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女性意识书写

2020-06-03 04:02李瞻良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

李瞻良

【摘 要】《西厢记》《牡丹亭》《再生·缘》都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以女性为主角描述她们对于爱情和人生追求的不可多得的戏剧瑰宝。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温婉沉静,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坚毅勇敢,而陈端生笔下的孟丽君聪颖忠贞。本文主要以戏剧《西厢记》《牡丹亭》以及《再生·缘》中三位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说明了三位女性的遭遇和在戏剧中的形象,分析了其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和不同,并且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女性在自我意识产生后的抗争中面临的局限和無奈,最后讲述了三位女性意识觉醒在时代背景下的层层递进。

【关键词】传统戏剧;女性意识;女性作者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011-02

一、《西厢记》《牡丹亭》《再生·缘》中的女性形象

《西厢记》是王实甫所写的一部有关爱情的戏剧,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中国戏剧历史上少见的表达“两情相悦”是婚姻基础的作品[1]。在《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从小便接受着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 [2],然而,在内心里,她却不像是一位传统的深闺女子。这种矛盾在“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这样的规矩下变得更加深刻。正是在这样的矛盾点中,她遇到了张生,两个年轻人很快相知相许。然而,戏剧“赖婚”这一折的描述揭开了整个故事的转折,崔莺莺对于感情的追求也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不过,这种主动也是波折和委婉的。于是,在后续的“赖简”过程中,她明明期待着自己与张生的爱情和厮守,然而却在言语上仍然欲迎还拒。当红娘为她们两个人牵线传达消息时,她对红娘说“万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不过,当她得知张生因为对她思念至深,已经病到性命垂危之后,她在一个深夜里赶到张生处表达了自己对于张生的爱慕和关心。最终,两个有情人终于修成正果。

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也被称为《还魂记》,它讲述的是南宋时期杜丽娘的故事[3]。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一样,杜丽娘也是在深闺中被父母精心养育的女儿。在一次读书的过程中,十六岁的杜丽娘因为读到了《诗经·关雎》而触动情肠。一段时间后,杜丽娘因为感情求之不得的幻灭而病逝。临终前,杜丽娘嘱托母亲把自己葬在牡丹亭边上的梅树下。此时,书生柳梦梅准备进京赶考,在路途中偶感风寒于是住进了途中的梅花庵中。在这段时间里,他与杜丽娘的魂魄相遇,机缘巧合下,柳梦梅与道姑从坟墓里挖掘出了杜丽娘的真身,于是二人成为了真正的夫妻。柳梦梅赶考结束之后称自己是杜家的女婿。杜丽娘的父亲当时已经成为巡抚,听到这种说法和故事怒不可遏,认为柳梦梅的想法是痴人说梦。正在这时,柳梦梅被告知已经考中状元需进京面圣,于是杜巡抚请求皇上为这件事情定夺究竟。皇帝利用照妖镜为二人验明真身后,下旨夫妻相认成亲。最终,这段“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缘分迎来了美好的结局。

《再生·缘》是由清代两位女作家陈端生、梁德绳共同完成,它讲述了一对男女追求爱情的传奇故事[4]。这个故事中的孟丽君与皇甫少华两人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她们从小就是青梅竹马。然而,孟丽君的父亲孟士元在外征战失败,又被朝臣冤枉沟通外敌,皇上因此下令追查孟氏全家兴师问罪。在这样的环境下,孟丽君只能离开心爱之人并且乔装成男性模样逃出孟家。后来,化名为郦君玉的孟丽君凭借自己的努力得中状元成为当朝宰相。几年后,皇甫少华也成为武状元被皇上封为泾武将军征战岭南。在庆功宴上,皇甫少华与孟丽君相遇。遭遇了国丈和皇帝的阻挠后,孟丽君利用皇室内部之间的猜忌和矛盾取得了太后的信任,最后,由太后指婚,孟丽君和皇甫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

崔莺莺和杜丽娘都是被父母严加管教的深闺小姐,然而,崔莺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地位更加的稳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相府这样高贵的地位让她并不像杜丽娘或者孟丽君一样在情绪上对礼教有极大的排斥[5]。因此,在她最初的意识中并不觉得这种封建礼教是一种多么严苛的约束,她只是惆怅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因而,在《西厢记》的故事里,尽管有红娘的牵线,崔莺莺也几次三番推托和犹豫。崔莺莺的意识觉醒是朦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她来说几乎全部来自于自身对于爱情的向往

而杜丽娘与崔莺莺不同,她在闺阁中遭遇的是迂腐的父亲和教书先生。尽管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她却被要求着不能在自家衙门内随意活动。在狭窄的空间里,与其说唤醒她的是爱情不如说是“春色如许”的烂漫春光。她的自我意识并不因为一个人或者一段情而觉醒,而是对于内心渴望的肯定和接受。她认为“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6]。杜丽娘的身死代表着她的肉体已经脱离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她的复活代表着她当时已经从精神上肯定了自己。而后续的故事只是为了能够让这个过程变得圆满。比之于崔莺莺朦胧的觉醒,杜丽娘的自我意识更加符合人性和自我最求。

在《再生·缘》中,孟丽君和皇甫具有青梅竹马之情,和崔莺莺与杜丽娘不同,他们本应该获得完满的爱情。在戏剧中,他们爱情所面临的阻碍是外界环境里国家动荡的现实。在年少分离之后,孟丽君和皇甫并不像崔莺莺或者杜丽娘那样与自己的梦中情郎在感情上有过多的联系,相反,她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保全自身,奋发努力上[7]。这一点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可以说,这是女性抗争意识已经有了一定成果的体现,它已经不再局限于探讨情爱这些话题,女性的自我成就和自我满足也变得相当重要。

三、女性形象抗争中的局限和无奈

进一步深读这些传统戏剧,女性意识的觉醒实际上也面临着诸多局限和无奈。这种局限表现在崔莺莺身上是“母性权力”的不可置疑。在崔莺莺追求爱情的过程里,她考验过张生,拒绝过红娘,也冲破过外界的压力,但始终没有对自己的母亲产生过敌对[8]。尽管母亲几次三番阻碍了她与张生的感情追求,但是在《闹简》和《赖简》这两出剧里,她却将这种后果推给了红娘和张生去解决[9]。在父权社会的体制下,女性之间却无法更加团结,反而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同行压迫[10]。父权体制和封建体制对于人最大的束缚便是源于其内心对于这种制度的信服。尽管女性是被压迫的,但是如果女性自身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压迫甚至承认这种规则就是合理的,那么她们也就成为了维护这种规则的一员。

到了孟丽君这里,这种局限和无奈更像是一种讽刺。她经营成为了当朝宰相,有权利和地位傍身。尽管这样,她在婚姻嫁娶上的约束仍然没有从观念中被完全剔除。在面对皇帝希望纳娶孟丽君为妃子时,孟丽君的拒绝并不是缘于自己对于皇甫在感情上有多么浓厚的眷恋,而是遵循着女子应该从一而终不侍二夫的贞洁态度。尽管《再生·缘》中的女性意识比《西廂记》、《牡丹亭》更加明显,然而它仍然没能在意识上完全逃离礼教对于女性根深蒂固的影响。孟丽君以为自己的反抗是在挣脱皇权对于女性的压迫,但她却没意识到她用来逃脱这种束缚的武器竟然也是礼教对于女性的约束和规则。

四、在时代背景下,女性意识的发展

随着戏剧发展,这些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变得更加受到欢迎和引起人们的思考。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改变,戏剧中的女性自我追求已经有了一些改变。王实甫所生活的元代是一个已经度过了战火的时期。于是,他更加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和追求。而汤显祖明代的万历年间,当时的朝廷被小人和弄臣所把控,他因此放弃了做官,把对于人和社会的矛盾通过戏剧来表现。而陈端生和梁德绳两位女性作家则更多的把目光放在了女性本身。从元代《西厢记》到明代的《牡丹亭》再到清代的《再生·缘》,女性角色的觉醒和抗争变得逐渐递进。崔莺莺的觉醒隔着一层欲迎还拒的面纱,杜丽娘的抗争开始揭开真实的自我,而孟丽君的奋进体现着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追求。在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下,我们能够看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所做出的抗争也变得越加深刻。从扭捏的等着人来解救,到坦诚内心的渴望,再到主动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女性的经历和故事一步步的走向意识觉醒的新境界。另外一方面,《再生·缘》与另外两部戏剧不同的是,女性作家所描绘的角色显得更加的具有自我意识,人物形象也更加的丰满。他们笔下的女性不仅仅追求自我的感情,同时还能独立地解决自我困境。在她们笔下,女性逐渐摆脱了符号化的描述,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表现形式上,从最开始传统的戏剧舞台,到全女班表演的越剧作品的诞生,更多的女性能够在戏剧领域展示对于女性的自我理解。这都说明这些女性形象已经不断的深入当时社会人们的心中。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再到孟丽君,女性自我意识在戏剧表演中逐渐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总之,这三部戏剧作品的故事有许多类似之处,比如对于爱情的追求和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其主题也都是年轻的女性反抗封建体制下家长、礼教以及意识形态对于她们的束缚,但每一部作品里鲜活的女性形象却各不相同。在这个过程里,她们从意识上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觉醒,并且用行为对一直以来约束自己的外界规则做出了反抗。尤其是两位女性作者对于《再生·缘》的描写,更加深邃地描摹了一个女性形象,使其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这实在是女性形象在戏剧中的一个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强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命运书写——以<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2):44-47.

[2]常民强,常怡明.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4(6).

[3]孙雅琼.<西厢记>与<牡丹亭>之爱情观比较[J].语文学刊, 2013(17):90-91.

[4]周倩.女性意识的觉醒,对越剧<再生·缘>中孟丽君形象的再认识[J].中国戏剧,2018,738(11):53-56.

[5]王妍.<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之解读[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47-50.

[6]张正显,姚秋霞.<西厢记><牡丹亭>到<红楼梦>爱情主题深化及不同[J].鄂州大学学报,2015(1):60-62.

[7]赵咏冰.带着脚镣的生命之舞--从<再生缘>看传统中国女性写作的困境[J].明清小说研究,2007(2):244-256.

[8]张正显,姚秋霞.<西厢记><牡丹亭>到<红楼梦>爱情主题深化及不同[J]. 鄂州大学学报,2015(1):60-62.

[9]杜萱.女性意识觉醒之比照分析——<西厢记>与<牡丹亭>女性意识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27-28.

[10]白水纪子.中国女性的20世纪:近现代父权制研究[M].尹风先,关豪(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1-144.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论《致橡树》中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