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0-06-04 21:41肖生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肖生波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加强素质教育之外,还需要教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部分教学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明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学高年级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23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学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信心。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要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不断优化创新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素质

教育。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指的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新颖独创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常常打破常规,以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思路决定出路,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求异”思维来正确看待客观事物,使得学生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能够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现象。

为了避免学生形成固有思维,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从反方向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势在必行。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性的思维来看待并解决具体问题,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有意识地探究问题,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整合有效信息,进一步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教学方向和阅读目标。教师更加注重对文章的内容、写作结构以及写作特点等知识的教学,而对于作者创作的背景和写作经历只是略讲。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这些教师的教学过于表面,难以解决学生的问题。

一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当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他们在阅读时出现很多问题。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能够灵活分析,有效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层面入手,优化教学方式。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应该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内容设计

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而有余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课外拓展知识。而针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避免使用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教学模式,而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和探究。

例如,课文《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文章是以“桂花雨”为题目,把“桂花香”作为线索,描述了家乡桂花飘落时的情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且能够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有效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分析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目?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雨”进行有效联想,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再引導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以此全面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知识的探究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课堂模式中,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加强对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帮助他们理解语文知识,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对《刷子李》的教学中,“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模仿示范,引导学生想象“刷子李”刷墙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我们知道了刷子李是一个粉刷技术非常高超的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这一点了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找,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开展教学创新,不断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相应的课件下发到班级群中,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说一说本组的情况。

例如,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影片,了解鲁滨孙的故事。在看视频时,学生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他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主人公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勇敢的生活态度。教师还可以借助交互式白板,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了解名著的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中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渊(小学版)》2019年第5期。

[2] 陈红《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读写算》2018年第26期。

[3] 宗明娜《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