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式化角度看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现象

2020-05-12 19:51方绪军

摘 要:  基于构式演化和构式化、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思想,现代汉语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现象可以视为是在汉语显赫结构“V单O单”分离使用的多种构式类推作用下产生的,每一种仿VO分离使用形式都与一种常见的“V单O单”分离使用形式相对应,在有些语境中,“V单O单”分离使用形式对仿VO分离使用起着句法启动作用。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是一种动态的现象,一部分经重新分析实现了构式化,成为普通动宾式离合词,有一部分处于从修辞构式向语法构式演化过程中,另有大部分是基于一定语境的仿VO分离使用的修辞构式。

关键词:  仿VO分离使用;离合词;构式化;类推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0)02-0104-(10)

DOI:10.13852/J.CNKI.JSHNU.2020.02.012

引 言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大多是动宾式的。学者们在考察动宾式离合词用法时注意到,人们有时也会把一些非动宾式双音词当成动宾式一样分离使用。赵元任  提到口语中有人使用“体了一堂操”“我先提你个醒”等,他把“体操”“提醒”等非动宾式词的分离使用现象称为“假动宾式复合词离子化”(Ionization of Pseudo-V-O Compounds)。考慮这种用法的双音词中有些不是复合词(而是单纯词或联绵词),本文将这种非动宾式双音节词语分离使用现象称为仿动宾式词分离使用,简称“仿VO分离使用”。对于这种仿VO分离使用的现象,也已有不少文献对其进行描写和分析。于根元  对这种用法进行了具体描述,李绍群、王淑丽、陈淑梅  认为这种现象是“超规范”的或是“误解误用”的。

其实,汉语里一些非动宾式词发生仿VO分离使用的现象早已有之,其中有些词(像“洗澡”“睡觉”“鞠躬”“登记”等)分离使用已十分自由(如“洗了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洗了个头和澡”“澡也洗不成”等),已经跟一般VO式词语(像“洗牌”“做梦”等)分离使用的情况几乎没有区别,以至于我们不太觉察到它们与一般VO式词语分离使用有什么不同。

对这种仿VO分离使用的原因和机制,学界也有一些讨论。邹立志、周建设  讨论这种仿VO分离使用现象时提出哪些类别的词能这么用以及这么用的动因是什么等问题。吕叔湘、于根元 认为这种用法是动宾结构的类化作用;力量、晁瑞  认为这种“假动宾”现象是类推的作用。但他们对类化或类推作用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如何未作具体阐述。曹贤文  认为这种现象是基于VO复合动词的压制套用。马清华  则认为这种现象是“在语言系统内外多股力量和多种方式错综关系下形成的”,有历史演变的原因,与口语中单音节动词为主有关,也与口语语体风格有关。可见,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近年来,随着构式语法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使用中许多“不规则”现象及其发生的动因和机制,提出了构式演化(constructional change)和构式化(constructionalization)概念,重视类推(analogy)在构式演化和构式化过程的作用。

汉语学界有学者 针对汉语中一些语法结构的产生、变化并逐渐形成新的习惯表达形式,提出了从修辞构式到语法构式变化的思想,这与构式语法的构式演化和构式化思想是一致的。以往对汉语使用中一些仿VO分离现象的关注多是对这种现象的描写与归类,虽有学者提出这种用法的动因和类化或类推作用,但对不同词语发生这种用法的差异性及其机制还缺乏充分一致的认识。构式语法的构式演化和构式化思想重视语言结构演变的诱因和过程,这些为我们考察汉语仿VO分离使用现象及其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基于一些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的实例,从构式化的角度来考察分析这种现象在构式演化和构式化过程中的表现及其语法后果。

一、结构类化、构式例化和构式类推

1.结构类化和构式例化

在语法系统中,存在聚合关系的语法单位往往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同的语法性质,它们可以用来构成某些相同的语法结构形式。比如,就动宾结构VO(V为及物动词,O为名词)而言,具有聚合关系的动词“喝”“唱”等与名词“酒”“歌”等分别进入V、O的位置就构成具有动宾关系的“喝酒”“唱歌”等许多具体结构。这种按照语法规则形成的具体结构是语法规则的类化作用(generalization)的表现。以认知语法

Ronald W. Langacke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68. 的眼光看,VO结构之类被视为较为抽象的构式,而“喝酒”“唱歌”之类则是VO之类构式的例化(instantiation)。

构式例化是相关构式之间一种重要的联系方式,

Adele E. Goldberg,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pp.79-80. 是在语言使用中运用语法规则的重要表现。汉语中许多常见的动宾式离合词的分离形式,如“理了发”“吃过亏”“干完活”“点一下头”等,它们分别可以看成是“V了O”“V过O”“V完O”“V一下O”等一些较抽象构式的例化。许多动宾式离合词可以基于这些结构框架通过构式例化形成各种具体的分离使用形式。

2.构式类推与构式演化及构式化

尽管基于结构类化和构式例化可以形成大量供使用的具体结构,但实际语言使用并不总是按照结构类化和构式例化这般“循规蹈矩”,语言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大量的“不规则”现象。构式语法十分重视这类现象,并探究它们的形成机制。特劳格特和特劳斯代尔(Traugott & Trousdale)

Elizabeth C. Traugott, Graeme Trousdale,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 pp.20-39. 认为构式类推(analogy)在构式演化和构式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类推是利用、仿照某种现有的构式,通过压制(coercion)、重新分析(reanalysis)等手段,用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该构式内部构件句法、语义属性的成分形成一个与该构式结构类似的用例,这种用例起初往往被看成是“另类”的或“不规则”的。他们把这种构式类推分为类推动念(analogical thinking)和类推固化(analogization)两种情况。

类推动念是借用某个构式形成一个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用例,但这种用例往往是临时性的,没有固化(entrenched)或固化程度不高,使用范围有限,在语料中使用频次也不高。通常类推动念涉及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会收录到词典中。如,戈德伯格(Goldberg)

Adele E. Goldberg,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pp.141-143. 指出,在英語中,give、pass等可以构成典型的双及物构式,虽然bake、paint等也可以构成双及物构式,如:

(1)Sally baked her sister a cake.

(2)Joe painted Sally a picture.

但这种用法对基础构式和语境的依赖性很强,一般的词典都不收录bake、paint等词带双宾语的用法。尽管如此,类推动念作为构式演化的重要触发因素,其作用不容忽视。

类推固化则是在某种构式的基础上,仿照某些结构形式,通过类推形成的“另类”结构经过反复、广泛使用,固化下来,形成新的形义匹配关系,从而实现构式化。类推固化往往伴随着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产生新的结构关系。比如,英语中的数量修饰构式a lot/bit of N,该构式早期是“中心语-修饰语”结构(即\[a N1 \[of N2\]\],N1是中心语),但后来演变为“修饰语-中心语”结构(即a lot/bit of是修饰语,N是中心语),并固化下来。a deal of N原本也是“中心语-修饰语”结构,可是它基于固化的“修饰语-中心语”结构a lot/bit of N,经过类推及重新分析也演变成了“修饰语-中心语”结构(即a deal of是修饰语,N是中心语)。

可以说,类推演化是始于对某种现有的固化程度较高的结构的仿照使用,类推固化通常是语言结构历时演变的产物。

类推动念与类推固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类推固化往往起源于类推动念,基于某种类推动念的临时使用现象,经过人们反复、广泛使用,有可能形成类推固化,从而实现构式化。

3.修辞构式与语法构式

上述特劳格特和特劳斯代尔(Traugott & Trousdale)的构式演化和构式化思想,与刘大为、陆俭明区分汉语里的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以及由修辞构式演化为语法构式的思想十分相似。刘大为

指出:“修辞构式指的是所有带有不可推导性的构式,只要这种不可推导性还没有完全在构式中语法化”;“语法构式指的是任何一种可从构成成分推导其构式义的构式,以及虽有不可推导的构式义,但已经完全语法化了的构式”。从修辞构式到语法构式是一个连续统,“连续统的一端是可推导的构式(最典型的语法构式),另一端则是临时产生了不可推导性的构式(最典型的修辞构式)”。比如,基于汉语现有的“被”构式一些人开始使用“被就业”“被富裕”等修辞构式,这些形式中的动词、形容词与典型的“被”字句中的及物性动词根本不同。但这种修辞构式被人们广泛使用发生语法化就有可能成为汉语中新的语法构式,实现构式化。陆俭明 认为修辞构式的发展有两种“命运”,一种“只是昙花一现,临时起着某种修辞作用”,如:

(3) 游船票他可以代买,但是上船剪票时不能代剪,只能让检票员把你们一个个 剪进去 。

以修辞学的观点看,这例中的“剪进去”属于拈连的修辞手法,它脱离了这句的语境就很难理解。另一种“命运”是“在广泛运用的基础上逐渐固化演变为新的语法构式”,如:

(4)  吃来吃去 还是黄瓜馅儿饺子好吃。

其中的“吃来吃去”已成为一种固化的语法构式。

无论是从构式演化到构式化,还是从修辞构式到语法构式,其发生机制都少不了仿照某种固有的结构关系并加以类推,这种思想对认识汉语仿VO分离使用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二、非动宾式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情况

1.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

从我们收集到的语料看,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大多是动词(如“考试”“比赛”“旅游”“学习”“服务”“撤退”等),但也有一些是形容词(如“奇怪”“滑稽”“著名”等)、名词(如“废话”“同学”等)。

在结构上,这种仿VO分离使用的词大多是并列式的。李绍群、王淑丽、陈淑梅 、于根元

指出这种用法涉及的动词除了并列式(“恋爱”“比赛”等)之外,还有状动式(“后悔”“迟到”“同学”等)、动补式(“立正”“落后”“提醒”等)、连动式(“离休”“退休”等)、兼语式(“请示”等)。实际上,除了这些结构形式之外,语料中还有分离使用的词是定中式(“白眼”“小便”“废话”等)、联绵式(“滑稽”“慷慨”“幽默”等),甚至还有缩略式词语仿VO分离使用的,如“双规” :(5) 十时半要上网:要拼命浏览,然后评论……然后谈论世界与国家大事,谈弱势群体、农民负担……然后辩论,……然后晚餐。然后看新闻联播,然后朋友们孩子们来说谁谁发了财,谁谁买了房,谁谁 双了规 ,谁谁遗体告别…… (《文汇报》2004-5-1 )

在词语韵律方面,黄梅等 认为这种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是抑扬格(iambic pattern),具有\[-重轻式\]的特征,即这种词的后一音节不能轻读,所以“咳嗽、张罗、啰嗦”等词没有分离使用的情况。这种认识对于大多数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而言是合适的,但并不绝对。像“咳嗽”“休息”等,这些词第二音节都不重读,甚至是轻声,但在语料中它们也有仿VO分离使用的情况,而且“咳嗽”分离使用的用例还比较多。如:

(6) a.  朱珠在挂号处猛 咳了两声嗽 。雅珮又跟着 咳了两声嗽 。 (琼瑶《冰儿》)

b.  那老头失望了,弯着腰, 咳着嗽 收拾着场子,那小姑娘叹着气,在旁边帮忙。 (古龙《孤星传》)

(7)a.  “休息?”杨昊予发出不平之鸣,“真正要休息的是我和娃娃吧,你 休什么息 ?” (默婵《爱你不需言语》)

b.  很期待我的假期,充充电, 休休息 。 (BCC微博 )

不过,这些原本第二音节不重读的词,分离使用后,“咳了两声嗽”“休什么息”等形式中的“嗽”“息”就要读得重些,不能读轻声。

总的来看,发生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大多是口语常用词,这种用法也多见于口语体语料中。比如,“旅游”是口语常用词,语料中有较多的“旅个游”“旅完游”“旅什么游”“旅旅游”之类分离形式,但与“旅游”近义的“观光”“游览”之类就很少有仿VO分离用例;“登记”的仿VO分离使用形式较为常见,但“记录”很少分离使用,“记载”分离使用更是罕见。

2.仿VO分离使用的结构形式

仿VO分离使用形式大体可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两种。如果把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记作XY,那么分离使用的简单式就是在X和Y之间使用某个单一的语法成分,复杂式就是在X和Y之间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语法成分,甚至Y用在X的前边。XY的每种分离形式都与某个一般VO分离形式相对应。

XY分离使用的简单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X+助词+Y”式。这种形式中的助词主要是“了”“着”“过”“的”等,尤以“X+了+Y”形式居多。该式类似一般VO分离形式“V+助词+O”。如:

(8)a.  他守大门一直守到七十多岁,其实他63岁就 退了休 。 (张平《抉择》)

b.  俺听童奶奶说三嫂跳湖死了的,她又说三老爷待小寄姐不好, 扶了正 才有好日子过,实是我多事。 (扫雪煮酒《明朝五好家庭》)

(9)a.  我推开他的卧室,他正坐在书桌前 学着习 。 (鑫爱诗《无欢成爱》)

b.  这就是大隋朝,从皇帝到官员 比着赛 撒谎编瞎话,凡事尽捡好的说。 (酒徒《开国功贼》)

(10) a.  要是请刘大肚子出面,我去请也行,我俩 同过学 。 (何申《年前年后》)

b.  这么多年来,我还真是一次没 迟过到 。 (毕淑敏《原始股》)

(11)a.  她原是市京剧团的琴师,去年 退的休 ,比我小十来岁。 (王跃文《没这回事》)

b.  早几年世人就传说宋海棠已经正式嫁给了孔祥书,两人是在香港 登的记 ,新房也是在香港,…… (鱼香土豆丝《枫叶飘飘》)

第二种:“X+结果+Y”式。这种形式中表示结果的成分常用“完”“好”“上”等。该式类似一般VO的分离形式“V+結果+O”。如:

(12)a.  突变的天气,实在让我不适应, 排完练 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真的很冷。 (BCC微博)

b.  我去和你们师长说一声,等你 比完赛 之后就去找司徒连长,听他的安排。 (美丽的蛇《抗日之铁血河山》)

(13)a.  全区各部门以此为戒,开展执政为民、心系群众的讨论和反思,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人民群众 服好务 。 (大肥羊《重生》)

b.  那咋行啊,饿着肚子能 学好习 吗,哥,我刚才不还给你个鸡蛋呢么,你把它蘸上大酱吃,可香了。 (漠然无语《重来》)

(14)a.  至于贫贱之女,一旦选上中国小姐或是跟某大官大商的儿子 恋上爱 和结上婚,便有得汽车洋房矣…… (柏杨《婚恋物语》)

b.  他 登上记 后并不敢直接进入房间,而是一个人背着旅行包坐在酒店门前的台阶上,…… (《厦门商报》2002-4-27)

第三种:“X+数量+Y”式。这种形式中表示数量的成分常带量词“个”“次”“点”“下” “会”等。该式类似一般VO的分离形式“V+数量+O”。如:

(15)a.  你也好久没休息了,趁这个机会,带上露西亚和玉瑶,去 旅个游 ,放松放松,…… (飞舞激扬《超级农民》)

b. 这里的空气已经可以了,你们歇一下,我去 方个便 。 (余少镭《现代聊斋》)

(16) 我觉得只要考试就过得快,每个礼拜 考一次试 ,考几次就放寒假了。 (BCC微博)

(17) 一直在门外为他们站岗放哨的老伴赶紧进屋里让他 小点声 。 (刘君《反贪局在行动》)

(18) 潘玉龙:“你先给他换一间房!”服务员:“换房要不要到前厅 登一下记 啊?” (海岩《五星大饭店》)

(19) 小君都高三了,老支使他干什么,让他好好 学会儿习 。 (长晏《不谈年少的恋爱》)

第四种:“X+什么/啥+Y”式。这种形式一般表示否定,相当于“不用XY”的意思。该式类似一般VO的分离形式“V+什么/啥+O”。如:

(20)a.  “我才没骗你呢!只是,奇怪了……”欧烨大手一挥,管他呢,笑道:“ 奇什么怪 啊,好了就是好了呗!” (鬼七《御用鼠标》)

b.  人家是技术公司,你不会编程,还 社什么交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谈话节目,2017-10-21)

(21)a.  大过节的 旅啥游 啊,在家呆着多好,想去玩就上百度搜两张图片看看得了,去现场的效果还不如在家看图片呢。 (BCC微博)

b.  让你喝你就喝, 废啥话 ,…… (晴了《调教初唐》)

第五种:“XXY”式。这种形式中X重叠使用。该式类似一般VO构成的“VVO”。如:

(22) 你得经常陪她逛逛街,做做美容, 旅旅游 什么的,凡是讨她欢心的你都要做,…… (山间子木《如果爱真有来生》)

(23) 你有那听音乐的时间,不如和同学聊聊天儿或者看会书 学学习 。 (凡人《狼王传说》)

(24) 文化馆是搞文艺的,不 考考试 就答应进谁,那怎么行? (刘醒龙《刘醒龙文选》)

仿VO分离使用的复杂结构形式往往是上述简单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整合而成。常见的复杂式有:

第一种:“X+助词+数量+Y”式。这种形式是“X+助词+Y”和“X+数量+Y”整合而成,该式类似一般VO分离形式“V+助词+数量+O”。如:

(25) 刘伟啪的 立了个正 后冲门口儿去了。 (天才作坊《纯技术策略》)

(26) “好!你们主张分,明天就分罢!凭良心说,我并没有独吞的心思,”克明说着,气恼地 咳了两声嗽 。 (巴金《家》)

(27) 我想起了那几位警花,便问:“花落何处?”“肥水不流外人田。”博士也 幽了一默 。 (刘斌《侧身警界》)

(28) “我……好像是 迟过一次到 ,因为车子坏了……”桑平原红了脸。 (毕淑敏《转》)

(29) “夏大宝是谁呢?”“是村底下磨房里的一个小伙计,早先小的时候同咱们贞贞 同过一年学 ,两个要好得很,……”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第二种:“X+结果+助词+Y”式。这种形式是“X+结果+Y”和“X+助词+Y”两种形式整合而成的,其中的助词经常是“了”。该式类似一般VO分离形式“V+结果+助词+O”。如:

(30) 下班前,刘养心去上了一次卫生间,在小间里,刘养心 小完了便 ,又抽了一支烟。 (淡霞《藏娇》)

(31) 中年人看小赵已经 登完了记 ,便道了声:“谢谢!” (醉死梦生《重生为官》)

(32) 等着我,快考完试了……等我 考好了试 ,就好了…… (BCC微博)

(33) 记不得是哪一天,也记不得是啥剧名,但故事却是记得的,三凤中的一凤,跟一个小伙子 恋上了爱 。 (柏扬《婚恋物语》)

此外,仿VO分离使用的复杂形式还有“幽他一默”“幽了他一默”“慷他人之慨”“滑天下之大稽”“飞机起不了飞”“你退你的休”“提你个醒”“比起赛来”“小不出便来”等。这类用例相对较少。

3.仿VO分离形式的句法位置

黄梅等  认为离合词的分离形式(包括本文讨论的仿VO分离形式),“无论这个双音组合(AB)的语法性质是什么”,“它必须处在核心重音范域内(即句末谓语位置)”。如果把这个“句末谓语位置”理解为实际使用的具体语句的句末谓语位置,这个论断则有欠妥当,因为在语料中,有些仿VO分离形式可以作定语(如例34)、作连动式的前项(如例35)或紧缩句的前项(如例36)等,它们并不居于句末:

(34)a.  桑玛全面调动脸上的肌肉,给他一个超级灿烂的无辜笑容,连 著了名的大眼睛 也眯成一条细缝:“您是夸我长得俊!” (梵天《大清殇魂》)

b.  别以为走路锻炼是那些 退了休的人 空余時间的消遣打发。当今上班族中的许多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厦门日报》,2001-8-3)

c.  在英国,到11月中旬为止,在官方职业介绍所 登了记的全失业者 已经超过五十七万人,…… (《厦门日报》,1959-1-1)

(35)a.  郑国以前做生意喝惯了酒,酒量和马龙不相上下,两人从一开始就叫了劲, 比着赛喝酒 ,…… (凡人无谓《地球冰封》)

b.  王收账员刚走黄经理又 咳着嗽捧着水烟袋进来 了。 (巴金《春》)

(36)a.  洪江爱拉扯, 上厕所小个便也能结识个便友 …… (贾平凹《废都》)

b.  考完了试照例是学校放假,不过高三却要补课,好在我已经与梁姐姐商量好了, 考完了试就给我自由 。 (藏剑隐士《重生之明月捧众星》)

以上几组用例中下画线的各种仿VO分离形式在各句中是谓词性的,但都不是句末谓语。前文例(25)中的“立了个正”是用在方位结构“……后”中的,也不是句末谓语。应该说,仿VO分离形式在语料中大多是居句末谓语位置,但它们跟一般VO分离形式一样也可以居其他位置。

三、仿VO分离使用现象的发生机制及语法后果

1.仿VO分离使用的发生机制

从构式语法立场看,构式演化的发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基于并仿照某种高度固化的结构经过类推压制或重新分析从而产生新的结构,这是构式演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汉语“V单O单”结构(“V单”代表单音节动词,“O单”代表单音节宾语)是VO结构里一种显赫的典型形式,非动宾式双音词分离使用就是基于典型的一般“V单O单”分离使用的相关构式经过仿照类推产生的。

在语言类型学里,汉语属于VO型语言,VO式结构在汉语中根深蒂固。而且,在日常汉语词中,单音节动词、名词占绝对优势。据吴为善 的考察,在最常用的1000词中,动词、名词的单音节形式都在70%以上,在2000常用词范围内,单音节动词达到65%。因此说,汉语“V单O单”结构是汉语中的一种基础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中,“V单”后边又可以带表示时体、结果、趋向等成分,“O单”前边也可以出现许多修饰限制成分,一些被认为是词的“V单O单”形式(如“理发”“请罪”“出版”之类)中间也可以使用这些成分,造成“V单”和“O单”分离,这就形成了通常所谓的VO式离合词。受一般“V单O单”分离使用形式的影响,经过仿照类推,结果产生了许多仿VO分离使用现象。这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

第一,每种仿VO分离形式的结构类型都有一种一般VO分离形式类型与之对应,而且仿VO分离形式的类型不超过一般VO分离形式类型的范围,仿VO分离形式的复杂程度总体上也低于一般VO分离形式的复杂程度。上文分析仿VO分离形式有“X+助词+Y”“X+结果+Y”“X+数量+Y”“X+什么/啥+Y”“XXY”“X+助词+数量+Y”“X+结果+助词+Y”等。而任海波、王刚、王海峰、曹贤文、郭锐等 归纳整理的一般VO分离形式则有十几种到三十几种之多。对比可见,每一种仿VO分离形式都有一种一般VO分离形式与之类似、对应,而且一般VO的分离形式类型要比仿VO分离形式的类型更多。虽然仿VO分离形式也有复杂式,但其复杂程度总体上要低于一般VO分离形式的复杂程度。比如,“拍照”“送礼”等有分离形式“拍下了几张单人照”“送上了一份大礼”之类,而仿VO分离形式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

第二,仿VO分离形式与相应的一般VO分离形式的使用规模比例基本一致。总体上看,一般VO的分离形式中简单式的使用规模要比复杂式的使用规模大,而仿VO分离形式中的简单式用例也远多于复杂式的用例。曹贤文 统计了一般VO构成的各种分离形式,其中构成“V什么O”和“V了O”形式的离合词最多(分别为98.4%和96.6%)。从仿VO分离形式的用例看,“X+什么/啥+Y”和“X+了+Y”两种形式也是最多的。

第三,仿VO分离形式与相应的一般VO分离形式的功能相同。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XY不管是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它们的各种分离形式与相应的一般VO分离形式的功能和基本构式义是一致的。仿VO分离形式往往既承载了XY的词汇义又承载了与其相应的一般VO分离形式的构式义。比如,一般VO分离形式“V个O”可以表达轻松、随便的意味,如“放个假”“理个发”之类。基于这种“V个O”形式而产生的仿VO分离形式,如“旅个游”“小个便”之类,它们既保留了“旅游”“小便”的词汇义,又增加了“V个O”构式表达的轻松随便的意味。许多仿VO分离使用也是出于所在结构的表达需要。如,例(35)b句的“咳着嗽”如果改为“咳嗽”就失去了伴随状态义,例(36)a句的“小个便”如果改为“小便”也失去了轻松随便的意味。

第四,在一些语境中,一般VO分离形式与仿VO分离形式连用,前者对后者产生了句法启动作用。特劳格特和特劳斯代尔

Elizabeth C. Traugott, Graeme Trousdale,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 pp.195-227. 认为,构式演化和构式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语境条件。仿VO分离使用也是如此。在许多用例中,仿VO分离形式与一般VO分离形式并列或前后呼应,根据希尔伯特(Hilpert),

Martin Hilpert,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lish,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145-148. 这些用例中前边的一般VO分离形式对后边使用仿VO分离形式起到了句法启动作用(syntactic priming),而后边的仿VO分离形式则对前边的一般VO分离形式有一定的依附关系。如:

(37) 批斗的日子里,谁给钟亦成倒过一杯水,谁见面的时候向他 点了头 、 微了笑 ……,这都被钟亦成牢牢地记在心里,终生感激。 (王蒙《冬雨》)

(38) 后来听说有的小个体户顶雷被关进了看守所,有的官员被 免了职 和 双了规 ,当然还有被调到省里去了,…… (新浪博客)

(39) 老年人常说,能盼邻家 买个驴 ,不盼邻家 科个举 。 (李准《李双双》)

(40) 张国立……在近几年也没有经常出现在屏幕上,只是偶尔地 演演戏 , 主主持 ,生活过得很安逸自由。 (搜狐网新闻)

(41) “你 按你的铃 ,他 讲他的演 。”“不,你按你的铃,他 训他的话 。”“也不,你 反你的对 ,他训他的话。” (柏杨《求婚记》)

以上几例中,前边的“点了头”“免了职”“买个驴”“演演戏”“按你的铃”“训他的话”是一般VO分离形式,后边的“微了笑”“双了规”“科个举”“主主持”“讲他的演”“反你的对”是仿VO分离形式。如果没有前边的一般VO分离形式,后边的这些仿VO分离形式的可接受度就大打折扣。这种句法启动现象在汉语里早已有之。吕叔湘 引用的清代《癸巳存稿》中的一个用例也是如此:

(42) 精其神,经了筵, 阵了亡 ,……

这例中的“阵了亡”为仿VO分离形式,显然是受了前边的一般VO分离形式“经了筵”的影响,吕先生把这种影响称为“类化作用”。这种用法类似何伟渔  多次论及的所谓词语仿拟用法。

2.仿VO分离使用的语法后果

众多仿VO分离形式的固化程度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体现了构式演化和构式化的不同性质。仿VO分离使用的语法后果主要是:

第一,一些仿VO分离形式经反复、广泛使用,已经高度固化,实现了构式化,成为现代汉语中的语法构式。这种高度固化的仿VO分离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像“鞠躬”“洗澡”“游泳”“睡觉”“登记”等,它们经重新分析,其分离形式与一般VO分离形式无异,即发生了同化,具体表现在它们的分离形式类型多,且分离形式复杂程度高(比如有“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躬”“一个深躬鞠了下去”“那个躬鞠得还怪吓人的”“把这个躬鞠下去”等),分离形式在语料中使用频次也很高。有研究者已把它們视为普通离合词。

另一种是像“滑天下之大稽”“幽他一默”等,它们一般作为一个整体被固定下来,能产性很弱,它们的分离形式相对单一。这种固化的仿VO分离形式有时也会对其他仿VO分离形式的使用发生句法启动作用。如:

(43) 爺爷纵横天下,从未遇过敌手,要你这小子来救我?当真是 滑天下之大稽 , 荒天下之大唐 …… (金庸《侠客行》)

(44) 总而言之、要而简之,凡 幽他一默 、 讽他一刺 ,欢迎;凡 肉他一麻 、 拍他一砖 ,反对。 (新浪博客)

这两例中的“滑天下之大稽”和“幽他一默”分别对句中的“荒天下之大唐”“讽他一刺”起着句法启动作用,使“荒唐”“讽刺”也发生了仿VO分离现象。不过,例(44)中的“拍他一砖”是一般VO分离使用,它似乎对前边的仿VO分离形式“肉他一麻”的使用起着“支撑”作用。

第二,有相当多的仿VO分离形式是依赖一定的语境(比如受某个一般VO分离形式的句法启动影响),这些仿VO分离形式可视为修辞构式,属于“临时用法”,在语料中它们的分离形式类型相对比较单一,使用频次也不高,如“微了笑”“烧完烤”“学好习”“科个举”“立了个正”“体了一堂操”等。这些修辞构式中的大部分可能长期属于修辞构式,它们很难实现构式化从而成为语法构式。比如,例(42)中“阵了亡”是一百八十多年前的用法, 这么多年来,“阵了亡”也没能演化成语法构式。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阵了亡”都只有下边一例:

(45) “一山怎样?”她的脸白了。她极快的想到,他也许是 阵了亡 ,而松叔叔先得到了消息。 (老舍《火葬》)

第三,有些仿VO分离使用的形式类型相对有限,但分离形式使用频次较高。比如,“退休”“白眼”“小便”“咳嗽”“旅游”等在语料中都有一些仿VO分离形式(如“退了休”“白了他一眼”“小了个便”“咳(一)声嗽”“旅旅游”等),这些分离形式的类型较为单一,复杂程度不高,但较为常见。这些仿VO分离形式不妨视为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们中的有些形式有可能实现构式化,成为语法构式。

第四,由于许多仿VO属于“临时”的修辞构式,其使用范围有限,使用场合往往“因人而异”,人们对这种用法的规范性的认识与判断往往会产生分歧。邹立志、周建设 将“考完试”“学完习”“取了消了”等仿VO分离形式归为“超规范型”(不是“不规范型”,但也不是“规范型”)。张巍 则将拆分联绵词(如“犹什么豫啊”“落了魄”等)、仿动宾式(如“废什么话”“演完出”等)之类仿VO分离使用现象归为“误解误用”。汪大昌  对一定规模人群调查了一些语句的可接受度,其中有下边一句:

(46) 你 废了这么些话 ,到底想说什么?

他的调查(98人作答)结果是,认为“废了这么些话”不可以接受的有23.47%,有超过33%的人认为勉强可以接受,有40.82%的人认为可以接受。这也印证了人们对一些仿VO分离使用现象可接受程度认识的分歧。

可见,人们对语料中许许多多仿VO分离形式的规范程度的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与仿VO分离使用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有些仿VO分离形式已经或可能实现构式化,经重新分析类推固化为真正的离合词,有一些是介于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之间(像“废了这么些话”“旅旅游”之类),更多的仿VO分离形式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受一定的语法条件的影响,是临时使用的分离形式,体现了类推动念,属于修辞构式,它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永远”不会成为语法构式。其实,一般VO分离使用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有的词分离相对自由,有的很受限制甚至不能分离使用(如“得罪”“致力”“知趣”“释义”等)。

这体现了构式固化程度的差异性(entrenchment in degrees)。

William Croft, D. Alan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292. 因此,对仿VO分离使用形式的规范性认识和判断也不宜一刀切。

四、结语

从实际语料看,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大部分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较少。从结构上看,这些双音词的结构类型多样,但最多的是并列结构。仿VO分离形式的结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但主要是简单式的,尤以“X+助词+Y”“X+什么/啥+Y”“X+结果+Y”“X+数量+Y”形式居多。非动宾式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现象是受一般VO分离使用构式影响而产生的,这显示了汉语显赫结构“V单O单”可分离使用的结构性质的巨大类推作用。这种类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仿VO分离形式的类型和复杂程度不超过一般VO分离形式类型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仿VO分离形式与相应的一般VO分离形式的使用规模比例基本一致;仿VO分离形式与一般VO分离形式的功能相同;一般VO分离形式常与一些仿VO分离形式并列或前后呼应,前者对后者的使用起着句法启动作用。

从语言使用情况看,现代汉语非动宾式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是一种动态的现象,其分离形式的结构类型、使用规模、稳定性都呈现出较大差异。受一般VO分离形式的影响,一部分非动宾式仿VO分离使用的双音词经重新分析实现了构式化,成为普通动宾式离合词,也有一部分处在从修辞构式向语法构式演化过程中,另有大部分是基于一定语境的仿VO分离使用的“临时”修辞构式。

现代汉语非动宾式双音词仿VO分离使用现象,体现了构式演化和构式化之间、修辞构式和语法构式之间的复杂关系,语法结构演化过程中的类推动念和类推固化相伴发生,一些用法源于类推动念,其中有些可能会固化下来实现构式化,另有一些可能只是构式动念,不会固化,只是修辞构式,即类推动念可能但并不一定导致类推固化。

Ionization of Pseudo-VO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alization

FANG Xujun

Abstract:

Enlightened by the concepts of constructional change and constructionalization, the thought of rhetorical constructions and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ionization of pseudo-VO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consequences of analogical thinking and analogization based on the separatability of the typical VO compounds. Each instance of the ionization of pseudo-VO words corresponds to a separated construction type of the typical VO words, and some typically separated constructions of the VO words play the syntactic priming role for the ionization of pseudo-VO words in context. The ionization of pseudo-VO words is in the dynamic process: some of them have been constructionalized into the typical separable VO words through reanalysis, some others are standing in the process from rhetorical constructions to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while most of them are the rhetorical insta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parated constructions of the typical VO words.

Key words:   ionization of pseudo-VO word, separatable word,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alogy

(責任编辑:陈 吉)

基金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创新团队”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方绪军,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