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及实践总结

2020-05-26 02:10梁晓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内角小组讨论三角形

梁晓明

一、《三角形内角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安排,《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小节教学时间是两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并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来看,编者希望能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多方式探究来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所以这节课适宜小组谈论探究式教学。

从表面上看,小组探究教学是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总结,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课堂的效率非常低下。要避免这种热闹但效率低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要付出很多心血去引导、去设计。在实际操作上,有同仁的做法是是先下发教学任务单,任务单里面有对整节课的要点的提问,让学生事先就这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来分享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是一种很具有操作性的做法,也很有效果。所以本课的设计参考了这个思路。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笔者还认为,探究式教学的内核应当属于生本教育,要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围绕学生,不但是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也要围绕学生的生活情景。当然,课堂上的发言主体应该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让不同意见的孩子能充分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教师应该挑起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添油加醋,让学生能在课堂进行剧烈的争论。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敲定了小组讨论探究式教学后,笔者决定让课堂上的内容能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确定了教学方法后的下一步,就涉及到时间安排,也就是准备安排多长时间来完成本小节的教学。在笔者看来,一节课时间确实不能完成整一小节的内容的,可是一节课时间只是用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一个内容,内容有点简单。所以在设计这一节课时候,除了探索内角和的内容外,还增加了一部分运用内角和性质的内容。这样设计,一方面是要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是趁热打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学到的这个内容能灵活的运用。所以在最终的课堂设计中,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时间占了大半时间,最后还有大概15分钟用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上。

教学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整个流程——探索的流程。按照本人的设想,整个探究过程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用一个争论或者说一个疑问来引发探索。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本人特地设计了一个环节——“我当大法官”,让孩子们感觉自己能有最终的判决权,而在运用的环节,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本人设计了一个侦探探案的过程,整个设计希望能把数学和情景融合一体,让孩子们在故事情景过程中,饶有兴趣的去学习去探索数学知识。

按照预想,在探究完三角形内角和之后,学生能进行简单的运用,也就是知道两个角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但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这个运用的题目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所以在运用这一层面,我增加了一个较为困难的题目,让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的兴趣。

此外,在导学案上,我还增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提前把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预练。当然,设想只是设想,一切还得看具体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计划里留有一定的机动性,只保证把“探究内角和”、“知道两个角求另一个角”这种基本的运用性问题解决。

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

全体同学口头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按角分为(  )、(  )和(  )。

(2)三角形按边分为(  )和(  )。

(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

(4)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故事引入

文具店的三角板“小板”说,别看我个头不大,可我的内角和跟其他三角形一样大!

深圳发展银行大楼的三角形“大块头”说.不可能,我的个头是你的好几倍,我的内角和肯定比你的大!

钝角三角形“钝钝”对大三角形大块头说,你就别吹牛了,你连一个钝角都没有,论内角和,还是我的更大!大块头生气了,和他们吵了起来,可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直为这个问题争吵。

同学们,为了让他们停止争吵,请你们来做一下法官,看看他们究竟谁说的对。

2.合作探究

(1)“我当大法官”。小组合作探究论,验证大、小和钝角三角形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每组同学派两名同学发言,第一发言人讲结论,第二发言人讲验证过程。已经发言过的同学在后面的探究中,不能再次代表小组发言。

我们小组的结论是:_________三角形内角和________。

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各小组的方法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

(2)“我当大侦探”

问题情境:三角形派出所接到两起报案说,通往多边形城的道路上有蒙面三角形拦路抢劫。

案件一、报案人只看到蒙面三角形的露出的两个角分别是70度和80度,顶上那个角被蒙住了看不清。

案件二、报案人只看到蒙面三角形露出的一个角是40度,但从形状可以看出是它有两条边相等,而且也不是钝角三角形。

同学们,请你来当一当大侦探,把作案的三角形揪出来。

每组同学派两名同学发言,第一发言人讲结论,第二发言人讲验证过程。

推断的结果是:

①作案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分别是____,做出这样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

②作案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分别是_______,做出这样推断的依据是:______。

(三)小组大比拼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邊形的内角和吗?

小组抢答。由组内尚未发言的同学答题。

(四)本节课内容小结

三、实践总结

(一)预设内容顺利完成,但提升型练习时间不足

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教学计划基本完成。从课堂发言讨论上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顺利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并且能利用这个结论来解答“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这类型的问题。但在第二个较为复杂的内容上, “三角形露出的一个角是40度,但从形状可以看出是它有两条边相等,而且也不是钝角三角形”,这个问题结合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且需要进行简单的讨论来排除其中的一种可能情形。只有个别孩子能把握住解题的核心。这说明了这个问题放在这个课时里并不合适,这个问题应该作为一个深度探讨的题目,用充足的时间来讨论。也说明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对学情的考虑不足。

(二)讨论时间安排不足,部分学生没能参与探索

小组讨论课在大班教学当中,能不能实现?这是笔者一直心有疑虑的地方。通过这节课,虽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但也说明了小组讨论课在这种大班教学中也能行得通。小组讨论行得通的前提是要事先做好讨论课的准备,比如说事先分组,要求提前预习,小组成员之间课前要有充分的相互了解等等。

同时这节课也暴露出最开始担心的问题——有个别同学,因为基础薄弱,没有办法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也许应该给更多的时间小组讨论,并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引导,让小组成员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课后评课时候,听课教师也指出了课堂中小组讨论时间比较紧,没有给足够的讨论时间,所以个别孩子没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此外,在小组讨论中还暴露出对学生的当堂指导还不够细致的问题——这也是因为设计的时候没有留有充裕的时间,反而增加了提升型问题所导致。

(三)讨论习惯尚未形成

因为学生很少会有机会上这种小组讨论课,还不习惯跟小组成员讨论,反而更多是在课堂上希望能跟老师讨论问题,或者说学生更多是直接向教师汇报想法。讨论的规范,需要多次的操练去熟知,也就是说要多些创造机会来上小组讨论课,让学生去适应上这种讨论课。只有熟知了规范,讨论课的价值才能凸显出来。

同时,因为讨论习惯还没有形成,导致一下放松让学生自由讨论,导致课堂纪律有些失控,并且部分学生讨论的问题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这也表明了,课堂教学方式要努力转变,要让学生形成课堂讨论习惯。

猜你喜欢
内角小组讨论三角形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