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制作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研究

2020-06-08 10:28倪辰怡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探索

倪辰怡

摘要:高校课程的教书育人作用,不仅体现在增加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方面,还体现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方面。因此,教师除了要巩固传统思政课程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之外,还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明确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微电影制作等影视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挖掘思政内涵,以期培养优秀的新媒体行业接班人。

关键词:微电影制作  思政改革  探索

关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上海高校经过不断探究和创新,走出了一条“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新思路,首创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创新理念,构建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教育课在内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微电影制作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专业课教学改革

为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高校需要在专业课教学改革中明确微电影制作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挖掘德育内涵,融入思政元素。

微电影制作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在影视制作方面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结合影视制作学习的各类经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技能,把学生的创意和想法运用到剧本的构思中,从而制作出优秀的学生微型短片。

在微电影制作课程思政改革理念下,高校要结合微电影制作课程的课程价值,进一步优化和反思课程的定位、作用和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课程中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比起培养影视制作高技能人才,高校更应该培养思想端正的影视媒体行业储备人才,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传播正能量做出贡献,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主流思想,且积极向上的微电影作品。

1.微电影前期创作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思政改革中,高校应明确学生在思想上的培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前期剧本创作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提升作品的内涵,把握正确的影视作品创作方向,并通过制作微电影作品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人格。

另外,在教师和教材的正确引领和指导下,学生可以结合时下新兴题材和当代年轻人的流行趋势,分析和构思作品主题,把握作品内涵,在作品中体现自己对人、事、物的理解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发现真理的能力。

2.作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观摩和分析经典影视作品,学生在学习创作手法之余,可以将作品中体现的孝心、爱心、善心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进行艺术表现和传承。

如2019年热映的动画版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人物角色性格、环境场景设计、画面风格、视觉呈现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二度创作,但它本身所要传承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亘古不变的。如果学生作品中渗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品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

3.把握社会主流思想,谱写新时代中国梦

在很多情况下,影视作品的构思来源于创作者的理想,在社会主流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走向。因为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孕育一部影视作品是学生实现梦想的过程,无论是解决技术上的难关,还是达到意识形态上的延伸,都是一种收获和一段经历。学生将新时代的社会主流思想化为可视化的影视作品,可以为谱写新时代中国梦贡献年轻的力量。

4.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微电影制作实践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社会责任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热爱劳动、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等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

此外,教师要规划学生的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工作方法,用实际行为检验育人效果,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和行动上的基础。

5.在课程考核中加入对主题思想的评价

微电影作品最终的得分不应仅仅考核技术指标,还要把握政治的正确方向。从前期创作到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各個环节,学生应实时把控作品的质量,将中心主题思想体现于成片中。

此外,教师应把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思政改革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把原先指标化、机械化的课程考核转变为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思想内涵的方式,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微电影制作课程思政改革的特点

对于在思想上充满可塑性的年轻学生而言,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网络既是工具,又是诱惑,尤其是如今较火的各类短视频网站,这对于影视行业,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是机遇,但学生也要懂得创作的度,社会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平台,学生就是内容的制作者和供应者。如何制作出适合主流大众观看的正能量、高质量影片,不仅是教学目标,还是培养方向。

高校可以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把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主流社会思想。

目前,文化产业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发展迅猛,影视行业更是一直处于本领域的前沿,它携带了传播思想的属性,为大众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和娱乐信息。在微电影作品的创作中,学生更应该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优秀文化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种,认真考虑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和深入性,细致地分析学生的特点,抓住育人的关键要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思想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成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倪成伟,吴庆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7,(37).

[3]李玉冰.高校思政教育运用传统文化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9).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猜你喜欢
探索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