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活动 发展核心素养

2020-06-23 09:31陈群
文理导航 2020年23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核心素养发展

陈群

【摘要】用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设计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把握新课程的主旋律,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设计;发展;核心素养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體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同时新课标要求:将学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应当通过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来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生物学》(苏科版)八上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的内容。笔者在本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让我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活动一:新课导入———设计了四名学生与老师配合做活动

【课堂实录】

小活动:请四位学生上讲台,与教师互动

第一位学生: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动作。请学生坐下、伸左手、左手放下、再伸右手、右手放下、起立。

第二位学生:教师要求他闭上眼睛,伸出右手,迅速针刺,学生立即缩手。

第三位学生:教师突然在他眼前挥手,学生眨眼。

第四位学生:教师请他吃一颗话梅,然后采访他,问话梅酸不酸?口中有无大量唾液分泌?

在每一位学生与教师互动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问:

1.他有什么反应?

2.这种反应是通过人体的什么系统来完成的?

3.是什么刺激他产生反应的?

师:刚才四位同学有没有做出反应?生:有。

师:是不是有规律的反应?生:是。

师:他们的反应是通过人体的什么系统来完成的?生:神经系统。

师: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反应?生:有刺激。

师:四位同学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了有规律的反应,这就叫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引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投影: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设计思路】

一上课就进行一组活动,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好奇:老师究竟要与这4位同学做什么活动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开个好头。

备课时我思考了很久:是设计其中的一个活动引入反射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呢?还是设计几个不同的反射活动呢?最终我决定采用4种不同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用4种不同的具体实例更好地解释反射概念中的“外界各种不同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活动,化虚为实、化难为易,方便学生概括反射的定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这样就能使这一组活动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了本节课3个知识点(反射、反射弧、反射的类型)的学习。

活动二:实验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课堂实录】

(一)实验方法:(课件展示)

1.两人一组,一位同学坐在椅子上,右腿自然放松地搭在左腿上。

2.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外边缘迅速敲击(不宜过重)受测同学的右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右腿小腿的反应。

3.在受测同学有意识的控制下,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前面的反应是否能发生。

(二)教师指导,学生示范。(请两名同学到讲台来做示范)

1.受测者先是在自然放松状态下接受测试

师:(对受测同学)自然一点,腿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哦!

师:(对测试同学和全班其他同学)用什么敲击?敲击哪里?

生:用手掌外缘敲击膝盖下方的韧带。

师:(对测试同学和全班其他同学)他是你的同学哦,不是“仇人”,敲击力量不要太大,但速度一定要快。

师:敲击韧带时,受测同学的小腿有什么反应?

生:向上弹起。

2.受测者有意识的控制下,重复实验。

师:受测同学的小腿有什么反应?

生:向上弹起。

师:这说明这种反应受不受大脑控制?

生:不受大脑控制。

(三)全班同学分组实验。

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同桌之间互相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要不时地强调注意事项:

1.被实验同学的一条腿要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腿部肌肉一定要放松。

2.实验同学用手掌敲击的是膝盖下的韧带,部位要准确。

3.敲击的速度要快,但力量不要太大。

(四)实验完毕,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探究分析参与膝跳反射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设计思路】

本来是想让学生通过观看“膝跳反射”的一个视频资料,看完之后再组织全班同学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的,然而考虑到后面活动四的设计中需要一位演示过膝跳反射的学生参与进来,因此我果断地放弃了这个视频,而是请出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演示这个实验,让全班同学看清两种状态下的实验现象,然后再组织全班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从点到面,从演示到全班生生互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体验活动,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通过实验得出两种状态下都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小腿都是不由自主地向上弹起,便于学生分析出膝跳反射是不受大脑控制的,也便于学生找出完成膝跳反射需要哪几个环节构成?概括出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从而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活动三:分类活动———引入反射的类型

【课堂实录】

分类活动:请前面做过活动的其他几位同学也一起上台,教师每人发给他们一张写有反射名称的A4纸(他们刚刚做的什么反射活动,就发给他们相对应的纸牌),用双手握住放在胸前,面对全班同学站好。(在第一个活动基础上加上了膝跳反射和紅灯停、绿灯行反射)

师:(面向全班同学)这6种反射活动中哪些是生来就有的,而且是一直存在的?哪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才形成的反射?

学生进行分类:生来就有的反射有唾液分泌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学生每挑选出一个,就让他站到讲台的台阶上,直到挑不出来为止)

后天形成的反射:听命令做动作反射、红灯停绿灯行反射。(站在台阶下,相对靠拢)

师:(指着台阶上的4位学生)我们把生来就有的这些反射称为先天性反射,又叫非条件反射。(指着台阶下的2位学生)我们把后天才形成的反射称为后天性反射,又叫条件反射。

【设计思路】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灵机一动:何不把各种反射名称写在纸上发给他们呢?再要求学生根据纸上的反射名称来判断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才形成的反射?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对象,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准确选出生来就有的反射有:唾液分泌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而后天形成的反射有:听命令做动作反射、红灯停绿灯行反射,顺理成章地引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名称和概念。再一次地通过活动化虚为实、化难为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思考】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仍记忆犹新。整节课通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师生互动,有生生互动;有一对一的互动,有少对多的互动)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把抽象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学习具体化,把复杂的反射弧描述趣味化。学生们在这节课上的反应是:兴趣是浓厚的,热情是高昂的,思维是活跃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通过这些活动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充分还给学生表现的权利,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满足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时学生就由“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主动者”,而学生的积极反应也会使老师心情振奋,形成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产生正效应。

从这节课的磨课过程及其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只有真正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用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设计打造精彩课堂,才能够把握新课程的主旋律,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江苏扬州225000)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核心素养发展
区域发展篇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