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

2020-05-23 08:46谭少华
中国园林 2020年4期
关键词:亲友城市公园邻里

谭少华

何琪潇

陈璐瑶

刘 李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总量增加、提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3%,达到2.41亿人。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4亿人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无疑会对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应对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老龄化健康问题。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衰退,增加了老年人躯体功能及相关障碍的风险(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受损);另一方面,退出职业生活后,社交角色丧失和社会参与度下降,易使老年人孤独、焦虑和沮丧,加重抑郁、老年期痴呆等慢性精神疾病的发生[1]。

图1 最受老年人关注影响公园交往活动的环境特征

医学研究证实,维持老年人的日常交往生活水平,不仅能提升社区邻里关系、增加社会认同感,对其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应对挫折和心理健康均起到重要作用[2]。老年人参加日常交往活动越多、面对生活越积极,越有助于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3],同时,交往中所产生的互为吸引和共鸣的内在感应,还有助于活跃气氛和提高愉悦之情[4]。由此可见,保持日常交往在预防和缓解老龄化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户外环境是提供老年人邻里交往机会、接触自然且保持身心活力的重要平台[5],尤其是城市绿地环境,具备缓解精神压力和促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社会功效[6-7]。对于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邻近住区的城市公园是日常交往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8]。设计优良的公园环境能增进老年人日常交往频率,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在学界引发了较多关注[9-11]。通过公园环境提升促进老年人交往质量,已逐步成为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领域应对老龄化健康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表明公园环境对老年人日常交往的重要性,对于差异化公园环境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公园内部环境特征对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的具体影响机制仍十分复杂,目前难以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本文基于重庆市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重点探讨城市公园内部环境特征对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的影响,成果可供后者借鉴。

1 研究基础

1.1 老年人日常交往特征

受衰老过程中生理机能和社会角色变化的影响,老年人①日常交往相比其他年龄层,突出3类交往特点。

1)渴望对外沟通。早已脱离原有社会人际关系,却依然眷恋社会交往。不论是独居还是和儿女共住的老人,白日长期独守住所的情况较多,加重了内心孤单和寂寞。外出遛弯便成为主要的日常交往方式,其实质反映出老年群体依旧渴望参与社会的强烈意愿,是引发个体交往活动发生的契机。

2)延续熟人联络。血缘和邻里关系是老人最宝贵的人际交往基础,也是日常倾诉的主要对象。现代居住环境转变,家人间聚少离多和邻里间互动减弱,使得老年群体愈加渴望与亲友的频繁交流。尤其是孙辈,对老年人日常活动影响极为重要[12]。该特征表现为老年人与亲友邻里的交往活动。

3)实现自我价值。长期生活经验和阅历赋予老人独有的知识储备,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退休后老人纷纷开拓出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愿意同趣味相投的同龄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13]。该特征反映出老年人以实现自我价值出发的强烈交往目的,反映在与同龄人志同道合的日常交往活动。

1.2 城市公园日常活动形式

笔者于2017年3月对重庆市鹅岭公园、龙头寺公园、鸿恩寺公园等老年人活动频率较高的城市公园进行了预调研。通过观察和行为注记方法获取公园老年群体21种常见的活动类型,结合其日常交往特征,总结为户外个体的交往、亲友邻里的交往、志同道合的交往3种类型及9种形式(表1)。

1.3 影响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公园环境特征

预调研中,笔者对公园内活动频率较高(每周3~5次)的86名老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运用NVivo 11软件的质性数据分析,通过转录和编码确定了最受老年人关注的影响公园户外交往活动的23类要素(剔除了与物质空间无关的7类要素,如“有无动物干扰”等)。进一步归纳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个方面的特征(图1)。

围绕老年人关注的5类环境特征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交往活动发生与这5类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安全性、私密感等空间因素是老年人选择休闲场所最为关注的因素[14-15];健身和休闲设施及服务供给状况与老年人活动成正相关,每增加一处健身设施,工作日和周末会分别增加3名老年人活动[16];活动舒适程度与居民满意度联系紧密,愿意在公园进行活动的老年人更倾向于舒适的物理环境[11];老年人对周围景观认知度较高,丰富的户外景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17];良好的文化体验和唤醒历史的记忆,是老人持续交往活动的重要原因。

2 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明晰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与日常交往活动的相互作用机理,本文以重庆2所城市公园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首先,基于预调研的分析结论,综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采用专家打分法两方面选取观测变量,即环境因子和活动因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群评价信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概念模型,量化分析评价信息,最终获取各因子之间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关系。

2.1 因子选取

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影响人群交往行为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借鉴与其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另外,结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及规划专业研究生组成的20人团队,给出各自认为影响大的环境因子,最终遴选出19类环境因子。预调研中获取的9种公园日常交往活动形式,作为公园中老年人的9类交往活动因子。

2.2 概念模型建构

借鉴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化分析的核心架构,进一步量化分析公园环境特征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影响关系。本文提出假设,公园环境特征对老年人交往活动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根据假设,初始概念模型如图2。

图2 公园5类环境特征影响老年人3类交往活动的概念模型

2.3 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为沙坪公园和鹅岭公园,两者均是重庆主城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且历史久远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公园活动类型丰富并且老年人到访量充足,十分满足本次调研所涉及的各种变量条件。调查区域距离研究团队工作地点较近,增加了多次往返的便捷性。

2.4 问卷量表设计与调查

问卷量表设计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进行测量,受访者需要对测量量表开发的观测变量进行评价。采用现场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每个公园问卷数量基本控制在180份左右,一共是380份问卷,以保证样本分布的合理性。调研时间选取2017年3—5月的4个周末,每次调研人数共8人。最终共回收调查问卷380份,剔除其中不完整和不真实的问卷29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为92.37%。

3 模型检验与结果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以克朗巴哈(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为主要检测方法来检测量表和数据的可靠程度。利用SPSS 25.0和Amos 21.0,采取68个小样本对问卷各量表进行预测试来分析各量表的可信度与相关度。分析表明,总量表的克朗巴哈信度系数为0.912,各潜变量系数均大于0.8,说明潜变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剔除 “K5”“S4”“E5”的CITC均小于0.5的标准,其余观测变量的CITC均满足标准,说明这些观测变量满足研究要求。

2)效度分析。

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为依据来证明量表的结构有效性。分析表明,KMO>0.7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表2)。

表1 城市公园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形式和特征

3.2 拟合度检验

从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标来看,CMIN/DF值为1.676,小于3的建议值;GFI、NFI、TLI、IFI、CFI值均大于0.9,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可认为模型比较理想,很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表3)。

3.3 实验结果

通过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城市公园环境特征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3条影响路径,分别为个体交往活动、亲友邻里交往活动以及与志同道合交往活动。通过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测量指标路径比较,来确定各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其中,活动空间适宜度是个体交往行为影响力最大的路径,设施活动便捷性是对亲友邻里活动影响力最大的路径,活动场地依恋感是对志同道合活动影响力最大的路径(图3)。

4 结论与讨论

4.1 相关性分析结论

5类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之间在0.01的置信水平上均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活动空间适宜性与活动设施便捷性(r=0.445)、活动氛围舒适感(r=0.480)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活动设施便捷性与活动景色吸引度(r=0.468)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活动氛围舒适感与活动景色吸引度(r=0.330)与活动场地依恋感(r=0.367)具有低相关性。

老年人交往活动与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之间在0.01的置信水平上均有显著相关关系。个体交往活动方面,活动空间适宜性(r=0.534)和活动景色吸引度(r=0.435)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亲友邻里交往活动方面,活动设施便捷性(r=0.475)和活动氛围舒适感(r=0.417)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志同道合交往活动方面,活动场地依恋感(r=0.445)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表4)。

4.2 影响程度分析结论

4.2.1 活动空间适宜性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影响

“活动空间适宜性”对“个体交往活动”的总效应最大(0.332),对“亲友邻里交往活动”的总效应最小(0.191)。独处老年人关注空间变化,亲友交往更关注活动本身。“场地私密度高K1”“场地有安全感K2”和“场地面积适宜K3”3个环境因子通过检验。其中,“场地有安全感K2”路径系数最大(0.872),反映出空间安全性对个体交往活动影响作用最大,与学者关鑫的研究结论相似[15],符合老年人心理特征,个人行动会避免不安全的环境因素。个体交往中静坐沉思(0.831)与观赏景色(0.827)的路径系数最大,略高于独自锻炼(0.782),反映出安全感对独处老人静态交往活动的重要性。

4.2.2 活动设施便捷性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影响

“活动设施便捷性”对“亲友邻里交往活动”的总效应最大(0.481),其次是“志同道合交往活动”(0.243)。不同于独处老年人,群体更关注活动设施的便捷程度。“服务设施数量多S1”“服务设施分布广S2”和“服务设施保养勤S3”3个环境因子通过检验。这些变量很好地解释了老年人对设施舒适性的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交往活动的差异程度。“服务设施分布广S2”对亲友邻里交往活动的影响作用最大(0.872),表明老年人更偏爱均匀分布设施,而非集中布置,尤其在亲友交往活动中。结伴锻炼(0.862)与熟人聊天(0.853)的路径系数略大于照看孙辈(0.814),这可能与调研时段常选在傍晚有关。老人更愿意选择在上午带小孩到公园玩耍。同样反映出,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会影响结伴锻炼交往活动。

4.2.3 活动氛围舒适感对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影响

“活动氛围舒适感”对“亲友邻里交往活动”的总效应最大(总效应0.513),对“个体交往活动”的总效应偏小(0.112)。活动氛围反映了公园管理水平,群体交往活动比个体交往活动更关注环境氛围的营造。“地形起伏变化大H1”“步道流畅可达H2”“环境卫生整洁H3”和“空间秩序感强H4”4个环境因子都通过了检验。“环境卫生整洁H3”路径系数最大(0.812),高水平管理和维护更吸引亲友邻里交往活动;其次,“步道流畅可达H2”的路径系数为0.803,高连通性和可达性的步道是促进老年人交往的重要因素;“地形起伏变化大H1”的路径系数较高(0.742),可能原因是重庆传统交往空间常发生在梯坎或街道台阶,地形起伏对本地老年人影响较小。

4.2.4 活动景色吸引度与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影响

“活动景色吸引度”对“个体交往活动”(0.313)和“亲友邻里交往活动”(0.303)的总效应接近。“景观丰富J1”“景观亲近J2”和“色彩饱和J3”3个环境因子通过了检验。“景观亲近J2”(0.894)相比“景观丰富J1”(0.762)和“色彩饱和J3”(0.783),对交往活动影响作用更大。总体上反映出老年人偏爱在交往活动过程中,亦能欣赏到优美的景色,近距离接触水体、花卉、草地等自然元素;单一的色彩容易让老人觉得乏味和单调,饱和丰富的色彩容易让老年人联想到生命旺盛。朴永吉等也发现,老人青睐于艳丽、视觉冲击强、易于视觉感知的色彩或色彩搭配[10]。

表2 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

表3 模型拟合度

图3 老年人交往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

4.2.5 活动场地依恋感与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影响

“活动场地依恋感”对“志同道合交往活动”的总效应(0.369)高于其他2种活动。场地的记忆和眷恋更能吸引以兴趣展开交往活动的老年群体。“文化活动丰富T1”“历史元素多T2”和“标识系统明显T3”3个环境因子通过了检验。其中,“文化活动丰富T1”对志同道合交往活动的影响作用最大(0.893),同时存在的广场舞、歌唱比赛、下棋打牌等文化活动,是拉近陌生人彼此关系的重要场所;“历史元素多T2”影响作用次之(0.782),历史元素会唤醒老人的记忆和熟悉感。与陌生人交谈(0.830)的路径系数最大,文艺互动与围观次之,常在公园的老年人也偏爱与非同龄人交流和沟通,沟通的主题大多围绕书法、歌唱等文化活动。

5 结语

面对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健康问题,社会各界人士应共同关注和携手努力。医学、心理学等领域在药物治疗、手术、心理疏导、术后疗养等方面发挥作用,是一种被动式的事后治愈;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等领域应重点关注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动式健康干预。通过公园环境品质的提升促进老年人交往活动的发生,其本质在于主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的活动空间适宜性和活动景色吸引度影响老年人的个体交往活动,安全感、景观亲近程度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设施便捷性和活动氛围舒适感影响亲友邻里交往活动,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环境卫生整洁程度等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场地依恋感影响志同道合交往活动,文化活动丰富程度环境因子影响程度高。当然,研究限于数据获取的主观影响,量表与问卷科学性仍有待加强,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改进。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释:

① 本文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且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遵循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年人年龄起点标准最低60周岁。

猜你喜欢
亲友城市公园邻里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霍比特人退下,霍克斯湾上场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