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性驱动因素分析

2020-04-26 09:23王舒琪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整变量物流

王舒琪

(宁夏大学研究生院 银川 750021)

引言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其发展水平已日益成为评估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是依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利用其空间范围,实现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某个区域内的物流体系。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减少物资损失、升级资源流动效率,进而拉动区域经济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其为实现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外包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已走过规模增长时期,虽然市场规模巨大,但其产业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因此,如何缩小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实现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成为了驱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驱动因素的理论分析

经过前期的文献调研,本文总结了对区域物流影响较大的九种因素,其分别为相邻效应、城市化水平、物联网建设、区域坐标、相关政策、政府干预、人力资本、市场规模以及开放程度,具体而言:

第一,物联网建设(net)是指与物流相关的基础建设,包括仓库、工厂、配送中心等站点的建设,以及库存容量、需求量、服务运转能力等问题。因此,在较为低廉的运营成本下,维持高效的物流效率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重点问题。如今,我国的物流线路以铁路、航空、水运等为主。本文选取了陆运与水运与该区域总面积的比值来对物联网建设(net)进行描述。

第二,随着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相关政策(pol)的扶持是关系到一个区域内物流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选取了区域内在一定时间内颁布的相关政策为度量标准,将未颁布政策的年份记为“0”,颁布后的年份记为“1”。

第三,物流是多环节、多流程的作业过程,包括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既需要操作工人,又需要管理人才。因为员工的人均学历越高,人员的相对素质越好,越能实现其发展。因此,本文根据Barro法,选取区域内的人均学历与员工人数之积来评估此变量。

第四,城市化水平(cit)越高越有利于升级物流线路,整合现有资源、减少运营成本。对此本文选用了区域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值来描述此变量。

第五,市场规模(mar)越大,越会加剧竞争程度,从而进一步通过优胜劣汰,进而加强资源整合。对此本文以城镇中非国有单位人员与区域中总就业人员之比来评估此变量。

第六,区域坐标(dar)对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中西部相比,我国东部地区或是海岸线与河流的交接处,或是地势平坦的平原,具有天然的纵向横向运输优势。本文将沿海区域设为“1”,内地设为“0”来评估此变量。

第七,开放程度(open)代表了一个区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情况,越开放的地区越能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其越能降低管理风险与成本、增加行业竞争力。因此,本文选取了区域内的进出口总额与其GDP之比描述此变量。

第八,政府干预(gov)对区域经济的管理越小,其行业的自由度就越大,就越能加快人员、技术与资金等资源的流动与优化。因此,本文选取了政府消费与总消费之比来评估此变量。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表3 2007-2018年的回归结果

第九,相邻效应(nf)是指其他地区对本区域的影响作用,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其发展势必会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这一影响可能正向促进,也可能反向抑制。因此,本文将其作为影响区域物流的第九种因素。

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取了目前面板数据较为常用的四种单位根检验方法,即Levin,lin&Chut、Im,Pesaran and SkinW-stat、ADF-Fisher Chi-square、PP--Fisher Chi-square,对经济计量模型中的自变量及因变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检验数据可知, open序列是I(0)序列,其他均是I(1)序列,有协整可能。因为open序列是I(0)序列,因此本文需除去这个变量,对I(1)序列执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由于pedroni检验最多可处理七类变量,因此本文排除pol以及dar,来执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具有协整性。为了增加数据的可靠程度,本文对所有因素执行了协整检验。根据本样本数据的特征,本文将区域坐标(dar)设为虚拟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执行处理,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此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此外,残差序列的显著水平为0.01,变量之间具有协整作用,此方程属于协整方程。其中,政府干预(gov)、城市化水平(cit)、相邻效应(nf)、区域坐标(dar)四个因素的显著水平为0.01;人力资本(lab)、相关政策(pol)以及物联网建设(net)这三个因素的显著水平为0.1;但市场规模(mar)未能经过测试,这可能是我国不同区域物流的市场规模较低所导致的结果。应特别注意政府干预(gov)会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程度,这与本文一开始的预计相左。这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目前的相关基础建设较为滞后,因此政府对整个行业的管理力度越大,就越有利于基础建设,就越能够加快物流的发展速度。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分解

基于前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物流的发展差异受到多类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更清晰地研究不同变量对其的作用,本文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依照Von Witzke的分解法对这九种变量进行了分解性研究,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表4总结了除开放程度(open)外的八种因素对区域物流的不同贡献,其贡献程度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相邻效应、城市化水平、物联网建设、区域坐标、相关政策、政府干预、人力资本以及市场规模。

第一,相邻效应原本指人们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的区域关系的期望。具体到物流行业,相邻效应(nf)对区域物流的最小贡献值是24.6%,最大值是35.8%,均值是29.1%,较为平稳,其是这八种因素中贡献最多的一个,这表明相邻效应可以增进区域之间的互动,即一个物流行业较为发达地区会带动其他区域的物流发展速度。

第二,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物流的最小贡献值是16.8%,最大值是36.4%,均值是24.7%,处于第二位。但其对区域物流的影响程度不断降低,其从2007年的一位降至2018年的第三位,这表明城市化水平对拓宽物流的行业规模以加快行业集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三,物联网建设对区域物流的最小贡献值是14.9%,最大值是19.9%,均值是18.4%,处于三位,且随年份而呈现出微小变度。此外,从2007年的三位上升为2018年的二位,这表明区域物流的运营基础对其发展具有较大作用。

第四,区域坐标对区域物流的最小贡献值是10.3%,最大值是13.5%,均值是12.5%,处于中间,这表明天然的纵向横向运输优势对区域物流的影响较大,其是物流行业在扩张过程中的重要竞争优势。

第五,相关政策对区域物流的最小、最大贡献值依次为0.00%、17.8%,均值是7.8%。区域相关政策在2007─2010年对其管辖范围内物流的影响效果为零,在2011─2014年的作用较大,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从2014年后逐年降低,表明:物流可以促进不同区域要素的合理分配与优化,近些年,城市区域的物流服务发展迅速,受到各方的重视,不同区域之间的政策差异逐渐抵消。

第六,政府干预对区域物流的影响较为平稳,且其与物流行业的发展正相关,与本文的预计相反,具体解释详见前文。

第七,从整体上看,人力资本对区域物流的作用较小,这表明,我国的物流还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劳动力维持其发展。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其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将会逐渐提高,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也会不断增强。

第八,市场规模对区域物流的影响最低,说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条件下,人们对物流市场的需求已经达到极限,短期内很难实现增加。

表4 2007-2018年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性分解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区域经济差异日益加剧的社会大环境中,本文从区域物流入手,分析了区域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推动作用,并在最后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希望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区域物流以加快产业分工与集聚,以及升级产业结构的方式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一方面,发达的物流可以细化分工就业岗位,它通过拉动就业,增加人们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另一方面,物流的壮大使得其涉及的运输、存储等多个环节不断繁荣,从而直接提高了商品的买卖率,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资本进入,进而促进了区域的经济繁荣。

第二,我国区域物流的差异性显示出总体降低的发展趋势,其与区域经济差异形式几乎吻合。部分地区的物流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

第三,物流的发展受到多类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相邻效应、城市化水平、物联网建设、区域坐标、相关政策、政府干预、人力资本以及市场规模。

(二)建议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区域发展与分布不均衡,因此本文以区域物流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首先,物流是一个涉及多环节的综合型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物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的规则和价格也越发的透明,未来物流的战略中心应在提升服务、时效与安全上,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物流环节的改造,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行业转型,将会使其运行更加标准化、完善化,进而提高经营质量。

其次,实现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最为关键的是逐步完善基础物联网条件,以及加强软件与硬件建设。对此可通过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程度,搭建起一个高速高效的低成本物流网络体系,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的流动和供应链管理。这能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最后,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从技术角度去分析,科技不断地发展,物流也就能向前发展。因此,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势必要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紧紧结合,对此要以更加专业的技术体系为骨架,通过落实到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中,满足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例如,物流行业可以科技代替人工的基础性操作,以数据分析作为决策的辅助性工具。

猜你喜欢
协整变量物流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