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微信”

2020-06-09 12:04杭海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沟通策略师生交流

杭海

摘 要: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与学生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如何通过交流获得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作者通过实践,采用“作业本微信”的方式进行沟通,激发了学生的交流兴趣,增强了师生交流的实效。文章简要分析了“作业本微信”沟通策略的现实需要、现实运用以及现实意义,以期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作业本微信”;师生交流;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09-02

一、引言

班主任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学生交流。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谈话,很多班主任在与中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不少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遇到生活、学习、情感、人际交往上的一些问题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甚至不敢开口与教师沟通,与家长交流,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亲子矛盾加剧,学生成绩下降,甚至还因此诱发了一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让学生打开心扉呢?

二、“作业本微信”沟通策略的现实需要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书信交流时,可以避免不少学生羞于开口说话的局面,很多学生可以在信中侃侃而谈,毫无保留地向班主任诉说着内心的想法。书信沟通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这比口头交流更容易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

社会在不断进步,学生也在不断变化,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很多班主任反映,现在与学生的书信交流效果越来越不好,原因就是学生觉得简单的书信交流方式太老套,太费时间。以书信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是一种传统的师生沟通策略,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那换何种方式,能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愿意以其他方式与班主任交流呢?微信是目前流行的社交媒介,初中生和高中生大都经常使用微信交流和分享讯息。如果中学生和教师可以用微信交流学习情况,分享学习感受,那么效果肯定十分明显。但是,现实中教师又不可能每天和学生用微信交流,否则很可能会成为学生要求家长购买手机和玩手机的借口。针对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作业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作业本微信”,将微信纸质化、书面化,夹在作业本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话就写微信,没话就不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作业本微信”沟通策略的现实运用

(一)化繁为简,减少负担

一谈到给教师写信、交流感想,学生就非常头疼,把这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为了不给学生带来压力,教师可以在作业本里夹一个便笺,一个便笺写不了几个字,学生一看就不会有负担。如果学生愿意多写、多交流,他肯定会自己附上纸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购物网站上专门购买微信便笺纸,内容全部是微信气泡格式。“作业本微信”开始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如同用微信加好友一样,“某某同学,您愿意加老师为微信好友吗?”。起初的效果喜忧参半,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神回复”和好玩的头像,如“老师,你怎么了?”“我的神,你要吓人吗,老师?”“我不愿意加你,可以吗,老师?”等,当然也出现了一些空白纸。

(二)榜样示范,吸引眼球

不管学生怎么回复,只要纸上有留言就可以了,这就说明交流打开局面了,但是如何解决那些空白纸呢?教师可以在早读课上宣读几个写得很好的微信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更关键的是,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回复也读出来。因为教师并非是用常规的评语来写,而是用幽默诙谐、时尚流行的网络语言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如“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没有)”“你杯具(悲剧)了”“你懂的”的流行用语和“偶(我)”“RP(人品)有问题”“童鞋(同学)”“亚历(压力)山大”“3166(日语再见)”等。学生听到之后,惊讶声、欢笑声、起哄声不断。这时,学生就对“作业本微信”沟通感兴趣了。这样,新的“作业本微信”的内容在质量、数量上都会有很大提升。学生敞开了心扉,就会毫无顾虑地挥洒自己的文笔,畅快淋漓地记录着自己的心事。

(三)心灵沟通,效果显著

在“微信作业本”沟通进入良性循环后,每天发作业本的时候就是学生这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他们有的独自细细品味着教师的回复,有的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是怎么回复的,有的相互传阅着各自的“微信”,还有的和教师当面再交流…… 师生交流沟通、畅谈心事的“高速公路”就此鋪建成功,并且这种交流的网状通道格局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其他工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面是三个“作业本微信”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陶XX的微信——14个字、19个字、26个字、58个字、160个字、492个字……

陶XX是个很腼腆的小伙子,家境比较贫寒,平时寡言少语,朋友也不多。班主任本来希望他能通过纸质微信来表达自己的真心话,可是头几次写的字数就十来个,班主任思索这可怎么办呢?虽然没想到好办法,但是班主任还是很认真地给他回复了很多的内容,班主任回复的字数是他的两三倍。久而久之,一方面,陶XX觉得自己写得太少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他也渐渐信任班主任了,因此敞开了心扉,字数也越来越多,从他能写到四五百字的时候起,他每篇的字数就再也没有低于这个数字,理科成绩一向很好的他,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业本微信”沟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二:张X的交流本——新买的手机被打到没电。

张X是一个心思细腻、极为不幸的女孩子。她的父亲因为犯罪入狱,母亲忙于打工,很少回家。班主任记得高一开学报名的时候,是她的奶奶陪她来的,见她第一面就觉得她脸色非常差,但是没有多问。从她第一次与班主任进行“微信”聊天时,班主任就发现她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自卑心理很重。班主任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通过文字去疏导她、帮助她,但还是没能解决问题。一天下午放学后,她的作业本附带着“微信”放在班主任的办公桌上。班主任打开一看,是她决定要离家出走的信息。并且她告知教师,开学时她曾经自杀过,因为没考上重点高中,母亲严厉地责备了她,她觉得自己没用,就吃了安眠药,报到那天就是她刚洗胃出院的第一天。班主任非常焦急,晚上她打来了电话,此时班主任新买的手机派上了用场,跟她聊了近两个半小时,直到手机被打到没电,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说服她,不知道明天她还能不能来上课…… 第二天,在上课前的两分钟,看到她走进了教室,班主任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案例三:王XX的交流本——犯错后深深的道歉。

王XX是一个性格极为开朗的男生,他很喜欢上英语课,平时跟英语老师的关系非常好,对老师也很尊重。一次地理期中考试,恰好是英语老师监考,他作弊了。他没想到英语老师会抓住他,并在试卷上写了“作弊,0分处理”的字样,当时的他有点气急败坏,对英语老师怒目而视,不言不语地缠着英语老师不走,势必要让英语老师撤回他的“0分处理”。英语老师当时没有跟他正面冲突,冷处理了这件事。没想到第二天上午,他的英语“作业本微信”来了,是一份真诚的道歉信。他承认了作弊的错误行为,并且很后悔事后的不冷静和对英语老师的不尊重,他想通过英语“作业本微信”向英语老师郑重地道歉。英语老师看了之后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四、“作业本微信”沟通策略的现实意义

(一)沟通的非正式性和尊重性

“作业本微信”沟通比书信沟通更具有非正式性,学生在这种交流沟通中,不会那么拘束。既可用口语进行交流,又不与教师面对面,这使得学生能敞开心扉,自由与教师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作业本微信”的真诚回复,会让青春期的中学生倍感重视和愉悦,显然中学生都喜欢这种被尊重、受重视的感觉。因此,学生就更乐于与尊重、重视他们的人交流,这样,沟通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沟通的隐私性与分享性

隐私对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比较“好面子”。有时他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又怕被其他人听了去,遭到议论甚至耻笑。“作业本微信”在这方面就有了很大优势——既能传递信息,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隐私。相对于隐私而言,学生也有很多与教师交流的内容想与同学分享,如有意思的对话、搞笑新奇的网络用语、自己有趣的经历等。班主任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适当的内容在班里分享,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学生争相标新立异,真诚沟通,实现“作业本微信”沟通的最佳效果。

(三)沟通的自我反省性和师生的融洽性

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果教师当头棒喝,当面严厉批评,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把事情越闹越大。不如先“冷处理”,把犯错的学生“晾一晾”,然后用“作业本微信”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反思后自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事后多数学生会当面或书面道歉,承认错误,并为自己开出“罚单”。“作业本微信”的使用避免了师生的正面冲突,缓解了师生矛盾。

此外,“作業本微信”较之其他沟通策略,更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师生交往更和谐。班主任应先放下架子,主动给学生发“微信”,字里行间应渗透着尊重和爱护,学生又怎会读不出来教师的良苦用心呢?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后,学生也会用百分之百的信任与教师真诚地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师生交往的互惠性,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通过随性自由的交流沟通,有效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减压,释放不良的心理情绪,

五、结语

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作业本微信”为师生交流沟通带去欢乐、欣慰,更带去满意、成就。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最方便的渠道,也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最直接的高速通道和师生感情升华的见证者!

参考文献:

[1]余胜美.教师在师生沟通中的策略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8):14-16.

[2]郭学正.要注重师生沟通的策略[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1(21):23-25.

猜你喜欢
沟通策略师生交流
中职院校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沟通模式的构建
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优化策略研究
快乐家园,快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