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话“活”起来

2020-05-26 02:10粱顺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小老鼠图画习作

粱顺宜

在习作的课堂上,当我刚指导完如何看图后,班级里的学生们个个显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然而,上交来的作文却不甚令人满意。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仅是画面的写实,毫无想象,聊无趣味。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画面中拓展想象,把画面里的内容写得生动呢?带着这个问题,通过平时的摸索和实践,我觉得“活”是关键。只有“活”得广、“活”得生动、“活”得自信,才能为“写”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图画存在于课堂内外,作文才能“活”得广

1.教材是宝藏,多挖掘。低年级的学生属于启蒙教育阶段,看图写话能力是他们往后写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基石。但这块基石却一朝一夕就能打好的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如果只是一周一两节的习作课,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对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师要在课堂内外都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部编版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插图,这些精美的图片其实都是课文内容的浓缩,学生们首先都会被这些图画所吸引,继而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老师利用这一点,可以让看图写话的教学在课堂上有无限的延伸,平常的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合理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乐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例如,一年级的课文《猴子捞月》中的两幅插图非常的生动,凝练概括了课文的故事发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孩子如何观察图画,猴子在干什么,它想什么呢,它们是怎样做的,让孩子说清画面上的中心事件,再结合课文生动、有趣的文字,让孩子慢慢摆脱在画面表层徘徊,一景一物流水账式的表述。

2.生活是土壤,要扎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神秘美丽的大自然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在看图写话的教学中,图片是写话教学任务开展的基础,而面对复杂的图片素材,教师的前期筛选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挑选的图片素材,必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有情感的触动和倾吐的需要。例如,在我发现班上有同学有踩踏草坪的行为时,我选择了一张《爱护小草》的图画,先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草坪,感受绿草如茵,让他们观察草坪中因踩踏而显露出来的地方。学生们通过这个直观的对比,心中皆有所获,当我展示出图片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在写话中畅所欲言。就这样让学生的观察从简单的图片延伸到身边由浅入深,把看图写话的内容写“活”了。

二、察言观色,“活”得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看图写话中的“看”就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引导他们思维的导向,但对于大部分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对画面的重点理解只停留在“静”,要引导学生把看图写话写“活”,教师就要激发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会对图片“察言观色”。

1.看表情,猜心理。图片是静止的,要想把人物写活,教师就必须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猫和老鼠》习作教学中,我为了让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到两种动物的表情上来,设计了“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这个环节,“小老鼠的样子可真有趣!比一比,谁的眼睛亮,都看清楚这只小老鼠正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小猫的样子是怎样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察主体更明确了,也更细致入微了。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察后,老师就可以进一步用追问法引导: “为什么小老鼠会这么害怕呢?它和小猫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当时在想什么呢?”而这一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孩子对图画“察言观色”,体会和顾及图中人物的感受、想法,要知道没有什么比心灵呈现,更让人觉得人物是鲜活。当孩子说出了他自己的理解后,老师就要让他写下这句话,这是孩子宝贵的言语材料和思维结晶。因此,严格说起来,观察不只是看,而是把体会、思考都结合起来。这样的观察才是有效的,才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整体能力。

2.把图画转化为表演。习作课堂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图画,我认为可以适当地降低孩子观察的难度,让学生合作把图片的内容表演出来,这样做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化被动为主动,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相互影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进一步观察图画,准确表达意图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步入想象的殿堂,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猫警长捉小偷》的图片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图片,看懂图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一起对图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设计想象。有的小组侧重猫警长和老鼠小偷动作神态的表演,卖力地展示出小老鼠的逃跑的慌张和猫警长愤怒的表情;有的小组侧重语言的表达,说出小老鼠的偷到东西的得意洋洋,逃跑过程中的求饶和被捉后的悔不当初。学生的表演使得图片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止到活动,里面的形象更真实,更生动。表演后,更要让孩子讲讲表演的精彩之处,追问表演者问什么要这样演?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经过交流、互补、合作,既激发了说写的兴趣,又提高了对图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自信, “活”才出色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着成功,渴望着被人肯定,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看图写话的课堂上,老师除了对优秀的学生鼓励和赏析,也更要关注对写话感到畏惧畏难的学生,学生幼小的心灵是最害怕失败的,为了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信和喜悦。例如在《小兔子避雨》的看图写话教学上,我为学生准备了两种不同的学习纸。

1.填空想像法

小白兔今天来到_________采蘑菇,突然________乌云密布,不一会儿________,小白兔很________这时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________当雨伞。就这样小白兔安全回到家,妈妈见了夸他:“________”。

2.串联想象法

结合图片内容,用上“乌云密布瓢泼大雨灵机一动夸奖”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实际是一个“扶放结合”的过程,填空想象法就是“扶”的形式,对于看图写话基础较差的同学,这种办法能指导同学打好作文框架,做到语句通顺、明白、完整,对于如何选择恰当的句式进行表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串联想象法是“放”开写的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写出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累积好词,激发写话兴趣。

无论是“填空想象法”还是“串联想象法”,都是有效的指导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发学习纸,即使是写作的困难户也可以做到“跳一跳,够得到”,降低写作的难度,培养他们的信心。在等学生写完后,我会在这两类作文中各挑选写的好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投影展示,请同学大声朗读好词佳句,突出表扬“表达规范或者有个性表达”的学生,因为他们把作文写“活”,让学生学习其中的闪光点。每个孩子的写作水平都不一样,老师要做的是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唤起他们写作的人气,一次独立完成的写作、一句赞扬、一句鼓励,都会使他们信心十足,敢于在看图写话上挑战。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直观思维认知的发展阶段,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要引导他们把习作写“活”,只有“活”得广、“活”得生动、“活”得自信,才能学生把写话当作一种快乐,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小老鼠图画习作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