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

2020-06-24 03:53曾祥燕
关键词:胰岛空腹胰岛素

曾祥燕

(汶上县义桥镇卫生院,山东 济宁 272511)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大量实践结果均证实,超过一半的患者在2年内,便可通过饮食限制、适当锻炼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状态下[1]。这一方法也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并采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28例,年龄36~67岁、平均51.2±4.3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7±0.5个月。患者并无慢性并发症发生,均为初次接受治疗,愿意配合治疗方法和随访观察。将有肝肾严重疾病、酮症酸中毒等疾患排除在实验外。

1.2 强化治疗方案

入院后,饮食、运动和健康宣教是治疗的前提基础,另外,采取胰岛素泵输注,或是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开展强化治疗。在强化的初始阶段,采用胰岛素泵,一般在1~2周以后,转变为采取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法,每日三餐之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晚间入睡之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针对肥胖患者,可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血糖水平以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8.0 mmol/L作为判定达标的标准。每天叮嘱患者定时用血糖仪监测手指末梢血糖,每天7~8次。当血糖达标之后,于糖尿病专科门诊继续随诊,监督强化治疗,定期每个星期进行1~2天的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量逐渐减少,直至最后彻底停止使用。强化治疗期未达到3个月的患者,当每天胰岛素用量低于15 U时,便可考虑终止强化治疗,以继续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的方法来管控血糖,并随时观察血糖水平的变化。强化治疗达到3个月后,还未停药者改为常规治疗。

1.3 随访指标

随访时间36个月,长期缓解率评判标准:通过标准餐试验,若空腹血糖值低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值低于10 mmol/L,且持续未应用降糖药物,则判定为长期缓解,否则判定为未缓解[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 19.0进行总汇处理,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长期缓解情况统计

72例患者,长期有效缓解者57例、长期缓解率79.2%,未缓解15例、未缓解率20.8%。

2.2 缓解与未缓解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对比

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治疗后在血糖水平值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脱药与未脱药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对比( ±s,mmol/L)

表1 脱药与未脱药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对比( ±s,mmol/L)

分组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缓解组 6.2±0.5 7.5±0.6未缓解组 9.7±0.7 10.2±0.8 t 18.196 12.075 P<0.05 <0.0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而对病理学分析来看,糖尿病发生的初期阶段,胰岛β细胞损害有可逆性,也就是说,若能尽早实施干预治疗,一方面有利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另一方面更是有利于帮助患者改善其长期预后。

以往临床多是采取长期药物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案,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疾病,但当发展到胰岛细胞遭受损害的阶段,尤其是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后,便会因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容易并发诸多不良症状。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快速缓解高糖毒性,使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在疾病还未发展严重的情况下,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继而作用于血糖水平的改善[3]。上文有证:针对予以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了长期缓解的患者,其血糖控制情况要明显好于未缓解者。

可见,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起到长期良好控制血糖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胰岛空腹胰岛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空腹喝水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