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常态”,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06-23 09:31蔡娟
文理导航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新常态心理健康

蔡娟

【摘要】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一直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集万分宠爱于一身,家庭教育匮乏,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对压力与挫折的承受能力,导致诸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聚焦“新常态”这一特殊时期,对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途径,以期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新常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在新常态背景下,小学生因为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家庭教育匮乏等原因而出现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已屡见不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阶段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防范与干预措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聚焦问题,正视新常态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内容空洞,实用性不强

当前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将教学内容“填鸭式”的一股脑带给学生,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不好接受,甚至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对尚处于心智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如果一味的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一名小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成长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必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小学心理健康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又要能够设计丰富的教学模式。

(二)方式单一,格式化教育

大多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对学生直接告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付出和小学生的收获不成正比,并且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要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开展简单易懂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随意,约束力缺失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正在逐步成长当中,如果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理论化程度较高,就不容易让小学生掌握如何更好的控制自身心理。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任课教师的教学不严谨,计划不细致,效果不太好。

二、真抓实干,优化新常态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宣传,家校携手共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上升期阶段,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乃至是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都还没有提升到足够重视的程度。學校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简单教条的初级层次,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也缺乏专业性。家庭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不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缺乏认识,没有形成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体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保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坚守学校和家庭两个阵地。学校要借助多种媒介方式加强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意义,比如宣传栏张贴画报、网站发布信息等。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与家长加强相关信息的交流。帮助家长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掌握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方法。通过家校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多元活动,丰富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的选择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应当首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小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心理活动的来龙去脉,帮助小学生排解消极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让每一名小学生愿意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自己心理不断成长。

小学生的学习教育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的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较好的教学质量。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关键的成长期,如果学校和家庭没有予以深刻的认识,就容易影响小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树立。学校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办,而且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手段科学,内容丰富,因人而异,引导每一名小学生都具备健康坚强的心理。任课教师不能给小学生高高在上的印象,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倾诉欲望,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小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教学内容的传授可以结合丰富的活动进行,比如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小学生的体魄,锻炼小学生的精神。再比如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信心。

(三)培训技能,创新教育方式

在对现有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小学受限于资金的投入,很难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相关设备的配备。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面向小学生开展教学时,往往是照本宣科或者空有一腔热血但是不能按照小学心理健康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活动。这都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建设,并且容易导致小学生对课程产生抗拒心理。小学必须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内容通俗易懂,活动开展方式有趣新颖,切实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欢快的气氛中,让每一名小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美。承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更加科学合理的将心理健康知识贯穿于活动当中。

(四)强化管理,定期交流探讨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校要有一套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课程开展更加合理有效。管理制度当中应有细致的考核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全流程中发挥指挥棒作用。考核的内容应当能够真实反映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能够科学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通过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进行掌握,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强化交流沟通,始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保持关注。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辅导组,成员主要包括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人员,组长必须具备专业的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通过该小组富有成效的工作,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初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特殊时期,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奠定心理健康基础,为每个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卫萍,陈雪梅.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65- 69

[2]李小霞.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5,15:142- 143

[3]刘建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55- 56

(张家港市云盘小学,江苏苏州215600)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新常态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