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2020-06-03 09:23金忠秀
当代贵州 2020年17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春茶茶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金忠秀

700万亩茶园,唤醒了贵州无数个山头。粘虫板、水肥一体设备等在茶园随处可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精致加工厂设备等满含科技元素,为春茶采摘、生产打下基础,为茶产业保质保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青山绿水孕品质,科技支撑兴黔茶。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近日,针对水城县龙场乡水城春茶叶基地现阶段杂草萌发、病虫复苏的状况,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及其团队从以草治草、天敌繁殖、科学用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绿色防控方案。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了新动能,广大群众在快速发展的茶产业中获益。去年,贵州茶叶出口金额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全年贵州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4.5%,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即将面临终极大考。冲刺90天,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9+3”县(区)中,9个县有茶园,6个县是茶叶主产县。作为贵州省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茶产业正全力冲刺。

目前,全省各产茶区均已进入茶叶采摘、生产的黄金时期。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并开展省级茶产业专家服务春茶生产行动,将科技下沉到田间地头,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当下,贵州春季茶产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全面打响。

战春耕科技助力春茶生产

农村产业革命在贵州各地如火如荼推进。

700万亩茶园,唤醒了贵州无数个山头。粘虫板、水肥一体设备等在茶园随处可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精致加工厂设备等满含科技元素,为春茶采摘、生产打下基础,为茶产业保质保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贵定县178个智能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已投入使用,覆盖面积约1万亩,每亩可提高500元产值。该杀虫灯添加无线通讯模块,将杀虫灯的运行状态和采集数据实时上报云端,足不出户便可远程查看。

七星关区对已经成型的茶园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SC认证进度,确保茶园生产清洁化、产品市场化、品质高端化。全区绿色防控面积达10500亩。

晴隆县今年计划新植4 万亩茶园,同时配套建设15个初制加工厂和1个3000吨精制加工厂,目前正陆续进入设备安装调试。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前正值春耕重要时期,各地积极培训茶业科技技术人员。

黔南州通过提前开展茶园管护、茶青采摘、生产加工、绿色防控、疫情防控等培训,全面提升茶农技能水平。第一季度,该州累计开展技术培训45期,培训1578人次。

水城县南部园区紧扣“提档、增量、全利用”7字方针,发动各涉茶乡镇、企业、合作社组织开展双手采茶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手采茶技术。

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贵州山地茶园形成的天然阻隔、立体气候明显有利于展开规模作业。科技赋能茶产业,为今年的春茶生产赢取更多丰收,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后,贵州茶产业跑出加速度。

强保障专家服务送来及时雨

疫情之下,春季茶叶生产面临难题,为保障从茶园到茶杯过程中茶的质量安全,茶叶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将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3月25日,贵州大学茶学副教授尹杰在沿河自治县塘坝千年古茶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考察时,重点对古茶树加工中存在的色泽暗、香气低等问题做了详细分析。他提出古茶树不同于栽培茶园,针对古茶树茶青的独特性,加工过程中要控制摊放时间、减少摊放厚度、在理条前加入烘干工序等。

4月5日,贵州大学茶学院党支部书记牛素贞博士与茶学专业教师宋勤奔赴望谟县郊纳镇铁炉村的望谟八步古茶树种质资源繁育基地,指导基地负责人进行古茶树资源春梢发育情况调查并进行试制性采样,为后续选育八步古茶树优势资源奠定基础。

4月9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授金林红在织金县双堰街道桂花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发现茶园内黑刺粉虱导致的茶树烟煤病严重,表示将在此建100亩示范田开展绿色防虫技术试验,引导带动周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

“通过在茶园套种大豆、油菜等可降低除草成本。”“优化茶树空间分布,采取遵循生态平衡的有机化管理。”“新种茶树的幼龄茶园管护要特别注意。”专家团队为每个茶园提出因地制宜、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案并提醒投入产出比的计算,用最少的成本换最大效益。

据统计,截至4月10日,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分赴威宁、纳雍、榕江、晴隆、紫云、沿河、望谟、赫章、水城、七星关等28个茶叶产区开展茶叶科技服务126次,建设示范基地54个,线上线下培训4250人次,示范推广新技术189个,带动农户7031户。

重质量科技创新实现后发赶超

从茶园到茶杯,茶叶质量安全是首位。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贵州坚持做干净、生态、安全的茶。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授金林红在织金县茶园指导春茶生产。(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金忠秀 摄)

自2012年以来,贵州茶叶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情况检测中连续8年合格,居全国前列。这是贵州严守质量安全红线、严格质量安全管理的效果,也是贵州茶叶科技创新的结果。

“绿色、环保、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石,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金林红说,连续7年贵州茶园面积全国第一,创新当代黔茶科技,是成就黔茶产业从面积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的关键。

绿色防控创新,为干净茶保驾护航。在纳雍县雾翠茗香循环农业示范园区6950亩的高山生态有机茶园,3000多亩已经投产,茶农忙着采摘春茶。园区初步形成猪—沼(电)—茶(果蔬)—草循环农业产业链,以茶叶基地为核心、以沼气为基础、以畜禽养殖为辅助,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构建生态循环茶园。

品种培育创新,成就地方特色产品。在织金县,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凤凰山上试种奶白品种获得成功,如今已流转土地6000余亩,开始实施高山生态茶种植。近年来,贵州相继成功选育了“黔茶8号”“黔辐4号”等无性系茶树良种,丰富了贵州茶品种资源。

产品加工创新,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铜仁作为中国抹茶之都正在加快形成。随着茶叶产业链条的延伸,紫日科技、南方嘉木、陆圣康源等一批茶叶精深加工企业脱颖而出,开发出车用茶枕、茶籽油、茶酒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

…………

脱贫攻坚,产业强劲是根本;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就是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贵州茶产业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生态之美,借科技之力,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春茶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春茶不宜贪尝鲜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茶的箴言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