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0-06-22 02:07刘小红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病猪猪瘟非洲

刘小红

(河南省偃师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偃师4719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高致死率传染病。该病以高热、皮肤发绀及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为特征。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就是早日发现患病动物,及时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加强管理。

1 病因分析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物或被软蜱叮咬而感染。发病动物和死亡动物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为非洲猪瘟传染源。野猪、疣猪和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储存宿主。所有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染。

2 临床诊断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5~19 d,严重病例一般在感染后2~10 d死亡,依据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1 最急性型

发病特征是高热41~42℃,表现食欲废绝、厌食,不动,气喘。猪在发病3 d内有可能突然死亡,或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死亡。最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2 急性型

病猪体温40~42℃,表现食欲不振,厌食,嗜睡且体质虚弱,身体蜷缩,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耳朵、胸部、腹部、后腿、会阴、尾巴、臀部等处皮肤充血,变红色或蓝色,出现青紫斑块和出点状或片状血斑;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或鼻子和口腔有血液泡沫;有的出现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有的出现腹泻,粪便带有黏液或呈现黑便,尾部周围区域被带血的粪便污染。妊娠母猪在孕期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流产,流产胎儿皮肤水肿。猪在发病15 d内死亡。发病仔猪的耳、鼻、唇和腿皮肤发红;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出现神经症状,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的临床症状相似。病猪常见波动性发烧,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行走时出现疼痛,关节因积液和纤维化而肿胀;呼吸困难,出现呼吸道症状。妊娠母猪易流产,流产胎儿皮肤水肿。病猪在20 d内死亡,死亡率为30%~70%。耐过猪经3~4周康复,但成为带毒猪。

2.4 慢性型

病猪轻微发烧,40~40.5℃,伴随有轻度呼吸困难及中度至重度关节肿胀;不出现出血变化,但皮肤发生坏死,局部出现红斑或突起,常见于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等部位。妊娠母猪易流产。

3 剖检变化

3.1 最急性型

发病猪急性死亡,各器官肉眼观察无明显病理特征。

3.2 急性型

病猪皮下、浆膜、黏膜出血;淋巴结增大、水肿,伴随有出血症状,质地变脆,形态类似血块,呈大理石花斑;脾脏肿大、质地脆化易碎,呈暗红色甚至黑紫色,有时出现边缘梗死;肾脏包膜出现斑点状出血,皮层和肾盂有出血点;心包、胸腔、腹腔积有淡黄色液体;心外膜、心肌出现点状出血或出血斑;膀胱有出血点;肺脏水肿、充血、出血,严重的出现间质性肺水肿,肺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黏液;胃、小肠和大肠有瘀斑、瘀血及过量凝血;肝脏充血、出血,胆囊充盈、充血、出血。发生腹泻或血便的病猪可见出血性肠炎。

3.3 亚急性型

病猪体内有腹水和心包积液,心脏周围有液体充盈,严重的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胆囊、胆囊壁及肾脏周围出现特征性胶冻样水肿;淋巴结出血、水肿、易碎,特别是胃淋巴结和肾淋巴结出现深红色血肿;肾脏出血严重,有瘀斑和瘀血,皮质、髓质和肾盂出现广泛性出血,比急性型更严重。

3.4 慢性型

病猪肺部出现干酪样坏死,或肺部局部出现肉芽肿,形成结节,发生纤维素性胸膜炎、干酪样肺炎和淋巴网状组织增生;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局部出血;在扁桃体和舌上可见坏死。

4 实验室诊断

目前最常见、最方便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和猪接种试验。在新疫区的确诊,应依靠多种试验方法综合诊断判定结果。

4.1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见细胞浆内有明亮荧光团,则为阳性。此方法对急性病例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特点而被经常采用,但对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的检出率较低。

4.2 血细胞吸附试验

将健康猪的白细胞加上非洲猪瘟猪的血液或组织提取物,37℃培养,如见许多红细胞吸附在白细胞上,形成玫瑰花状或桑椹体状,则为阳性。此方法是该病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但有一部分野毒株不被诊出。

4.3 动物接种试验

目前该病与猪瘟唯一有效的鉴别方法是用可疑病料对经过猪瘟高度免疫的家猪进行接种试验,如仍然出现与猪瘟相似的症状,则为非洲猪瘟。

5 防控措施

5.1 预防措施

5.1.1 加强饲养管理

猪群必须按日龄分类隔离饲养,采取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方式;加强营养,饲喂全价饲料,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5.1.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或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机制,降低病毒的侵入,做到管住车、守住门、把住料、盯住人、看住猪、关住邻。不要从外面引进种猪;不要从外面买肉和肉制品入场;少参会、少出差、少聚餐;控制车辆及人员入场;发现异常病例立即隔离送检;密切关注邻近地区和周边猪场状况;将防控级别提升至最高水平。应尽量减少养殖场人员访问,并要求入场前清洁、消毒鞋靴,或更换衣物和鞋类后方可进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养殖场主、猪贩子、从事生猪工作的人员等。车辆禁止进入养殖场,或进入时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封闭饲养,避免引入新的动物。禁止生猪交易市场的猪再次返回养殖场,或应采取相关隔离防疫措施。日常防止野生鸟类、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或靠近养殖舍、饲料和水源。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防止被软蜱等吸血昆虫叮咬。

5.1.3 加强清洁和消毒

设备和相关场所应经常清洁和消毒,增加消毒范围和频率。在消毒前,首先应清理猪圈、设备、车辆附着的有机物质。车辆、人员、鞋、设备等在进出养殖场时应消毒。消毒剂可选用戊二醛、次氯酸盐、通杀、氢氧化钠等。注意防止蜱虫等吸血昆虫叮咬,不定期驱杀蜱虫,减少传播途径。

5.1.4 加强监测

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发生猪瘟疫苗免疫失败、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5.2 控制措施

遇到疑似疫情时,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措施,上报相关部门,尽早识别与确诊;上报并立即封锁现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全部扑杀、销毁处理,彻底消灭病原体。

由于动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48 h 就开始大量排出病毒,尽早确定污染和可能污染的场所,现场的垫料、饲料和动物一律不得流出,控制疫病的蔓延。

尽早对感染和可能感染的猪场实施严格有效的检疫封锁。尽早销毁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和污染物,彻底清洁消毒场地。尽早划定控制区,制定有效防控对策,杜绝带毒和可能带毒的猪及其产品流通,防止疫病的蔓延。控制野猪及软蜱等吸血昆虫与生猪接触。

由于非洲猪瘟是通过病毒传播,发病后死亡率极高,目前无法使用药物与疫苗对其进行治疗,发现病猪后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积极配合,对猪群做无害化处理。

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部门的监督和监测,设立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联合公安、交通部门24 h值班,对过往生猪运输车辆进行登记、检查、消毒,发现可疑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

在定点屠宰场实行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通过将生猪屠宰企业相关信息纳入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系统,与检疫出证相关联,实现精准监管,驻场官方兽医监督屠宰企业开展非洲猪瘟荧光PCR实验室自检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及时掌握疫情发生的风险和动态,防止疫情暴发。

猜你喜欢
病猪猪瘟非洲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An Uncommon Trip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养猪不患瘟病特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