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息消费发展态势及前景展望

2020-04-26 09:23陈艳霞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费服务信息

陈艳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102)

我国信息消费发展

信息消费。信息消费属于消费范畴,为此可根据消费内涵予以定义,主要是指政府、企业、个人或组织以满足公共需要为基础,以指定核算区间为导向,购买、使用信息或相关服务的消费行为,为此可将信息消费分为信息服务消费及信息产品消费两大类。其中,数字家庭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联网型产品均属于信息产品;软件应用服务、通信服务及其他网络服务均属于信息服务,一切以网络为载体的支付行为亦可纳入信息消费领域,如网上外卖、网购、在线旅游、线上教育、共享出行、数字医疗服务等,在信息消费理念支持下打造全新消费经济体系。

信息消费研究。国际社会信息消费概念识别较为模糊,未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未能从消费角度出发梳理信息消费体系及研究思路,相关研究缺乏时效性、普适性。我国在研究信息消费领域时借鉴《Internet Economy Outlook 2012》所提及ICT spending,将个人、企业或组织在计算机系统内产生诸多支出形式视为信息消费研究要点,囊括居民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服务消费及产品消费等。在我国网络系统日益完善背景下,信息消费研究范围随之拓展,追加技术、服务、管理等研究基点,使新时代信息消费研究发展体系更为健全。在居民收益上涨及消费能力提升新常态下,消费格局不断发生变革,反映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将经济改革视为信息消费研究主线,旨在升级消费模式,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信息消费发展意义。当前我国信息消费比率不断攀升,使经济形式得以丰富,市场经济效益上涨,客观上激发市场发展活力,信息消费发展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助推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发展。信息技术合理应用是产业发展创新内在动力,为此各个行业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发展领域,丰富管理模式并提高经济效益(见图1)。信息消费对信息技术需求较大,需技术创新予以支持,通过创新实现产业与技术融合发展目标,加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适应性,为服务、产品朝着高端迈进奠定基础;第二,助推信息消费广泛渗透。当前信息消费在交通、商贸、娱乐、餐饮、教育、医疗等领域比率较大。例如,在线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目标,满足更多边远地区人群受教需求,智能零售颠覆传统供应模式,创新消费手段,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第三,助推经济发展。基于信息消费颠覆传统供应模式,革新固有供需体系,实现供给、消费精准对接目标,助力企业制定高效运营决策。例如,海尔企业以网络为载体承接个性化定制服务项目,根据消费者喜好搭配定制家电,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体系,助力海尔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再如,社区与在线医疗服务机构合作打造“数字化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老弱病残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社区养老战略推行趋势,使经济建设更加惠及民生,助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信息消费发展态势

信息消费需求上涨。当前信息消费规模呈扩张发展状态,信息技术与各个经济领域融合趋势明显,使ICT产业随之壮大,截止2018年该产业收益高达24万亿元,相较于2017年上涨10%,为信息消费升级创造客观条件,使人们信息消费需求上涨,衍生服务、产品不断增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之一。为满足不断上涨消费需求,信息消费服务、产品朝着创新、优化方向发展,以在线教育为例,诸多企业搭建线上教育平台,以APP的形式与消费者对接,消费者只需在线支付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服务,还可为消费者量身定制教育方案,调配教育资源,提高在线教育服务质量。

信息消费业态日益成熟。在网络系统不断优化背景下,线上、线下经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加之电子商务平台日益稳健,消除消费者网上购物及享受服务疑虑,继而在医疗养老、交通出行、文化教育、旅游、家政服务、商贸等领域形成消费闭环,满足人们个性化消费需求,使信息消费发展呈现成熟态势。例如,在线医疗服务不仅可及时解答用户疑问,还能为终端用户提供预约、挂号等线下服务,以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丰富在线医疗服务项目,如定制“家庭医生”方案,将终端用户身体健康参数录入计算机中,通过运算筛选服务基点,打造个性化服务计划,增强终端用户消费体验,提升消费水准及服务质量,使我国信息消费业态更为成熟。除对信息服务消费产生影响外,信息技术与消费领域融合对信息产品消费亦产生极大影响,增加智能家居、可穿戴数字设备、智联汽车、手机等电子设备市场份额,形成覆盖软件、硬件消费链条,打造知名品牌,如小米、华为、OPPO等,涌入国际信息产品消费市场,强化我国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见表1),增加信息消费收益。

图1 我国2014-2018年全网信息消费零售额

表1 全球2018年智能手机销售及占比前五名排序

信息消费群体数量上涨。基于消费者文化水平、年龄、收入、地域等因素存在区别,我国消费层级不断优化,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商业模式革新、数字技术应用激发市场购买潜力,颠覆传统消费模式,改变人们消费习惯,拓展数字化消费市场,其中80后为中坚力量,90后为驱动主力,使线上信息消费比率不断上涨,二线、三线城市居民消费潜力较大,加之我国网络系统日益完善,网络终端用户数量接近8亿,人们消费观念日益革新,对个性的追求越发突出,助力信息消费创新变革,对网络消费产生深远影响。例如,EVCARD(共享汽车平台)数据显示我国90后成为该经济形式主要用户且呈上涨态势,利用“共享汽车”出行成为90后潮流之一,满足其短途旅行需求,同时信息消费群体数量不断上涨,刺激相关经济领域稳步前行,市场供需关系更为健康,有利于我国信息消费发展。

信息消费支撑力加强。相较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消费对电子设备、互联网体系、软件能效有更高要求,在“宽带中国”战略推行背景下我国网络系统日益完善,网速不断提升,无线网覆盖面积增大,为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奠定基础。到2018年底为止,我国宽带接入方式不断丰富,光纤端口在我国多达7.8亿个,是宽带固定接入端口总量88%,用户占90.4%,其中百兆宽带用户约占70.4%,普通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使信息消费市场得以拓展。

从我国移动宽带网络覆盖角度进行分析,乡镇、县城、城区覆盖范围极广,地铁、高铁、景区、行政机构、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地区均处于其覆盖范围内。到2018年底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数量不断增加,共建约372.4万个4G基站,4G用户明显增多,约为12亿,其中约有75%为移动电话用户,在全球位居前列。

除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外,移动支付领域崛起为人们开展信息消费活动提供便利,引导电子商务向移动支付端靠拢,助力移动支付行业稳健发展,加之移动支付具有便利、安全、快捷、高效特点,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其渗透能力,以微信、支付宝、翼支付等支付形式为依托的移动支付形式与生活缴费、投资理财、信贷、租赁等服务融合在一起,使其功能性更强,提高移动支付用户粘合度,支持信息消费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我国2011─2018年移动支付发展规模进行分析可知,移动支付笔数不断上涨,2016年为257.1亿笔,2017年为375.5亿笔,2018年为428.2亿笔,说明人们移动消费频次增加,对移动消费更为依赖。2014-2016年移动支付金额涨幅明显,2017─2018年移动支付金额基本持平,移动支付领域需拓展服务范围,丰富交易形式,刺激更多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继而推动我国信息消费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源,丰富经济交易模式,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我国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加大共享经济发展力度,将其与人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关联在一起,引导人们树立共享付费意识,在经历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后共享经济回归理性,发展模式更为健康。“使用不购买”理念在物流、知识技能、生产制造等领域不断渗透,赋予实体经济创新性、发展性。例如,我国在共享理念基础上发展在线问答、在线教育、在线咨询、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使信息消费路径得以拓展,共享模式得以优化,带动市场经济稳健发展。

我国信息消费指数持续增长。在累积信息消费经验前提下相关经济指数计算方式随之优化,测算方法更为有效。例如,ICDI指数以产业供给能力、消费需求、信息消费基础支撑等要素为基点进行分析,测算选择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4个。消费需求是反馈信息消费产品及服务供需关系主要因素,与人均收益、支出比率关系紧密;产业供给水平是保障信息消费基础稳定,服务及产品质量达标主要因素,与人均电子信息产业收益指标关系紧密;基础支撑能力反馈信息消费关键技术发展情况以及用户对信息消费接受情况,与用户教育年限、宽带速率等指标关系紧密。测算周期需与信息消费所在区域统计规划相对接;测算方法需结合统计数据予以创新,通常情况下采用阈值法进行计算,赋予计算结果可比性,可展现我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其中,消费者数字技能、网络普及情况及技术支撑能力均属于基础支撑能力需考量信息消费发展指数;信息消费规模、信息服务应用量、消费者购买能力均属于消费者需求活跃度需考量发展指数,同时这些指数跟随信息消费市场发展动态予以调整,确保洞悉信息消费市场发展态势,展望该市场发展趋势。

信息消费发展展望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成为信息消费市场迸发无尽活力内在力量,可提高信息消费聚合力,加之经济理念创新助力我国信息消费朝着高品质、优服务方向发展,开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新篇章。

信息消费理念升级。首先,信息产品及服务朝着中高端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购物及服务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刺激企业转型,调整供需关系,打造健康信息消费体系。例如,以网络为平台加大中高端酒店宣传力度,推动相关市场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引入AI观景、在线评价等技术手段,创设智慧酒店消费模式,为消费者选择适宜酒店提供依据,提升信息消费品质;其次,提高服务综合质量,将健康、养老、休闲、体育、旅游等领域纳入信息消费市场,确保信息消费需求旺盛。例如,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结合个性化旅游需求打造差异化消费模式,赋予旅游业“个性小众”、“文化融合”、“便捷服务”价值,提高用户体验,助推信息消费发展。

信息消费融合创新。首先,技术创新。将5G技术、虚拟化技术、AI等先进技术手段与信息消费产业融合在一起,以在线教育、视频应用、媒体融合为基点增加信息消费经济价值,使更多用户可享受信息消费服务;其次,产品及服务创新。为细化信息消费市场,拓展信息消费领域,丰富信息消费体验需创新相关产品及服务,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最后,管理创新。加大信息消费市场管理力度,健全行业标准,优化法治体系,保障消费者及商家权益,营建和谐、稳定信息消费市场发展氛围,确保技术引入、服务升级、产品更迭高效、科学,助力信息消费稳健发展。

信息消费基础强化。首先,持续开发5G市场,吸引更多终端客户,优化配置新时代信息消费资源,打造更优5G品牌;其次,升级智能家居,以提升生活品质,提高消费者幸福度、满意度为导向加大智能家居投入力度,将信息技术渗透在生活各个领域,建立家装公司、智能家居、用户体验一体化信息消费体系,拓展智能家居市场,将智慧卧室、客厅、门锁、厨房等纳入该消费体系中;最后,革新政策打造良好的信息消费发展环境,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指引,由政府颁布有利于信息消费市场发展方针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及个人参与其中,成立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加大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力度,使我国信息消费产业得以有效发展。

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形式有所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模式随之调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国际经济市场竞争挑战奠定基础。消费基础效用不断加固,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布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已经领先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国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结构日益优化。消费理念革新背景下,信息消费比率不断攀升,信息消费生态日益成熟,消费人数随之增加,信息消费支撑基础强化,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信息消费品质得以提升,拓展创新融合范围,科学优化经济政策,新型智能家居市场与时俱进,继而推动我国信息消费市场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消费服务信息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新消费ABC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