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2020-05-13 14:31蔡细细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游戏化幼儿园

蔡细细

【摘 要】 《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3~6岁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期,对幼儿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将语言教学置于首位,善于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必要时可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开展游戏化教学,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

相关研究指出,语言能力是幼儿成长中接触世界和探索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结合幼儿的实际认知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语言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一、创新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表达

毫无疑问,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应紧贴幼儿的心理和认知需求创新游戏形式,将目光集中于幼儿习惯和思想等培养方面,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思维。语言的基础因素之一即倾听,教师应指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并了解其内容,经自主思考后进行判断和回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指导幼儿倾听故事,带着问题进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并展开思维想象。

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教师先带着感情为幼儿示范朗读文本内容并提出问题:“请问哪只小猪最勤恳呢?”之后让幼儿朗读文本。在朗读时,需教师把控速度,尤其针对重难点内容要适当加重语气,便于幼儿在听完故事内容后结合自身的理解阐述故事,进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幼儿可借助语言和动作表达自身意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情况创设表达情境,并将游戏和教学目标相融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表达看法。再以《老鼠娶妻》的语言活动为例,教师可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形式朗诵故事,在此过程中可添加独特的形体表演和音效,为幼儿营造真实且精彩的学习氛围。部分幼儿参加过婚礼,教师可引导其在表达故事时添加婚礼细节元素,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二、更新教师观念,引导幼儿学会感受作品

幼儿教师开展高效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正确理解和认识游戏内涵。毫无疑问,教师是游戏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幼儿依旧是语言游戏化活动的主体。游戏教学带有显著的目的性,开展游戏教学在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并非单纯地融合,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在因素相结合,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化教学观并非完全忽视此教学模式的目的性,即游戏教学要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难易程度适当,最重要的是贴近语言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方式,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需适当引导幼儿,使其快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尤其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紧贴幼儿心理和个性特点,并借助实践活动增强幼儿对作品的感悟。以《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活动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制作表示各种小动物的帽子,再分发给幼儿。在正式授课时,引导幼儿结合教材中的图画寻找故事线索,准确找到线索后,可让幼儿模仿和扮演自己戴的帽子的小动物。幼儿表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请问哪一位小朋友扮演的是小蝌蚪的妈妈?”有幼儿回答是“青蛙”,教师借此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进化历程,有效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和认知世界。再以《狼来了》的语言活动为例,讲述了一位放羊的牧童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三番两次欺骗山下的人们说狼来了,人们赶到山上并没有发现狼,数次之后,人们再也不相信牧童的话了,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向山下的人们求救,也没有人来救他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组织表演活动,使幼儿明确撒谎的后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更能增强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紧贴幼儿实际,引导幼儿学会积累语言

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语言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幼儿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教学活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积累语言。以《春妈妈》的语言教学活动为例,如果幼儿教师依旧如往常一样运用跟读和背诵的形式,必然无法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幼儿无法深入理解儿歌。对此,幼儿教师可将教学活动从课内转向课外,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感受路边小草和小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形成全新的感悟,最后,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并提问题:“请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很多幼儿都兴致勃勃地为教师讲述刚才看到的一切、为了深化幼儿的深层次感悟和理解,教师开展“比比谁说得多、说得好”的游戏,这种游戏有一定的竞赛性特点,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欲望。或开展猜测性游戏,即:“如果下大雨了,雨水会跑到哪里呢?如果花儿和小草被雨水浇了,会怎么样呢?”上述猜测性游戏能有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满足敢于想象的需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相关教育指南明确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生活情境,将语言学习内容和幼儿实际生活相结合,营造贴近实际生活的语言学习氛围,再借助游戏包装语言,在体现语言学习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再以《水果歌》的语言活动为例,水果对于幼儿并不陌生,例如西瓜、桃子、香蕉、苹果等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水果,对此,教师可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幼儿呈现各种水果图片,之后开展“头脑风暴”游戏,每个幼儿说出一种水果的名字,后面幼儿不能重复前一位幼儿所说的水果名称。接着深化游戏:“哪些水果是黄黄的,绿绿的和红红的?”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回答,由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水果,幼儿瞬间想到了游戏答案,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积极性,更有效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总之,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認知规律,能调动幼儿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掌握语言知识。教师应用游戏化策略时应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使幼儿切实体验语言魅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语言教学活动,增强语言能力,同时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丽娟.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1(1):136-136.

[2]李佳.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合理运用与设计探索[J].教师,2017(26):28-28.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游戏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