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接受腹部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的效果对比

2020-05-14 12:25张益国姜蕴晖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异丙酚七氟醚插管

张益国,姜蕴晖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麻醉科,北京 101300)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诱导方式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注射麻醉两种[1]。吸入麻醉是通过让患者吸入挥发性的麻醉气体,使气体经其呼吸系统进入其血液循环系统,进而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静脉麻醉诱导是指通过为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品,使药物直接进入其血液循环系统,进而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本文主要是对比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接受腹部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腹部外科全麻手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6例/组)。研究组患者中包括男20例,女16例;其年龄介于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7±7.21)岁。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17例,女19例;其年龄介于27~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6.7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前的8 h,嘱其禁食,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对其进行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检查。采用吸入七氟醚的方式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具体的方法为:让患者吸入纯氧,充分去除其肺泡内的氮气。向呼吸气囊的呼吸回路中充入浓度为7%的七氟醚3~5 min,使呼吸气囊内的空气排尽,再将七氟醚充入呼吸回路。为患者静脉注射0.3 μg/kg的舒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1697),注射2~3 min后,为其戴好呼吸面罩。注意观察呼吸面罩与患者头部之间的密闭情况,防止面罩发生漏气。保持七氟醚的浓度和流量不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将氧流量控制在8 L/min。待患者的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具体的方法为:为患者静脉注射0.3 μg/kg的舒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1697),注射时间为2~3 min,然后迅速为其静脉注射2 mg/kg的异丙酚(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医药经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68)。待患者的意识完全消失后,为其静脉注射0.6 mg/kg的罗库溴铵(生产企业:石家庄博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495)。在患者达到肌松条件后,适当控制其呼吸的频率,对其进行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至意识完全消失的时间、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进行麻醉诱导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变化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至意识完全消失的时间及进行气管插管时间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至意识完全消失的时间及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均较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至意识完全消失的时间及进行气管插管时间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至意识完全消失的时间及进行气管插管时间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从开始进行麻醉诱导至意识完全消失的时间 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研究组 36 55.08±10.93 172.73±22.78对照组 36 37.93±17.21 147.18±19.11 t值 6.002 5.156 P值 <0.05 <0.05

2.2 进行麻醉诱导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对比

进行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相比,P>0.05。进行气管插管时、完成气管插管后3 min、完成气管插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心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进行麻醉诱导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对比()

表2 进行麻醉诱导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对比()

时间 收缩压(mmHg) t值 P值 舒张压(mmHg) t值 P值 心率(次/min) t值 P值研究组 对照组 研究组 对照组 研究组 对照组进行麻醉诱导前 123±7 124±8 0.564 >0.05 74±7 75±8 0.564 >0.05 81±10 80±9 0.446 >0.05进行气管插管时 93±11 98±10 2.018<0.05 55±6 58±5 2.30577±9 73±8 1.784完成气管插管后 3 min 94±8 103±7 5.083 54±8 60±7 3.387 82±7 78±9 2.105完成气管插管后 5 min 94±4 98±5 3.748 57±7 61±5 2.790 80±9 76±8 1.993<0.05<0.05

2.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躁动、恶心及呕吐等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七氟醚和异丙酚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七氟醚对患者气道的刺激性较小。用该药进行麻醉诱导时,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故其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异丙酚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经静脉注射全麻药物。该药具有起效快、麻醉效能强等优点,但可影响患者交感神经的活性[3]。

进行气管插管可直接刺激患者呼吸道的感受器,增强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并可使其心率加快、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4]。异丙酚和七氟醚均具有抑制气管发生应激反应的作用。其中,七氟醚抑制气管应激反应的作用更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5]。用七氟醚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其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故该药更适用于儿童、老人及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患者。

综上所述,用七氟醚和异丙酚对接受腹部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均安全有效。用七氟醚对其进行麻醉诱导可更有效地稳定其血压及心率,用异丙酚对其进行麻醉诱导可加快其意识消失的速度,缩短其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

猜你喜欢
异丙酚七氟醚插管
miR-138通过靶向LCN2在七氟醚诱导的大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吸入七氟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一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