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以来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2020-05-17 13:42凌霓张姮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文遗产聚类

凌霓,张姮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乡村遗产包括乡村自然遗产和乡村文化遗产。它由乡村居民在自然和文化共同约束下,通过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自然环境,塑造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它是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是乡村人地关系重要的活文本。乡村遗产兼具 “历史文化遗产” “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 的双重特性,既包括山、水、建筑、植被等有形物质层面,也包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精神层面。[1]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遗产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成为 “文旅融合” 背景下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化传统村落的必要手段,也成为乡村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乡村遗产旅游研究因此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2000 年以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献成果逐年增加,内容和主题各有侧重,不断变化深入。何景明等[2],2002;刘德谦[3],2006;林刚等[4],2006,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郭焕成等[5-6],2000,以乡村旅游中的观光农业为侧重点对其进行了研究,又在2010 年基于乡村旅游的产生背景和概念特征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王琼英等[7],2006,介绍和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对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卢小丽等[8],2014,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文献回顾;张建荣等[9],2016,对国内乡村旅游社区研究进行了综述。随着知识图谱作为研究工具的普及,近年来,国内学界也产出了不少在此基础上的乡村旅游文献研究成果(安传艳等[10],2018;张冬等[11],2018;赵欣等[12],2019;黄滢等[13],2019;韩禹文等[14],2019),但大多聚焦于国内乡村旅游,文献数据来源主要基于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少数学者从WOS(Web of Sicence)国际文献数据库入手对乡村旅游研究进行了分析(张文静等[15],2018),但鲜有将焦点落在 “乡村遗产与旅游” 上的。本文聚焦国际文献数据库中与 “乡村遗产旅游” 相关研究,利用知识图谱,对2000 年后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的特征加以分析,且预测研究趋势,以期为本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启发。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知识图谱由Google 公司在2012 年提出[16],在提出知识图谱概念之前,就已经存在大量可视化方法,例如CiteSpace 软件,它是截止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用于文献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软件。它融合了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17]。本文依托CiteSpace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WOS)国际文献数据库,对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从而归纳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特征与趋势。

本文选取WOS 核心集数据库中的SSCI(社会科学)和A&HCI(艺术与人文)文献资料库为主要数据源,设置 “主题=(rural heritage tourism)” 、论文发表时间2000-2019 年为检索条件,检索时间为2019年11 月10 日,共获得219 条文献记录,其中最早的相关论文发表于2007 年。去除会议论文、评论等,获得有效期刊论文210 篇。

图1 2007-2019 乡村遗产文献发表量

图2 发文国家合作网络关系

2 知识图谱处理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量变化

统计2007-2019 WOS 数据库收录的国际乡村遗产旅游文献,绘制年度文献变化趋势柱状图(图1)。从中可以看到,2007-2019 年,与 “乡村遗产旅游” 主题相关的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学界对乡村遗产与旅游的关注度在增加。其中,2016-2019年论文发表量获得明显增长,这与2015 年以来国际上对乡村遗产的关注度加大有密切关系。例如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UNESCOWorld Heritage Center)颁布《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15)》,就将乡村景观认定为 “延续性的文化景观”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成立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并举办了以 “乡村遗产与乡村设计:从历史到未来” 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乡村发展论坛;中国颁布全球首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黄山举办了 “中法乡村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皖南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杭州举办了 “杭州(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 等。

表1 发文排名前10 的国家

图3 发文国家时区关系

2.2 研究国家/地区分布

将获得的210条有效记录导入CiteSpace,选择参数设置面板上的Keyword,计算2007-2019 年每年发文位于前50 的国家,得到发文国家合作关系网络图(图2),选择控制面板上的timezone 显示模式,呈现国家之间的时区关系图(图3)。将软件左侧信息窗按发文频次列出的国家复制进Excel,获得近年来发文量排名前10 的国家列表(表1)。

从图1可以得知,十多年时间里,在乡村遗产旅游主题相关领域,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均有合作研究;英国除了与中国合作外,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的合作研究更频繁;澳大利亚则与马来西亚、德国有更紧密的合作研究。由图2 结合表1可以看到,中国近10 年的发文量是最多的,美国和英国是发表相关论文最早的,而西班牙则是国际上在该领域内学术影响比重(中心性)最大的。从图3 可以看到,中国在2011-2012 年间开始与加拿大产生密切合作,从数据库查询得知,这与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Geoffrey Wall教授与多名中国学者这方面进行合作研究、联合发文有着重要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看到,2009 年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最先开始该领域方面的研究,中国自2011年起,相关发文开始增加,现已成为SSCI和A&HCI数据库中有关乡村遗产旅游论文量最多的。相比中国的发文量27 篇,美国的发文量是18 篇,英国13 篇,澳大利亚6 篇。其中高性心(≥0.1) 的国家别为英国(0.5)、西班牙(0.44)、中国(0.33)、意大利(0.29)、美国(0.28)、澳大利亚(0.27)。中国虽然发文量位居第一但中心性却位居第三的事实说明,虽然我国在乡村遗产旅游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加,在国际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尚不如欧洲的英国和西班牙,中国与该领域研究中心性大的国家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图4 关键词共现

图5 关键词共现时区网络分布

2.3 关键词及学科分布分析

2.3.1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一般是从论文的选题、摘要或正文中提炼出来,能表达文章的核心主题的实质性词语。在CiteSpace中选择施引文献的 “keyword” ,每1年时间切片中排名前50 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图4)、关键词共现时区网络分布图(图5)、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关系图(图6)。图4结果显示N=109(109 个节点),E=498(498 条连线)。其中节点圆圈最大的前三个关键词是 “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 、 “tourism(旅游) ” 、 “heritage(遗产)” ,也就是该领域相关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将软件信息窗乡村遗产旅游研究关键词按出现频次排序,获得排名前10 的乡村遗产旅游研究关键词EXCEL 表(表2)。结合图5 和表2 进行进一步分析, “中国” 作为一个关键词从2011 年起进入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重点关注的视野;其他热点关键词 包 括 “landscape(景 观)” 、 “community(社 区)” 、 “heritage tourism(遗产旅游)” 等。进一步利用CiteSpace 的burstness 功能做2007-2019 乡村遗产旅游文献的关键词突变分析来洞察和捕捉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得到排名前15 位的被引剧增引燃关键词(图6)。从中可以看到,在2009-2014 的6 年间, “tourism(旅游) ” 是引燃关键词;2009-2012 的4 年间, “heritage tourism(遗产旅游)” 是引燃关键词;2010-2012的3年间, “landscape(景观)” 是引燃关键词;2012-2013的2年间, “heritage(遗产)” 是引燃关键词;2013-2014 的2 年间, “agriculture(农业)” 是引燃关键词;从2017 年起,在国际乡村遗产旅游领域, “attitude(在地居地的感知和态度)” 将是延续至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趋势。

表2 排名前10 的乡村遗产旅游研究关键词

图6 排名前15 的最强引燃关键词

图7 2007-2019 各学科相关发文量

2.3.2 学科分布分析

文献的学科分布能反应某研究领域高水平论文的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WOS 数据库学科发文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柱状图(图7)显示,在乡村遗产旅游主题相关研究领域,发文量前5位学科领域分别来自: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科学技术学、地理学、商业经济学,而艺术人文学科等其他学科排在第7 位。运用CiteSpace 进行发文的学科聚类timeline(时间线)分析,得到学科聚类共现水平时间线图(图8),表明 “乡村遗产旅游” 相关研究多是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在2010 年之前,环境科学、地理学、农业经济与政策、商业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较为密集且发文量大;但2013 年在乡村遗产旅游相关研究领域里出现的新兴热点方向 “绿色可持续科学与技术” 则与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交叉学科有更多研究上的交集。

图8 学科聚类共现水平时间线

图9 施引文献来源刊发文量

2.4 来源刊分析

根据WOS 数据库对2007-2019 “rural heritage tourism(乡村遗产旅游)” 主题相关的210 条文献来源刊呈现的可视树状图(图9),2007-2019 文献量排名前五的来源刊分别是:Sustainability(收录22篇),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收录16 篇),Tourism Management(收录14 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和Tourism Geographies(收录各9篇)。从中可以看出, “乡村遗产旅游” 与 “可持续性” 、 “旅游管理 “及 “旅游地理” 的关联度极高,与 “乡村” 的粘性也非常强(Journal of Rural Studies收录了8 篇相关论文)。

2.5 研究者及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2.5.1 研究者合作网络分析

为考察施引文献作者分布情况,在CiteSpaceal功能与参数设置区将Node Types设置为 “Author” 进行运算,得到发文作者合作关系分布图(图10)。图谱显示,2007-2019 年乡村遗产旅游领域的大部分文献都有合作作者,形成较稳定的合作研究团队。其中,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学院的Mitchell Clare J.A.挂名的论文达8 篇,是SSCI 和A&HCI 数据库中该领域发文最多的一位作者;而另一位滑铁卢大学的教授Geoffrey Wall,在2015-2019 年与中国学者苏明明、徐柯健等人合作,分别就中国江西三清山世界非遗基地[18-19]、广西大圩古镇和阳朔[20]、安徽河图镇[21]等地的乡村遗产旅游发表了4 篇论文,WOS 上的被引量分别是18 次、8 次、6 次和5 次。

图10 发文作者合作关系分布

图11 发文机构合作关系时区

2.5.2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将CiteSpace功能与参数设置区的Node Type设定为 “institution” 进行合作机构分析计算,控选择面板中layout菜单下的timezone,得到发文机构合作关系时区图(图11)。图中显示,近年来在相关领域里研究合作最活跃的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与中国人民学、中国地质大学合作紧密;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合作紧密;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与其他国家机构合作,近年来也有5 篇相关论文被WOS 收录;此外,广州大学和中山大学也与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机构合作,分别发表了2篇和5篇WOS收录的论文。可以看到机构间合作连线较简单,这说明在世界范围内, “乡村遗产旅游” 相关的研究合作还不太多,多渠道密集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

2.6 被引文献分析

从施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能总结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几年的研究趋势,而通过被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能获得该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发展脉络。2.1-2.5是对2007-2019年SSCI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乡村遗产旅游期刊论文施引文献的分析,下面,本文通过对被引文献的分析来探索该领域近13 年的研究基础和脉络。

2.6.1 被引期刊聚类共现

将CiteSpace 参数设置面板上的Node Types 设为cited journal,选择控制面板上layout 为timezone,通过计算,得到被引期刊时区分布图(图12)。将软件信息窗显示期刊按中心性强弱排序,得到前10 位被引期刊EXCEL 表(表3),发现Journal of Rural Studies、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的中心性分别达到了0.19 和0.17,且13 年以来,其中的文献不断被延续引用,说明它们是2007-2019 有关 “rural heritage tourism(乡村遗产旅游)” 主题研究方面较重要的关联性期刊,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受众面较广的乡村研究基础期刊。

图12 被引期刊时区分布

表3 中心性排前10 的被引期刊

图13 被引作者聚类共现

图14 被引作者聚类共现时间线分布

表4 2007-2019 相关文献中被引频次前5 位作者

2.6.2 被引作者分析

通过选择CiteSpace 参数设置面板上Node Types的Cited Author 进行运算,得到2007-2019 年乡村遗产旅游相关文献中被引作者的聚类共现图(图13),结合layout中的timeline呈现的时间线分布图(图14),以及按被引频次排序前5位的作者名单(表4),可以看到,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Richard Sharpley 教授是被引用频次最多的作者,他在乡村旅游方面做了较广泛的研究;其次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Michael C.Hall,他在可持续性旅游方面做了较多研究;还有英国社会学家John Urry,他在旅游方面关注游客与目的地居民的体验与感知。

图15 被引文献聚类共现

图16 被引文献时区分布关系

2.6.3 被引文献聚类共现分析

选择CiteSpace 参数设置面板上Node Types 的Reference进行计算,得到被引文献10159条记录;将控制面板的Node Labeling 设为15,生成被引文献聚类共现图(图15)和被引文献的时区分布关系图(图16)。结合被引频5 次以上被引文献EXCEL 列表(表5),并通过下载分析这8 篇高被引论文,发现2007-2019 年在乡村遗产旅游主题相关论文中被高频引用的文献多为乡村旅游案例实证研究,视角主要有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的感知(Karoline Daugstad[22],2008;Latkova Pavlina[23],2012)、乡村社区与旅游发展(Joseph E.Mbaiwa[24], 2010;Ming Ming SU[25],2014)、世界遗产基地对乡村社区的影响(Nicholas Lorraine Nadia[26],2009;Jimura Takamitsu[27],2011;Margaret Deery[28],2012;MaoYing Wu[29],2014)等,这些视角形成了近13 年乡村遗产旅游主题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支撑架构。

2.6.4 热点被引文献分析

运用CiteSpace 控制面板上的Burstness 功能,设置参数为25,对被引骤增排名前25 的文献作可视化运算,得到被引文献引燃图(图17),图上显示了2015-2016 年两年间被引激增的唯一一条文献记录,就是由挪威乡村研究中心Karoline Daugstad 于2008 年在《Annal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年鉴)》上发表的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景观探讨)”[22]。该论文从挪威乡村旅游出发,将原先从旅游策划者、游客和村民的角度来研究乡村旅游景观归结为 “乡村旅游景观的三维体系” ,即乡村景观的价值和必备条件、它在旅游中的带来的体验和经历、对未来开发前景的展望。文章指出,所有这些因素和条件虽然带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但是归结起来关心的焦点均指向:旅游带来的乡村景观变化和研究者们希望保留当地的食物及特产传统。此外,文章探讨了未来乡村景观研究切入点的转向,从原来 “某个特定角度” 转向 “多维感知和探索” 。

表5 2007-2019 相关文献中被引5 次以上的文献

图17 被引文献引燃

3 结论

本文借助CiteSpace 文献可视化计量软件,通过对SSCI和A&HCI数据库收录与 “乡村遗产旅游” 主题相关的2007-2019 年期刊论文进行文献量变化、研究国家/地区分布、关键词聚类及学科分布、热点关键词挖掘、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被引期刊聚类共现、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文献、热点被引文献等多维度的数据可视化分析,获得以下结论:

十多年来,国际上与 “乡村遗产旅游” 主题相关的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学界对乡村遗产与旅游的关注度在增加。但在世界范围内, “乡村遗产旅游” 相关的研究合作还不太多,多渠道密集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2011年至今,中国被SSCI、A&HCI收录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在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心性却位居第三,在国际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尚不如欧洲的英国和西班牙,说明中国需与在该领域研究经验丰富、影响力大的国家间加强研究合作。WOS 收录的大部文献都有合作作者,形成较稳定的合作研究团队。中国学者有待与国际乡村遗产领域的学者组建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持续性研究。值得欣喜的是,中国学者们已经在开始这样做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我国学者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Geoffrey Wall教授在中国乡村遗产旅游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持续性合作研究且发表了多篇WOS 收录的论文。此外, “中国” 作为一个关键词从2011 年起进入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重点关注的视野,说明中国的乡村遗产已成为全球乡村旅游研究热点。在国际乡村遗产旅游领域,2017 年起, “attitude(在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 成为热点引燃关键词,它将是延续至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趋势。

SSCI及A&HCI收录的现有相关文献多是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与环境科学、地理学、农业经济与政策、商业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频繁且发文量大。2013 年相关研究领域里出现 “绿色可持续科学与技术” 的新兴热点方向后, “乡村遗产旅游” 与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交叉学科之间产生了更多研究上的交集。被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高被引的前几位作者多为欧美学者,说明欧美在 “乡村遗产旅游” 相关领域方面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早。乡村旅游地在地居民的感知、乡村社区与旅游发展、世界遗产基地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等视角形成了近13 年乡村遗产旅游主题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支撑架构。归纳起来,国际上与乡村遗产相关的旅游研究已存在从单角度切入向多层面综合研究转向的趋势。

猜你喜欢
发文遗产聚类
遗产怎么分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千万遗产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