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

2020-06-08 10:28肖茜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必要性高校策略

肖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只教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   心理学教育   必要性   策略

社会压力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但是人们把关注的重心放在成年人的压力上,没有关注学生的压力。其实,学生的压力并不比一些成年人小,如今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更是日益严重。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心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存在的问题,虽然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学专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学教材都过分注重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僵化,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其次,心理学内容比较刻板,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学生觉得它仿佛是一个全新领域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素养等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必要性

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到的基本上都是理論知识,能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而能接触到的法律知识也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堂,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法制观念非常薄弱,这也是导致现在大学生不良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际关系,许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问题,究其根本,是人际关系造成的。

三、加强高校心理学教育的策略

1.合理开设心理课堂

高校仅仅只设立心理咨询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设立心理课堂,对学生开展集体性和个体性的心理教育,以避免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除此之外,课后的心理追踪调查也极其重要,通过调查问卷或者教师上门解答的方式,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除了面对面的咨询,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开展线上咨询,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难题。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学课程都是公共选修课,但是由于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门学科,所以学生可能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教师的专业性不强,这些都会影响高校心理学教育的进程,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心理学课程,增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高校也可以将心理教育与其他必修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

3.创新心理学教育模式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法很难满足现代心理学课程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创新心理教育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建立心理档案

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心理档案是一项崭新的内容,但在心理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档案主要是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教师通过不定期地对学生测评心理,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运用温和且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心理档案资料,保证心理档案的绝密性,增加学生对心理档案的信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当前国际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冬云.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探讨[J].中国培训,2016,(20).

[2]蔡春燕.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3]贺文雅.探讨高校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改善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必要性高校策略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