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智障学生心理教育

2020-06-23 09:31陈蓉
文理导航 2020年23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教育

陈蓉

【摘要】融合教育是一种创新型的特殊教育理论和方法,倡导让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在普通班级当中和正常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融合教育的推进落实,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系统正向转变,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促进普通和特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融合教育的推进实施当中,对智障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智障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担当起自身的教育责任,借助语文学科平台推进心理教育,让智障学生得到全方位指导和帮助提升其身心素养,促进教育系统的发展壮大和创新。

【关键词】融合教育背景;智障学生;心理教育

融合教育在现代教育当中备受关注,是对特殊教育进行创新变革的突破口,要求让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级,和普通学生进行共同学习与进步。这里所提到的融合教育并不是只是安置好特殊学生,而是要真正顾及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得到更加优质的学习服务。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面对智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在教学指导当中要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在学习成长当中存在的不足,开展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心理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普通班级,和普通学生形成一个合作学习统一体。

一、融合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融合教育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世界性教育思潮,提倡要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求,推动特殊和普通教育融合。融合教育的内涵是让特殊学生在正常教育环境之下,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要求普通学校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教育,让他们在普通教育环境当中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融合教育是对特殊教育进行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让特殊和普通教育逐步合并形成一个统一体系,为身心障碍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融合教育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潮流背景之下,已经逐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面对当前智障学生和其他特殊学生有所增加的情况,推进融合教育可以让更多特殊学生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让普通学生接受特殊学生,使得智障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广阔的情感互动空间,逐步改变自我空间意识状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融合教育能够让智障学生逐步被普通学生群体接受,让他们得到启发,逐步融入社会,培育完善的人格,在学习和康复当中掌握社会法则,掌握与他人沟通相处的方法,增强自立自理能力。现如今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和大的教育环境,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为特殊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义

智力缺陷造成的智障学生在认知方面体现出较为迟钝的特征,智障学生大脑神经有着较大的惰性,心理层面上往往缺少追求与期待,所以在日常学习当中会体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不足,依赖和惰性强,情绪变化多且容易冲动等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是融合教育背景之下学校教育要高度关注的内容与必须完成的任务。智力残疾是智障学生先天不幸的体现,这一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无力改变的状况,而教育者可以从心理健康视角出发,加大对智障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有效矫正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避免他们从生理上的残疾转向心理上的残疾。智障学生是特殊学生群体当中的一员,他们在学习生活当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和普通学生学习和相处时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打开心扉的话,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给正常学习带来消极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深度结合,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状态,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

(一)基于语文教材开展心理教育

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素质,是融合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制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当中包含着诸多心理教育的契机,完全可以把语文学科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平台,促进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落实。语文教材不仅是必要材料与教学资源,还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信息。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运用,使其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层面上的启发,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消除他们自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建立自己的追求,向普通学生看齐。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利用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到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与着力点,让学生不仅掌握其中的语言知识,又能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例如,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为了让学生对徐悲鸿的精神进行学习,启发智障学生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立志努力奋进,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是什么?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外国学生,面對获得突出成绩的徐悲鸿,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如果你是徐悲鸿,你又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做哪些努力?这几个问题可以充分启发学生,让智障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得到鼓舞,学习主人公的精神。

(二)尊重学生个性落实心理教育

智障学生虽然在智力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每个人也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看到他们的优势,并让智障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整个集体当中的价值,最终培育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教育有效性。虽然智障学生在智力层面上和普通学生有差距,但是他们也是一个独立个体,拥有独特个性,有着各自的特长与优点。所以为了在语文教学当中落实心理教育,语文教师要真正走进智障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人格,赞赏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让心理教育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学《说勤奋》时,教师可以在智障学生群体当中找到一个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表现勤奋,不断缩短自身与普通学生差距的案例,并让学生以这位同学为榜样,学习勤奋努力的品质,同时增强智障学生群体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有优势和特长的,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三)加强师生互动优化心理教育

智障学生的身心特征决定了在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要运用特殊性的方法,不能够局限在课堂式的知识讲座层面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也不能够在设置心理咨询室后,等待学生主动咨询。因为智障学生通常不知道,也往往不会承认自身的心理缺陷,于是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朝夕相处,在和学生交流当中进行密切观察,并针对他们显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空洞说教的情况,让学生能够打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流露内心想法,让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必须秉持平等原则,做到一视同仁,用教师的爱心和关怀得到智障学生的积极配合,消除他们的不健康心理。

智障学生有先天性生理缺陷,本身在智力水平方面就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他们在和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与障碍,这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很多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能够有效完成语文学习的各项任务,也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顺利的沟通相处,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受到影响。所以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要保证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进行密切结合,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心理指导,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学生适应新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南通226500)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心理教育
浅谈小学教育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