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洒满心田

2020-06-08 10:28王蓉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对策

王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再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是希望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社会与家庭带来的压力,往往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中职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探究了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關键词:职业院校   心理问题   对策

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中职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比20%,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比3%~5%。现如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不得不进入中职院校,有的学生是被父母强迫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因此,这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较差、基础知识较弱、缺乏学习的动力、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等问题。

成为班主任的第一年,在十一长假后,副班长小杭和她的室友急匆匆地来找笔者,说宿舍的东西被盗了,宿舍里的零食全部不见了,甚至激动地说有证据能够证明是李某偷的,而且她是一个“有案底的人”,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惊讶。为了立马平息她们的愤怒,笔者让她们回教室冷静一下,看看事情是否有误会,因为在笔者的印象中,李某是一个文静、朴素、不爱说话的女生。

笔者打算放学后找李某谈一谈,但到中午时,就接到副班长小杭的电话,说李某已经承认了。于是,笔者赶紧来到宿舍,看到李某瘫坐在地上,神情呆滞,这让笔者顿时感到不知所措。

对于刚刚担任班主任的笔者来说,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询问有经验的系部主任。于是,笔者拨通了电话,系部主任让笔者不要慌张,先联系一下李某的家长,然后让家长来学校一起解决这件事情。

于是,笔者一边联系家长,一边把李某搀扶起来,与她谈谈事情的来龙去脉。李某告诉笔者,自从她来到中职院校后,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差生”,开始变得不爱说话,慢慢地开始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这是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这些东西,就是想去拿,她也希望自己可以改变,希望所有人可以再给她一次机会。

通过系部主任和家长的协调后,大家决定再给李某一次机会。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学校心理学教师对她进行心理疏导,笔者希望她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不负所望,通过心理教师的指导,李某在自我调整后改变了以前的坏习惯,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大家看到了她的认错态度,慢慢接纳了她。现在,李某不仅在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了,性格还变得开朗了。

一、中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1.自控能力弱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明显的情绪极端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稍微遇到一点刺激就会爆发。

2.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部分教师过分关注成绩,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有的学生很聪明,成绩很好,但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就自暴自弃,放纵自己,严重的可能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导致产生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心理扭曲,强烈的嫉妒、狭隘、孤僻心理让他走上犯罪的道路。

3.强烈的自卑感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他们往往受到一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这让他们觉得进入现在这个学校是没有前途的,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4.交际困难

中职学生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第二,生活自理能力差;第三,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自闭现象,不愿与人交往,孤僻,不合群,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从案例中笔者明白了心理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班主任应引导学生不要因为小事就不重视,不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班主任应不断地探究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总结经验,使学生健康成长。

1.校园环境熏陶

要想营造充满生机的教学氛围,中职学校就要改善校园、班级、宿舍环境的设计,因为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会时时刻刻感染学生,在无形中让学生接受心理教育和心理熏陶,从而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2.课程融入心理教育

班主任应以德育课作为主要渠道,融入健康、正确的思想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重、自爱的价值观。要想毕业后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室进行视频的播放和讨论,以此来感化学生。

其实,在备课时,各学科教师都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心理教育的内容。如在专业课教育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职业道德教育的知识;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加入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美术、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增强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增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

从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因为学习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所以心理问题成了年轻人的通病,中职学校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放松自己,畅谈自己的心理矛盾,讲述苦恼,从而总结自己的心病。在中职学校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后,心理咨询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心理疏导。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对于教师的批评也愿意自我反省。不仅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以便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沟通。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对学生关爱的心。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从而认识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如教师要帮助特困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胆子小且不善言辞的学生,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多锻炼,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

其次,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些学生也许成绩平平,也许外表平凡,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快乐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最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教师不应斥责,而是更多的关心、宽容和理解他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5.家长配合引导

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单一的靠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最了解学生的是家长。因此,班主任要告知家长,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家长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用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班主任应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采用电话交流、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达到家校合一的目的,一起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接受正确、健康的价值观理念。同时,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消除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家校合一,对学生进行正確的心理引导,达到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最终目标。因此,青年班主任要积极探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最终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万胜湍.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对策[J].河南教育,2012,(45).

[2]谢峰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教育对策[J].学习札记,2008,(51).

[3]陈德福.论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德育纵横,2018,(162).

[4]徐晓沄,徐晓琳.高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3).

[5]鹿秀娟.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6]殷俊.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8,(12).

[7]蒋少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7,(14).

[8]刘璇.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2).

[9]李秋实.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职业,2017,(10).

(作者单位: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对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