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顿晚期奏鸣曲的弹奏技巧
——以C 大调奏鸣曲为例

2020-06-13 12:00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装饰音海顿触键

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16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于1732 年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职业制轮匠,母亲是厨娘,海顿的家境贫寒且家中子女众多,在他不满6 岁时就离开父母跟随叔父来到了海茵堡学习音乐,随后8 岁加入了圣斯蒂芬教堂的合唱团,开启了音乐生涯。海顿的家庭并不是像莫扎特那样拥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家庭,他大部分的学习都是靠自学,在1761 年加入了埃斯特哈齐家族的王府乐队后,海顿过着长达30 年的安稳生活,他大部分的作品是为雇主而作,1790 年,埃斯特哈齐家族的新继承人解散了宫廷乐队,海顿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自由。

海顿的晚期主要是从17 世纪末到18 世纪初这一阶段,他的晚期奏鸣曲的创作主要集中在1789-1794 这五年的时间,共创作了5 首奏鸣曲(HobXVI/48—HobXVI/52;L62),海顿的最后五首奏鸣曲的曲式极其多样化,有奏鸣曲快板,歌曲形式的慢乐章,回旋曲式等等。C大调奏鸣曲创作于1794 年左右,这时海顿钢琴的技艺和掌握的配器法则逐渐精湛,特别是在1790 年摆脱了宫廷乐队的束缚后,海顿在作品的表情的表达方面更加自由,使他的晚期奏鸣曲走向了巅峰。

鲍慧荞在采访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杰罗姆·洛温塔尔中,洛温塔(Jerome Lowenthal)说到:“检验一个作品的风格,主要看这个作品的思想内涵是否表达出来”。海顿的音乐最具有特色的就是面向现实的蓬勃朝气,海顿音乐作品里所体现出来的幽默风趣,睿智机敏,乐观积极与质朴纯真,在乐观的基调上,海顿总是给带给人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海顿风格最大的思想内涵所在。

一、触键

C 大调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的快板是全曲中最难演奏的一部分,旋律特色是大篇幅的运用了分解旋律的形式,休止符后紧跟音符,给人一种动力感,左手低音犹如鼓点般的奋进,推动着乐段之间音乐的承接与发展。在触键方面触键需要演奏者学会灵活运用控制指尖的力量,既要有力清晰的弹奏又要控制音色,不仅要保持全曲节奏的统一,还要控制住乐句的呼吸和情感的表达。比如从第一乐章的第一小节中出现的第一个音--小字2 组的C 音,这个首音的弹奏要有想法,有灵魂,而不是简单、粗略、机械的弹奏,弹奏的时候要控制指尖,让声音保持弹性与清晰,紧接着是从小字2 组的C 开始音区逐渐向下移动,触键的力度深浅伴随着乐句的呼吸也要伸缩自如,每一个小乐句的收拍处可以做的夸张一点来达到对比的效果。到(图3)的地方,音符已经从一开头出来的八分音符变化成三十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在弹奏这些极具丰富变化的音符时,更要注重乐句和乐段的呼吸,如同诗文之中的起承转合与抑扬顿挫用在弹奏钢琴之中是绝妙的,不仅能让弹奏者领悟到乐曲的演奏方法,也能更加带动听众的内心情感变化。在弹奏第一乐章中反反复复出现了一些双音的部分,双音弹奏的时候,指尖要抓紧琴键,但是小臂切记不可太紧张,否则弹奏出来的音就会模糊不清,曲中出现了少数几个装饰音,要用指尖弹奏出装饰音的灵动感,并且在乐句情感有所变化的时候,双手弹奏一定要统一,这里的统一是指左右手的力量需要保持一致。

(图1)

第二乐章的音型变化丰富,触键的时候要注意音色的控制,在弹奏这一列向上快速的乐音时(如图2)

(图2)

手指要贴键弹奏,使指尖与琴键处于垂直状态,让指尖力量集中,又快又敏感,也要注意音色的变化,这一连串的上行级进的音弹奏时要有无明显音头的感觉,最后一个音停在了小字3 组的D 音上,乐谱标记的顿音的触键尽量轻巧。第二乐章中节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的交叉变化。在第三个乐章中,整个乐章充满着活泼而又精致的呼吸感,海顿用休止符和自由延长的乐谱记号来帮助音乐的停顿与呼吸,这个乐章中机智短小的乐句有点莫扎特的影子。弹奏第三乐章的时候,触键依然要用手指尖来接触琴键,在弹奏琶音时,(如图3)利用指尖的力量保持住最后一个G 音,前面三个音轻巧的带过。注意区分第三乐章中,跳音、顿音和无标记的音的弹奏的细微区别。现代钢琴的触键可分为三个层次,指力触键,手力触键,臂力触键,古典时期的羽管键琴的发声是较为明亮的,键盘也比现代钢琴轻,弹奏出来的声音更加清脆明亮富有颗粒感,是现代钢琴很难做到的。

(图3)

二、速度与力度的控制

第一乐章的速度为Allegro,快板乐章,第二乐章为Adagio 慢板乐章,第三乐章是Allegro molto 极快的快板。海顿的奏鸣曲一向是诙谐和生机的感情基调,所以在弹奏快板乐章的时候,要让乐曲具有弹性,速度不能太快,第一乐章是四四拍的节奏,乐曲中常常有八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之间的迅速交替,所以速度不宜过快,以四分音符100-120 的速度来弹奏的话是比较有弹性的一个速度,在弹奏慢板乐章时也不能过慢。在海顿晚期的作品中,海顿在乐谱中将许多音乐术语已经标明,pp,p,f,fz,mf,cresc,dim,mf 这些表情记号已经大量被标注,其中弹奏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和所使用的乐器不同,在诠释乐谱上所运用的方法也是需要改进的,表情记号是能帮助弹奏者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作品,但是不能机械的根据乐谱上的记号来照搬,弹奏的速度不仅因人而异,有时候还会因琴而异,所以我们在弹奏速度这一方面要找到最合适的速度来进行演奏,在稳定的速度上保持乐曲的完整性。

三、踏板的合理运用

在 18 世纪下半叶,在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羽管键琴(Harpsichord)之外已经出现颇具实用性的早期钢琴(Fortepiano),在1791 年海顿在伦敦指挥的系列音乐会中,更是首次以钢琴取代羽管键琴,这种钢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采用英式击弦机并带有踏板的新式钢琴。而到如今的21 世纪,钢琴的踏板研究与制造都已经过了长期且复杂的演变与发展,才到现在所使用的的三个踏板而告终。踏板的使用要根据乐曲的和声变化和作品风格来作不同的变化。而海顿所处的古典主义时期较巴洛克时期来说,以主调音乐为主,踏板的使用频率已经大大增加了,特别是海顿在创作C 大调奏鸣曲时,海顿给出了他的作品中唯一的踏板标记,在第一乐章中的第73、74 小节和119-122 小节中,海顿明确的标注出了open Pedal(弱音踏板)的踏板记号,使整体音色变得模糊而具有想象。C 大调奏鸣曲可谓是极具海顿特色的奏鸣曲,灵活多变的节奏型极具动力感,音乐乐段的衔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富有戏剧化的切分节奏和突然的停顿,总能体现海顿特色的幽默风趣,但是又避免掺入太多明显的主观情感。演奏者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合理的运用踏板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第二乐章中,笔者认为还是要加以踏板起到“润色”的作用,合理的利用踏板来使第二乐章的音色变化更为丰富,但是也要适可而止,特别是在一些有明显休止符的地方,踏板的收放一定要干净利落,这样的音响效果才是极佳的。在一些连续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的乐句中可将踏板踩到三分之一处即可,或者使用抖动踏板来帮助润色。在第三乐章中,踏板的使用要慎重,在Allegro molto 速度中,情绪欢快明朗,尽量少使用踏板,突出旋律音。

四、“海顿装饰音”

C 大调奏鸣曲是海顿于1794 年创作的,这已然是海顿的创作晚期的作品,海顿在和声设计方面早已打破当时的创作局限,在C 大调奏鸣曲中,他的装饰音主要集中于回音、颤音、倚音、波音,其组合也较为丰富。海顿的奏鸣曲风格基本可以用乐观幽默四字来概括,而海顿对装饰音的设计更一种宣泄内心的巧妙方式,装饰音很能丰富旋律线条,也能发现音乐的发展动向,在C 大调第一乐章中海顿灵活的运用着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倚音,还大量的将节奏型与装饰音相结合,他的灵感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他回忆起早年间朴实的田园生活,记忆在重组之后是具有想象功能的,厚积薄发的童年体验创造了海顿独有的特色,将民间舞曲风格与古典特色有机的结合,展现出海顿特有的活力,奠定海顿音乐风格。在弹奏海顿装饰音的时候,要控制住手臂的力量,轻微的带动即可,更多的运用的是手指尖的力量,这需要弹奏者的触键清晰与轻巧,不仅要弹清晰每一个音,更要弹的灵动,尽可能赋予每一个音独有的想法,要明确句子的的句法与奏法,保证线条的清晰性,海顿创作后期的作品受同时代作曲家莫扎特的影响,也开始具有旋律的歌唱性,表达的时候要注意乐句之间的呼吸感与层次感。笔者简单通过触键、弹奏的力度与速度、踏板、装饰音这四个方向入口来分析海顿C 大调奏鸣曲的弹奏技巧,阐述了自己的弹奏心得。海顿的钢琴作品具有生生不息的价值。与生俱来的民间气息和幽默风趣的风格俨然已成为海顿的音乐特色,他的键盘作品足以堪称古典主义文献中最璀璨的珍珠,他的乐观、机智、幽默带给一代又一代的听众诸多启迪与裨益。

猜你喜欢
装饰音海顿触键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音乐家收学生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善是养生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让情感在指尖流淌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