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融合乡土文化初探

2020-05-26 02:10吴秀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吴秀彤

【摘要】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杏坛逢简村拥有丰富的水乡文化,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其加以开发与利用。把水乡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水乡文化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兴趣遨游乡土文化海洋,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曾提出: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课本。”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众多农村小学投入到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的潮流中,而校园所处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资源往往被忽视。

在《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中提及: “自然风光,文物古跡,风俗民情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之一。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学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于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小学语文走在乡土的小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我所任教的逢简小学地处全国最美乡村之一——逢简村。这里地处岭南水乡,远离都市喧嚣,空气清新宜人,两岸古屋古树交错分布,石板小路纵横,如同世外桃源。逢简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便已有村民聚居。悠悠岁月,勤劳智慧的逢简村民辛勤地开拓家园,孕育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因此,我充分挖掘逢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丰润土壤。结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主题,在学生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对各地的民俗有一定的感知后,引导学生对逢简村的民俗进行挖掘和了解,开展以“知民俗、游逢简、做导赏”为步骤的“逢简水乡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知民俗,点燃学生兴趣

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把了解逢简水乡的民风民俗作为本次“逢简水乡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环节,设计了“逢简民俗交流会”课堂活动,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逢简民风民俗。

如今的逢简民俗文化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当我在课堂上播放一小段村里龙舟说唱的视频时,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不少学生是第一次了解,自豪的眼神仿佛道出了生活在逢简的骄傲。

接着,我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逢简民俗,并通过“交流会”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分享。学生们有的在网上搜索信息,有的去乡村图书馆翻阅书籍资料,有的更是走街串巷拜访村里的老艺人。这些原本已逐渐淡出学生心中的民俗,又再一次走进学生的视线中。学生们将文字资料和图片做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语文课堂变成热闹的民俗交流会,精彩纷呈。

老师的引导如同星星之火,龙舟说唱,咸水歌、八音锣鼓……一样样古老的民俗被学生们在课堂上再现风采,迸发出燎原之势。这些民俗文化或华丽精美或精彩刺激,在交流会中学生通过表达、倾听、沟通,逐步加深对自己生活的乡村的认识。

民俗交流会的举办让学生了解了逢简的民俗底蕴,对逢简独特的水乡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收集一整理一交流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让学生懂得如何用灵动的肢体语言和活泼的口头语言来抓住观众的眼球。

二、游逢简,体会水乡风情

光知民俗还不行,要体验逢简最“接地气”的水乡风情,一定要走出课堂,实地考察,深入探究。俗话说,知识的海洋源于生活的点滴,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逢简广博而深厚的乡土文化蕴含在一砖一瓦中。寻找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学的线索,让生活成为语文教材的补充,是教师必备的能力。逢简村的学生就生活在富含文化底蕴的水乡之中,这些古朴的古迹正是学生唾手可得的素材。

走出课堂,拥抱古迹,是深入开展“逢简水乡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途径。逢简的古迹如同繁星点缀夜空,不经意路过的一块石碑,轻轻踏过的石板路,树荫下的老房子,处处皆有故事。仅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古迹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该带领他们到实地看一看,讲一讲。

于是,我利用午读时间讲解“游逢简”活动计划,并带领学生们游览逢简。我们从校门口出发,一路探寻,最先映人眼前的是一间间宏伟的祠堂。我边走边介绍道: “据考证,逢简村内原有祠堂78间,现仅存祠堂19座。其中刘氏祠堂、梁氏祠堂、李氏祠堂是较具规模和影响的祠堂之一,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当学生在这些或端庄淡雅、或古朴大气的祠堂中穿巡,眼前的一切变成可体会水乡文化。水乡多桥,桥几乎与每一个水乡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去拜访每一座古桥。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这些桥,经历沧桑,支撑起逢简,更是滋润着逢简的水乡文化。

在游览过程中,学生们纷纷惊叹道: “这是明代的桥。”“这居然是宋代的牌匾!”这些村头巷尾的古迹,再次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孩子眼前。稚嫩的小手抚摸古老的石板,冰冷冷的古迹,在孩子的心中增加了温度和厚度。

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中,在课堂中学习语文是必要的,但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也是重要的部分。走进逢简水乡,拜访这些古迹,正是一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探索。学生们能看到美丽的景色,能听到自然的声音,能读到牌匾的文字,能最真实地感受到水乡的魅力。这样的体验是传统课堂的补充,是语文美感的一次综合提升,也是引发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的创新。

三、做导赏,细说美丽乡土

本次“逢简水乡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前期,学生们在举办“民俗交流会”中初步了解逢简水乡文化,活动中期我们在实地考察逢简水乡中,深入感知逢简古迹的历史底蕴,体会水乡风情。在活动前中期的基础上,我开始启动“伴你童行”小导赏员计划,培养学生去收集、整理资料,对水乡文化细嚼慢咽,品味生华。把美丽的逢简水乡作为学生做导赏的素材,让学生在做导赏员中对乡土文化进行在创造,从而实现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有效结合。在节假日的导赏活动中,学生拿着旗子,引领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漫游逢简水乡,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民风民俗,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他们在纯真朴素的语言中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逢简村的历史长河中自由畅游,浮想联翩。这不但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逢简的景点,更让逢简水乡文化得以传承。学生的一言一语中,乡土文化就如同纽带一般,串联起古代和现代两个时空,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就发生在此时此刻。

在景区内,学生们担当小小导赏员。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有的从自身导赏实践出发,有的以美丽景点为题材,有的以乡贤名人为蓝本,写出了一篇篇水乡导赏习作,装订成册,成为本次“水乡文化语文之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通过综合性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更丰富了生活体验,还让他们明白了知识就在生活中,从而引导他们把拓宽语文课堂,养成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作为语文老师,更应做独具慧眼的有心人,以乡土文化为切入点,突破沉闷的语文课堂,引入新鲜的乡土文化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如本次“逢简水乡文化之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水乡文化的指引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点燃。在兴趣的吸引下,收集资料,实地考察,交流讨论,发布成果,把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也使学生在感悟乡土文化中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斌.走进逢简[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叶丽峰.让水乡文化走进语文课堂[M].现代教学,2010(04).

[4]李先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J].小学语文,2017(zl).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学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