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

2020-06-23 09:31崔红霞
文理导航 2020年23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探究能力小学

崔红霞

【摘要】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小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老师缺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意识,而本篇文章主要就是探究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探究能力;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科学学科而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应该进行相应的改正。

1.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科学实践流于形式,对于小学科学学科而言,实践的内容比较多,通过科学实验,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出来,但是大部分实验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没有增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小学科学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没有充分的引导学生,缺乏实事求是的教学流程,不利于小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其次,老师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由于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而老师也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因此教师很难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再占据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1开发学生的潜能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必须将自身的观察目标明确出来,制定出科学的观察记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耐心,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多多动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物品,钩码,小盒子,测力计,粗砂纸,细砂纸以及不同质量的物体,把测力计的不同数值记录下来,然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系,同物体的重量也有关系,进而通过对比,进一步得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重量越轻,摩擦力越小,然后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以发现,之所以鞋底的设计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人滑倒,而游乐场的滑梯非常的光滑,就是想将摩擦力减少,如此一来,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2. 2规范操作流程

在科学课程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问都应该认真的回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能力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导体》内容时,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一观点举例说明,当取出被水浸湿的毛巾也会导电的时候,其他的学生也会产生疑问,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地鼓励学生,让他们继续拥有这种质疑的态度,从而进一步深化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关知识。另外,对于小学科学学科而言,离不开演示实验,要想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就必须要将操作流程得以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必须具备实验探究的机会,而老师就应该为学生多多提供这种机会,将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起来。

2. 3利用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无穷的探索欲与好奇心,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利用题材丰富的科学实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供学生各种机会,培养自身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比如在磁铁实验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多个磁铁进行吸铁实验,在七色光实验中,为学生制作彩虹。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比如在学习土壤知识时,引领学生去感悟大自然,参观学校,观察学校草坪、湿地,感受不同地区土壤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属于科学探究的工具,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很多科学家都是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从而发现了伟大的成果,比如居里夫人通过实验发现了镭,贝尔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话,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从小就要引导学生多多动手实验,让他们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感受到实验中的乐趣与魅力,将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开。比如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从家里去寻找一根新买的铁钉,然后让学生放在空气里,或者盛满水的碗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去观察,看看铁钉是不是生锈了,并询问学生,思考一下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可以发现有的学生的回答非常有价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铁钉如果长时间放在空气里或者水中就会生锈,主要是由于铁钉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与探究,找到正确的答案,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2. 4增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规范自身的探究行为,比如在学习光成像知识时,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去学习凸透镜、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不同,让学生从放大镜、近视镜、化妆镜去探究,去总结规律,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进步,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探究出新的方法,将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

2. 5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之中处处都有科学,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知识,并且拥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将学生对生活中所涉及的科学现象的敏感度增强。比如,在夏季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一直放在外面的馒头是怎样发霉的,并且让学生去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引导学生去查看资料,亲自做实验,有的学生会在塑料袋里装馒头,再将装有馒头的塑料袋放进密封的容器里,过了两三个小时,馒头发霉了,还有的学生会把馒头放在餐桌的椅子上,第2天早上馒头会发霉。主要是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微生物,因此食物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微生物会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得以破坏,从而产生化学反应,通过这样的实验,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 6有效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

对于科学学科而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让学生通过实验,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更加深刻,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选用基础的探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探究目的,比如在六年级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学习中,发现水堤里虽然有很多微生物,但是仅靠肉眼观察是观察不到的,所以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显微镜,准备好纯净水和自来水,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两杯水的差异,学生会发现用肉眼观察两杯水没什么不同,因此学生就对显微镜产生了好奇,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显微镜展开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探究材料,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3.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观察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观察记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让他们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感受实验中的乐趣与魅力,增强师生互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规范自身的探究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有助于学生的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兆宇.小學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研究[J].好家长,2019,(15):P.70

[2]彭彪.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4(08):170

[3]兰静.浅议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才智,2015(35)

(河南省舞钢市第一小学,河南平顶山462500)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探究能力小学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