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黑釉茶盏

2020-06-08 09:58张润平
收藏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盏木叶美术馆

张润平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原产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江南和西蜀一代逐渐流行。唐代时期,陆羽《茶经>中详细记载了“煎茶法”。至晚唐又兴起了“点茶法”,即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碗,再持瓶向碗中注水冲茶。北宋时期点茶之风盛行,而煎茶已不多见。无论煎茶还是点茶,均需将茶饼碾末,而直接持而饮用的茶具是碗,宋人则将之称为“盏”。宋代烧制黑釉瓷茶盏的窑口较多,本篇介绍宋代福建省建阳窑窑口生产的黑釉建盏和江西省吉州窑生产的黑釉木叶天目茶盏。

一、建盏品种

建盏制作,釉料配方独特,窑变后会显现出不同斑纹和色彩。建窑在平常窑温下烧造均是普通品,只有在非常高温条件下才会出现神奇的曜变,有兔毫条纹、鹧鸪斑点、珍珠油滴斑、曜变天目等名品。兔毫条纹中有金毫、银毫、柿红、乌金等呈色。油滴、曜变天目中晕斑五彩纷呈,变化万千,犹如璀璨的星空,绚烂精妙。

日本学界称宋代黑釉类瓷为“天目”。镰仓时代(1192~1333),日本僧侣来到浙江省天目山学习佛教,非常喜欢建盏,把一些建盏当做宝贝带回日本。因取自天目山,日本人称之为“天目茶碗”。

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圆形斑点,二是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无比奇特。因黑釉面上受窑变的作用,產生了大大小小的圈形结晶斑点,由于斑点周围有一些蓝绿色的光环,曜变天目是根据光线变化的反射方向而改变其颜色,若垂直观看,斑点成蓝色;若斜着观看,其斑点成金黄光折,日本人称此类盏为“曜变天目”并列为国宝。这种曜变天目在陶瓷史上也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珍品,因为是从数十万个或百万个黑釉中偶然产生的稀有品种,是自然的窑变所形成,绝非人力所为。传世建盏日本收藏最多,被誉为“天下第一”的神品。目前已发表的三件宋代建窑曜变天目茶盏分别收藏在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大阪藤田美术馆,被当做神品,定为日本国宝,永不出境。每10年才展出一次,颇为神秘。去年大阪藤田美术馆展出了镇馆之宝曜变天目茶碗。日本MIHO(美秀)美术馆收藏一件建窑彩色油滴天目茶盏,也可称为曜变天目,虽未被定为国宝,但也为彩色油滴天目中难得的佳品。据日本《大正名器鉴》中共列举了六件曜变天目作品。下面本文就重点概述并梳理一下建盏珍贵品种。

1.兔毫茶盏

建窑黑釉兔毫纹盏(图1),南宋,高6.8、口径11.3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胎呈黑色,胎体较厚,盏施赭黑色釉,里施黑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较厚,釉中呈现出丝丝酱色条纹,俗称“兔毫纹”,是因釉中结晶而呈现黄色或白色毫纹而为世人所珍爱。

宋金时期,河南、河北、山东、江西等地都烧兔毫盏,其中以建窑所烧的“建盏”最为著名。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提及: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苏东坡诗云:“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陆游诗云:“活眼砚凹宣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这都表明建盏是最受宋代文人珍视的品种。日本将兔毫纹盏称为“禾木天目”。

2.柿红茶盏

建窑柿釉天目盏(图2),南宋,高6.4、口径13.1厘米。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通体施柿釉,施釉不到底。釉色光润,釉层较厚,胎黑粗厚。

宋代定窑、磁州窑均生产柿釉瓷,产品稀少,质量高。建窑产柿红茶盏少见,也很宝贵。

3油滴天目茶盏

建窑黑釉油滴天目茶盏(图3),南宋,高7.5、口径12.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国宝。盏施黑色釉,里施黑釉,黑釉中有油滴斑纹,如珍珠般璀璨耀眼。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釉色光润晶亮,胎体厚重粗硕,呈黑色。

油滴斑的产生,是因黑釉在烧制过程中出现气泡,釉中铁的氧化物晶体密集在气泡周围的缘故,其光泽如珍珠般美丽。除建窑外,北方如山西磁州窑系、陕西耀州窑等地也烧黑釉油滴、鹧鸪斑纹盏,胎体为灰白色或酱色,质量不及日本藏珍珠状油滴天目建盏。

建窑黑釉油滴(鹧鸪斑)天目茶盏(图4),南宋,高8.1、口径19.7厘米。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斗笠式,敞口,斜壁,圈足。盏施黑色釉,里施黑釉,黑釉中有油滴纹,如珍珠般晶亮。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黑釉中也有油滴纹,釉色光润晶亮,釉滴较大,似鹧鸪斑状。此盏造型优美,胎体厚重粗硕,呈黑色。器身布满银色油滴状鹧鸪斑块,璀璨绚烂,蔚为壮观。

4.曜变天目茶盏

建窑黑釉曜变天目茶盏(图5),南宋,高7.2、口径12.2厘米。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国宝。盏施黑色釉,里施黑釉,黑釉中有斑块状曜变斑纹,不规则圆形外闪耀着蓝、紫、黄、白等色彩,有蓝色辉晕光,犹如北极的夏夜天空星河,也有陨石坠落之感,充满了梦幻的色彩,璀璨夺目。被日本人比喻为“碗中宇宙”。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釉色光润闪亮呈曜变色。胎体厚重粗硕,呈黑色。

这件建窑黑釉曜变天目茶盏,是现存曜变天目茶盏中最美丽的一只,堪称奇珍。范仲淹用“金黄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来形容此盏,恰到好处。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 “曜变为建盏中之无上之品,非此世上之物也,黑底中透出浓淡琉璃,七彩变色美丽如锦”,对建盏给予最高评价。

建窑黑釉曜变天目茶盏(图6),南宋,高12.1、口径6.6厘米。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国宝。盏施黑色釉,里施黑釉,口沿呈星点状黄褐色,黑釉中有圆圈状曜变圈点,圆形或椭圆形外闪耀着浅蓝、紫和白等色,犹如夜晚银河,繁星点点,变幻莫测,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釉色光亮,因釉质较软,釉面有使用痕迹,胎体厚重粗硕,呈黑色。

大德寺是日本极为出名的佛教禅宗寺院,位于京都,历史悠久,创建于1325年。该寺建立之后百年,曾因战乱损毁。大德寺的龙光院,是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1568~1623)安葬之所,供奉有黑田氏历代牌位。此盏据传为明朝万历年间传到日本,龙光院初代住持江月宗玩(1574~1643)从父亲津田宗及(?~1591)处继承后,再也未曾易主,成为龙光院镇院之宝,至今已作为佛器被供奉了400余年。

建窑黑釉曜变天目茶盏(图7),南宋,高6.8、口径13.6厘米。日本大阪藤田美术馆藏,国宝。盏施黑色釉,里施黑釉,曜变斑密布,黑釉中有不规则的蓝、黄、白圆圈纹,圆圈纹外闪烁着一团团碧蓝、紫色条纹,犹如北极的夏夜天空星河,像流星雨坠落在地球上,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釉色光润闪亮呈曜变色,胎体厚重粗硕,呈黑色。

曜变天目茶碗属于南宋的孤品,烧制难度极其高,对窑内的温度把控非常严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失败。且“曜目”属于窑变现象,窑变本就是偶然性现象,做出这样绚烂如宇宙的窑变现象,偶然性更大。

建窑黑釉(彩色油滴)曜变天目茶盏(图8),南宋,高7.1、口径12.4厘米。日本MIHO(美秀)美术馆藏。盏施黑色釉,里施黑釉,黑釉中有星点状蓝、绿、粉、白圆圈纹,圆圈纹外有晕色,呈现浓淡不一的琉璃色星纹,也称为彩琉璃,是由釉中结晶体在烧制过程中所致。外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釉色光润闪亮,形成釉滴斑。胎体厚重粗硕,呈黑色。

此器原是由已故的佛次郎氏收藏,他是前田利常之后,加贺一前田家传下来的名品。此器是一件流传有绪、发色鲜艳且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建盏的重视。

建窑黑釉曜变天目茶盏(图9),南宋,国内仅存残件。高6.8、口径12.5厘米。盏里施黑釉,圆形斑点外,有大片蓝紫色耀光,像是深夜里的星河,璀璨耀眼。此残盏2009年出土于杭州东南化工厂遗址,2010年入藏杭州古越会馆。这只盏虽残破,但其珍贵的曜变幻彩,甚至超过日本所藏。

二、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天目茶盏

遗址在江西吉安的永和窑(吉州窑)也是南宋黑釉茶盏著名产地。名品有玳瑁釉、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等,也为南宋茶盏中精品,在日本也受到青睐。

吉州窑木叶天目茶碗(图10),南宋,高5.3、口径14.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通体施黑釉,釉质温润,碗里侧釉下有一片木叶纹。造型秀巧,构思奇特。

这件木叶纹盏,制作工艺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然后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上施一层淡釉,再把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成为木叶纹。经过1300度高温之后,这片桑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形体、脉络纹样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木叶盏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传世品极少。虽然现在攻克了烧制的技术难题,但是成品很像工艺品,缺乏古意。因此,这件木叶天目茶碗是非常宝贵的珍品。

从南宋时期开始,天目木叶盏就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件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已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常年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展出。此外,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收藏一件木叶天目盏,并称其为“世之神器”。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吉州窑木叶天目茶碗(图11),为养德堂珍藏,为南宋木叶天目盏之佳作。

南宋时期,广东陶瓷與越窑青瓷输出明显变少,市场份额被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福建德化窑白瓷和建窑黑瓷取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与福建窑场的青白瓷质量上有不小的差距,说明这一时期的陶瓷海外贸易已开始针对不同阶层的供给对象进行组合行销。白礁一号沉船发现黑釉盏2000多件(片),日本本土也发现来自大量闽江流域建窑系民窑的产品,茶具的输入已经深入到日本的各个社会阶层。而黑釉建盏茶碗,是海上贸易中日本主要的需求之一。

(责任编辑:田红玉)

猜你喜欢
建盏木叶美术馆
建盏谣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梅大圣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盏中,木叶似小舟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