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0-06-22 02:07彭爱霞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巢门巢脾蜜源

彭爱霞

(河南省渑池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渑池472400)

中蜂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蜂种,有着比西方蜜蜂更强的适应性,中蜂勤劳,早出晚归,能根据蜜源的变化灵活调节育虫节律,消耗少,一般情况下无需人工饲喂,管理技术简单,且容易掌握,十分适合在山区进行专业饲养或作为家庭副业。因此,若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养殖效益将会大大增加。

1 放蜂场地的选择

1.1 蜜源

蜜源是发展养蜂的物质基础,场地附近全年至少要有2种以上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同时还要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

1.2 场地选择

养蜂场地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不积水,前面有开阔地、环境幽静、水源清洁、交通便利的地方,远离烟火、糖厂、蜜饯厂,避免选择其他蜂场蜜蜂的过境地。如要山区林地放蜂,则应选择林缘,既能遮荫,又不太封闭,也方便管理。

2 蜂箱的排列

蜂箱的结构必须合乎蜜蜂的生活习性,尺寸标准统一,坚固耐用。制造蜂箱需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蜂箱的排列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前后交错,各群的巢门方向尽可能略微偏开。在山区,应排在蜜蜂采集的蜜源下方,让蜜蜂空身上山,满载下山,节约体力。巢门尽可能面对蜜源,利用斜坡布置蜂箱,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时,则可在蜂箱前壁涂不同颜色或设置不同图案以方便蜜蜂认巢。山区排放时,应注意将蜂箱底部垫高,一是可使蜂箱保持干燥,二是防止青蛙、蟾蜍捕食蜜蜂。

3 蜂群的饲喂

在中蜂日常管理中一般不用特别进行人工饲喂,但为了加快蜂群繁殖、促进蜂群采集积极性,在关键时期,应对蜂群进行饲喂,主要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饲喂的食料有糖浆和花粉。

3.1 补助饲喂

补助饲喂的主要原因:一是早春或越冬蜂群的贮蜜消耗完了;二是长期阴雨,蜜蜂不能出巢集,或者蜜源缺乏,蜜蜂采集的蜜、粉不够它们的消耗;二是蜂群的越冬饲料不足;四是给新分群补充饲料。在这几种情况下,需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饲喂。补助饲喂采用浓稠饲料,饲喂糖浆浓度为66%(2 份白糖加1 份水,加热溶化待冷却后饲喂),饲喂量大,时间短,3~7 d内将蜂群喂足。

3.2 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是在蜜蜂并不缺乏饲料时进行的饲喂,激发蜜蜂的工作积极性。激励蜂群繁殖或生产,一般在见到蜂王开始产卵或蜂群开始采蜜时进行。秋季,为了培养大量越冬蜂。饲喂糖浆浓度为50%(1 份糖加1 份水),饲喂量小,一般每群蜂饲喂250 g左右,在每天傍晚饲喂。饲喂时间较长,可在整个繁殖期或整个采集期内进行。

饲喂蜂群时应注意: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蜂群内无贮粉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在蜜源缺乏期饲喂,应防盗蜂。

3.3 饲喂花粉

花粉是蜜蜂的蛋白质饲料,在缺乏花粉时要补喂。一般应在蜂群繁殖期,巢脾上有大量幼虫,而外界缺乏粉源时进行。花粉糖饼的制作方法:4 kg花粉加7.5 kg的浓糖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的糖饼。把它摊在蜂巢的框梁上,上盖一张蜡纸或者塑料薄膜。每群每次喂100~300 g,以蜂群能在7~10 d内取食完为度。

4 检查蜂群

检查蜂群目的是掌握蜂群内部活动情况,也是管理蜂群的主要内容。一般采取开箱检查和箱外检查。开箱检查可以清楚了解蜂箱内部情况,但费时,会扰动蜂群,天气寒冷时不适用;箱外检查是根据蜜蜂在箱外活动情况来判断蜂群内部情况,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生活,但对蜂群内部情况掌握不详。

4.1 开箱检查

将箱内巢脾全部提出逐一检查,为减少盲目性,一定要确定检查目的、主要内容。开箱的目的以当时蜂群管理的中心任务来确定,在繁殖期,主要查看蜂王产卵、卵虫哺育情况;在采蜜期,主要查看蜂群进蜜、酿造情况。

开箱检查注意事项:开箱检查时,身上不要带有刺激性气味,如葱蒜味、香水味,不要穿黑色衣服或毛料制品的衣帽。若检查时被蜂蜇到,应轻轻放下巢脾,迅速用指甲刮去蜇针,切勿惊慌失措,更忌胡乱扑打,否则会招来更严重的蜜蜂攻击。发现蜜蜂较为暴躁时,应立即停止检查,盖上箱盖,待蜂群平静后再检查。开箱检查时就遵循轻、快、准的原则,做到开箱时间短,提脾垂直上下,防止压死蜜蜂,注意不要惊扰蜂群,引起蜂群围攻,造成人员、蜂群损伤。外界缺乏蜜粉源时,尽量不开箱。

4.2 箱外检查

在中蜂的日常管理中,平时主要通过箱外检查来了解蜂群情况,从而可以推测箱内蜜蜂活动情况。一般箱外检查主要是看蜂群是否正常,蜂数,贮蜜情况,贮水情况,是否缺少饲料,是否有围王现象,是否巢内过热,是否有敌害入侵,是否有被盗现象,是否有农药中毒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每群建立一个档案,作为可供追溯的资料,以便推测群蜂发展,总结经验,达到科学养蜂的目的。

5 巢脾的修造

修造巢脾是蜜蜂的本能,尤其是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中蜂蜂王也喜欢在新脾上产卵,所以饲养中蜂需年年更换旧脾。因此,抓紧有利的时机让中蜂修造新脾更换旧脾,是饲养好中蜂的关键。

5.1 造脾的最适时期

蜜蜂大量采粉,巢脾上出现粉圈,巢框上梁表面发白,或出现蜡瘤、赘蜡时,蜜蜂即开始在旧巢脾下添造新巢房。

5.2 造脾前的准备

在准备造脾前2~3 d,把蜂群内无子、少子或蜜蜂啃咬严重的旧脾抽出放置于隔板外,使群内蜜蜂密集;傍晚对造脾蜂群实施奖励饲喂,促使蜜蜂泌蜡造脾。抽出的旧脾待蜜蜂清理干净后,从巢框中割下,化蜡保存。

5.3 修造巢脾

在人工分群或发生自然分群时,利用分蜂群的积极性,在新分群内加入巢础框,能造成极规则的工蜂房巢脾。从春末到秋初外界有蜜源时都可以造脾。在春末气候稳定,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有蜜源时,巢脾上发现有白色新蜡,就可以开始造脾。在巢础上喷上蜜汁,撒上一些蜡鳞(用窄长钢片或者钢丝刷从蜂蜡上刮下来的碎蜡渣),把巢础框加在蜂巢的外侧蜜脾和幼虫脾之间,夜间饲喂糖浆,可以加速造脾。强群在开始造脾时,最初的一两张,可能有一些雄蜂房,以后就能造成全面工蜂房的巢脾了。一般每次加1个巢础框,造好1框再加1框,强群一次可加2框。为了充分发挥强群造脾快的优点,可先把巢础框加到中小群,经过1~2 d全部巢房已经加高2~3 mm时,就提出来交给强群完成。早春、初秋遇到寒流时,暂不加础造脾,以利于蜂群保温。

6 防止盗蜂的发生

盗蜂现象一般是强群盗弱群,缺蜜群盗有蜜群,无病群盗有病群。早春蜂群开始活动的时候,集中成排越冬的蜂群容易偏集,造成蜂群强弱不一,越冬死亡的蜂群没有把巢门堵严,而且当时还没有蜜源,容易发生盗蜂。夏季缺乏蜜源时期,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弱群、病群,没有缩小它们的巢门,蜂箱有缝隙,时常会发生盗蜂。秋季主要蜜源刚结束时,越冬期以前,以及南方梅雨季节和夏秋季蜜源枯竭时,容易发生盗蜂。

6.1 预防措施

防止盗蜂发生是中蜂饲养管理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否则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新分群、弱群分散放在蜂场外围;巢门大小与群势相适应,蜜源缺乏时,缩小巢门。蜂箱力求完整,平时修补好缝隙,不使盗蜂有缝可钻。在蜜源缺乏时,尽量不做全面检查。必要时,在早晚蜜蜂活动时检查,不把巢脾放在箱外。可将提出的巢脾临时放在备用蜂箱内,关上巢,盖上盖布或副盖。无王群要及时诱入蜂王或王台,或者合并到有王群。发现病群立即隔离治疗。喂蜂在傍晚蜜蜂停止飞行后进行。注意不把蜜汁洒落在巢外。如有洒落的蜜汁,立刻用水冲洗,或用土埋没。补助饲喂时,先喂强群,用强群的蜜脾补助弱群。

6.2 发生盗蜂时制止方法

盗蜂一旦发生,应当立即采取有效的制止措施,不使蔓延扩大。发生盗蜂初期,可采用缩小被盗蜂群和作盗蜂群的巢门,巢门前可放一些草,或者在巢门前涂一些煤油、樟脑油等驱避剂,迷惑盗蜂,使盗蜂找不到巢门;将作盗群的蜂箱离开原地数尺,原地放置一空箱,作盗蜂回来后发现在群内蜂王、贮蜜和子脾尽失,则盗性立减。待全场蜂群安定后,再将原群迁回原位,将空箱内蜜蜂并回。如果全场发生严重盗蜂,要尽早把蜂场转移到有蜜源的地方,或者将全场蜂群全部迁至直线距离5 km 以外的地方,放置5 d 后搬回,同时对被盗群补充饲喂(最好直接加入蜜脾)。因此,在平时就要确定方便运输的临时摆蜂场所,一旦发生盗蜂,不至于慌乱。

7 飞逃的处理方法

7.1 引起飞逃的原因

当外界缺少蜜源时,蜂群内少食物,蜂群内部分蜜蜂会飞至5 km以外的地方寻找食物,若发现合适的地点,又有蜜源可供采集,就可能发生蜂群飞逃。

蜂群异常断子,常造成蜂群弱小,为维持巢温,需消耗比强群略多的食物,而自身贮蜜少,再加上防御能力差,当生存受到威胁时即会举巢迁飞。

当蜂群发生严重的敌害,如巢虫、胡蜂侵害时,蜂群无法抵御了,就会飞逃。中蜂容易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和中蜂囊状幼虫病,当病情严重时,大量虫尸无法清除,蜂群便会弃巢飞逃。

外界有化学药剂的异味,工厂的废气、烟雾,连续的阴雨天气,人为惊扰等,均会使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干扰而引起飞逃。

7.2 蜂群飞逃时的处理

蜂群飞逃的先兆:如果发现蜂王腹部变小,异常停卵,工蜂采集不正常,均是飞逃的前兆。蜂群飞逃的时间一般在午后,久雨晴的1~2 d最易发生飞逃。

飞逃时采取的措施:一是在飞逃刚发生但蜂王未出巢时,立即关闭巢门,待夜间检查时调入卵虫脾和蜜粉脾。当蜂王离巢时,按收捕分蜂团的方法收捕和过箱,捕获的逃群另箱异位安置,7d 内尽量不打扰蜂群。二是若集体飞逃时,初期关闭逃群巢门,向巢内和巢外蜂团喷水,促其安定;准备若干蜂箱,蜂箱中放入蜜脾和幼虫脾,将收捕的蜜蜂分别放入若干个蜂箱中,并在蜂箱中喷洒稀薄香水等来混合群味,以阻止蜜蜂继续斗杀;在收蜂中,中蜂团下方地面寻找蜂王或围王的小蜂团,解救被围蜂王,分箱用囚王笼将蜂王扣在群内蜜脾上,待蜂王被接受后再释放。收捕的逃群最好移至2~3 km以外处安置。三是发现“冲蜂”应立即关闭被冲击蜂群的巢门,暂移到附近,同时在原地放一个有几框巢脾的巢箱。待蜂群收进后,再诱入新蜂王搬往他处饲养,然后把被冲击群再放回原位。

7.3 飞逃蜂群的收捕

首先,促使分蜂群结团。敲击木桶、铁盆等发出较大的声响,或对飞翔的工蜂群撒沙、细土,促使蜂群在蜂场周边的树枝条上或房檐下结团。待结团取一收蜂笼,在笼内喷少许稀糖浆、蜜液或绑一块巢脾,将收蜂笼放置在蜂团上方,可引蜂或驱蜂上笼;高险处结团时,可敲击震动驱散蜂团,让其再结团后收捕;细枝上的蜂团,可剪枝连枝带蜂取下,抖入蜂箱;或用带蜂子的巢脾靠在蜂团上,引蜂上脾,然后收捕入箱。

收回的蜂团宜抖入有子脾、蜜脾的空箱,缩小巢门,以利于蜂群安顿;过箱后及时奖励饲喂,激励蜂群繁殖;避免巢础框过箱。

8 合并蜂群

8.1 合并的原则

原则上将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被并群必须无蜂王、无王台;较大蜂群应拆散并入他群,病群不得并入健康群。

8.2 合并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直接合并和间接合并。

8.2.1 直接合并

这种方法适用于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这时各个蜂群都采集同样的蜜源,浓烈的蜜味使各群群味基本相同;同时蜜源丰富,蜜蜂放松了警惕,容易合并。早春,刚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容易合并。把有王群的巢脾连同蜜蜂调整到箱内一侧,将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另一侧,两部分巢脾间隔一框的距离,或者中间插上隔板隔开。合并蜂群时,可向箱内喷一些烟,或者喷少许白酒,混淆两者的群味。也可向两群喷洒蜜水,其中加点香精更好。次日,把两群的巢脾靠拢,多余的巢脾抖落蜜蜂后提出,盖好箱盖。

8.2.2 间接合并

这种方法安全可靠,是使两群蜜蜂逐渐接触,做法是:傍晚,取下合并群的箱盖和副盖、覆布,铺上一张扎有许多小孔的纸张,上放一空继箱,把被并群的巢脾连同蜜蜂放入继箱内,盖好箱盖,过1~3 d蜜蜂把纸张咬穿,两群就自然合并了,然后整理蜂巢;也可在巢箱和继箱间加一个铁纱盖,经过2~3 d,两群群味混合后,撤去铁纱盖,将蜂群合并。

9 蜂王的诱入

蜂群的蜂王突然丧失;蜂王衰老、残伤、产卵力下降需要更换;人工分蜂组织新蜂群;以及引进优良蜂王,都要诱入蜂王。蜜蜂遇到陌生蜂王就要攻击,因此诱入蜂王时要保证蜂王的安全。

在更换蜂王时,先把淘汰的蜂王取出。如果给强群更换蜂王,淘汰其蜂王后,可把它分成两部分,给一部分诱入蜂王,诱入成功释放蜂王后,再将另一部分合并。给无王群诱入蜂王时,要把其巢内的王台全部毁除干净。在诱入蜂王前2 d,对被诱入群进行奖励饲喂,则蜂群容易接受诱入的蜂王。诱入蜂王后,不要急于开箱检查或震动蜂箱,可通过箱外观察判断诱入的蜂王是否被围王,如果蜂群安定,巢前没有蜜蜂来回乱爬;巢前附近地面未发现蜂王尸体;蜜蜂采蜜、采粉活动正常,表明诱入成功。几天后检查巢房内是否有卵,如有说明新王正常生活、产卵,不一定非得找到蜂王。万一在诱入蜂王时蜂王起飞,应保持箱盖敞开,不得盖上,蜂王还会飞回。如果盖上箱盖,蜂王会错投到其他蜂群,被工蜂杀死。

10 产卵的处理

一旦发现在其他蜂群中蜂王产卵正常,而某群蜂巢脾上见不到卵时,应仔细查找蜂王,确定失王后,应及早诱入成熟王台或产卵王,对群内工蜂加以控制。中蜂蜂群一旦发生工蜂产卵,此时再诱入王台或蜂王,其接受率极低。一般的处理方法为:将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拆散,分散合并到有王群,合并时将工蜂产卵群的蜜蜂放在有王群箱内离隔板远一些的位置,让工蜂慢慢进入接受群。

猜你喜欢
巢门巢脾蜜源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及时纠正桶养蜂群的偏位脾
蜜蜂巢脾及其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如何处理意蜂盗取中蜂群
谈中蜂咬脾应对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