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0-05-20 07:55林悦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林悦

摘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制度设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坚实保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针对当前民生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民生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任务

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制度设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着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何由人民共享,是民生保障制度设计的重点,这需要明确的制度设计和具体可行的制度安排。

(二)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坚实保障

建立多层次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是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保障。紧紧抓住民生发展兜底线、补短板的部分,关注民生领域薄弱环节,织密群众民生保障基本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建设,推动民生事业高层次多样化发展,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以更好实现保障群众生活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统一。

二、当前我国民生保障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机制不到位,民生保障制度公平性有待提高。以教育资源配置为例。一是人群、校级之间均等配置机制不完善,学校之间实力差距仍然较大。名校的“虹吸”效应影响显著,占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保送生名额、优先录取等政策性优势明显。民办学校办学硬件设施较好,课程体系丰富,但学校收费相对较高,普通家庭负担困难。民办优质中学存在“掐尖”现象,通过“小升初”考试,将省内品学兼优的学生聚集起来,整体生源优势逐步向民办优质学校倾斜。二是地区、城乡之间均等配置机制不健全。乡村学校基础配套建设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对高质量师资引进力度有限,得到的教育资源和优惠政策少,优质生源获得比例较低。

(二)部分民生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立健全民生保障,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当前,部分民生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为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社会统筹是由单位缴费,是职工退休后基础养老金的来源。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成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当前只是权益记录,并非实际金额。实际运行中社会统筹账户不能足额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挤占“中人”“新人”的个人账户基金,导致部分省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三)部分民生保障制度、政策存在较大时滞或变化过快

制度从储备到制定出台,再到制定具体政策与政策落地实施,不可避免出现时滞。不同原因导致的制度、政策时滞的影响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如,各省市人才引进计划中待遇落实的时滞会影响新进人才工作的开展。有些人才引进政策中奖励资金从通知到评审,再到奖励需要时间周期较长,在这个周期中人才的工作内容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创业人才可能由于资金不到位而难以继续创业计划。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民生领域出台制度文件后,具体政策文件迭代出台、变化过快会造成公众预期不稳,出现由于不确定预期导致的恐慌心理及从众心理。

三、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

(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一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据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希望能够接受的培训内容包括就业前面试技巧、就业技能准备和新岗位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知识等。农民工已经不再局限于获得职业初期的就业技能,而是更加关注在职业发展中知识能力提升、掌握新技术及职业生涯规划,希望在职业不同阶段都能获得帮助。二是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民营企业和新兴企业能够大规模吸纳就业,政府应制定政策,对吸纳劳动力数量多的民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

(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體系

“十三五”规划中,教育质量提升被进一步确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崭新目标,要求在实现基本、初步的均衡基础上转向更高品质的均衡发展。服务全民,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体现公平性。终身学习,是指教育要体现持续性。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客观优势的显著需要。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决定》明确,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丰富教育方针。

二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办学硬件条件。调配优秀名校教师队伍到乡村学校进行中长期任教或交流指导,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以“名师工程”作为抓手,给予名师经费保障,在规定期限内帮助乡村学校带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实施校长等学校高级管理者的校际流动。有工作能力的高级管理者能够改变学校的发展面貌。因为开展“最美教师”“优秀一线教师”等评选,设立不同类型和层级的荣誉项目,既表彰特别突出的乡村教师群体,又关注到常年默默在一线奋斗的教师队伍。加大力度宣传国家免费师范生项目,采用政府补贴和社会资金筹集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园丁计划”,对家庭条件困难、有志教育事业、考上大学又愿意毕业返回家乡从教的优秀乡村学生,给予大学时期的学费补贴,签订毕业后返乡服务的协议。发挥乡村学校优势,开展特色教育。乡村学校可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找到优势,开设特色教育。

三是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具体说来,一要推进平台建设,在开展语数英等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开展艺术类、科学类和动手类课程,丰富乡村学校课程体系。二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应用区块链技术为群众建立终身学习教育档案,记录在不同人生阶段完成的课程及即将完成的教育,做到教育目标明确、教育计划完善、教育全过程可追溯、可控制。

(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覆盖全民,是要把更多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努力做到法定人员全覆盖。

一是健全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考虑筹集、给付和管理。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障计划。加快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发展。年金制度从价格干预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雇主配款和税收优惠的增加对员工计划参与率和储蓄的影响较小。因此,年金制度发展可以考虑从价格干预机制转向行为干预机制。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设定更灵活的待遇领取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筹资规模。构建自动加入机制与自动升级机制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发展方向。发展养老保险体系等第三支柱,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养老商业保险是长期投资项目,在确保养老商业保险投资资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保险机构要运用精算技术,使养老商业保险能够实现长期、稳健的收益。

二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2020年后,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将紧接着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个人或家庭的劳动力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虽能维持其食物保障,但无法满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狀态。未来开展扶贫工作主要导向: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后,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合理且符合中国实际的多维贫困判定标准。打牢民生保障制度基础,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以体现我国新阶段的“大扶贫”格局。

(四)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是坚持和完善卫生健康制度的总体目标,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保障和改善国民健康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使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得以实现。

一是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该《行动》分为关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几大部分,体现对生命不同阶段国民健康的维护。加强对人民群众生命全程的健康检查指导,包括新生儿健康筛查、0-3岁婴幼儿定期检查及防疫计划、学龄期青少年定期身体检查及定期防疫、成年人定期体检及健康指导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启动应急响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

三是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实现养老照料设施的分类管理。帮助老人常见疾病的康复埕疗,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在资金和人力上进行投入,建设养老机构。

猜你喜欢
基本公共服务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补齐哪些短板
搞好基本公共服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探讨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
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绩效测量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研究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影响要素研究
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