中还可看出,与流通效率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力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消费。比如居民收入RI与居民消费总量有着显著正向相关性,居民收入每提升1%将会促进居民消费增加0.9456%。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固定投资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其能够明显地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增长继而实现居民收入提升,因此流通效率的增加在多方面形成联动效应,进而促进了居民消费的提升。

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考察了流通效率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同时,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静态面板模型结合的方式得出了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影响呈现正向相关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消费结构提升的结论。

综上所述,为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居民消费水平层次,促进流通业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科学规划提升商贸流通业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区域商贸流通网络的布局设计应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此要提高区域流通体系内部结构的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从而发挥其基础作用;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建设水平、加强产业发展水平,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作为。政府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当地商贸流通业发展找方法。比如,面对由于交通便利程度不佳而导致的销路不畅、货品积压问题,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公路、完善通信设施,提高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平,进而促进流通业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业居民收入经济圈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居民收入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