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前麻醉雾化方法在纤支镜检查应用中的比较

2020-06-24 03:53吴兰苑刘海莲
关键词:雾化器镜检查利多卡因

吴兰苑,罗 芹,刘海莲

(兴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500)

目前国内常用的纤支镜术前麻醉方法有可待因、利多卡因、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等等很多种,如果麻醉效果不好,不但会增加检查成本,还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抑制,更是会威胁到生命[1]。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口服可待因加利多卡因雾化,其局部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高,检查项目完成率也比较高;临床上关于术前局部麻醉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超声雾化和射流雾化[2]。本研究选择在我院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种术前麻醉雾化方法的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最适合的雾化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及客观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7月的纤支镜检查病例共有1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70例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1.4~68.5岁,平均(43.9±8.8)岁;32例为肺占位病变,22例为肺炎,10例为肺结核,6例为肺不张。B组70例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22.1~69.4岁,平均(44.5±9.4)岁;30例为肺占位病变,23例为肺炎,11例为肺结核,6例为肺不张。纳入标准:因咯血、咳嗽或肺部阴影等疾病需要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排除标准:严重脏器衰竭、免疫功能或凝血障碍患者。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患者实施支气管镜检查时需空腹、禁饮食6 h,术中吸氧,检查其血氧、心电及血压情况。两组患者在纤支镜检查前30 min实施雾化,其中A组患者均实施超声雾化方案:口服可待因2片(国药准字H20073626,陕西九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 mL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0920107,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与2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实施超声雾化,注入气动雾化器中装好喷雾器,接上口含器,打开气动雾化器开关,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嘴巴包紧雾化器后深吸气,然后摒住气,再缓慢轻呼气,连续使用20 min。B组患者均实施射流雾化方案:口服可待因2片(国药准字H20073626,陕西九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 mL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0920107,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加入射流式雾化器中,利用氧气作为动力持续雾化吸入,流速5~8 L/min,患者嘴巴包紧雾化器后深吸气,然后摒住气,再缓慢轻呼气,20 min药液耗尽。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3]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持续有效麻醉时间、麻醉5 min后的指脉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其中麻醉效果中优:咽喉部麻涩感明显、吞咽困难,出现轻微的咽喉刺激反射,不足5次的刺激性呛咳,纤支镜一次性过声门段,通过鼻腔、声门及支气管偶尔出现轻度呛咳,无明显憋气、紫绀,顺利完成检查。良好:咽喉部出现麻涩感、存在一定的咽部刺激反射、恶心,纤支镜不能一次性通过声门,刺激性呛咳超过5次,有紫绀和憋气,需补注利多卡因重复麻醉。无效:咽喉部未出现麻涩感,发生明显咽部刺激反射、频繁刺激性呛咳和恶心,精神恍惚,有窒息感,无法完成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且数据属于正态分布,满足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麻醉效果对比

A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80.00%)高于B组麻醉总有效率(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麻醉效果对比[n(%)]

2.2 麻醉后5 min持续有效麻醉时间及相关气血指标对比

A组患者麻醉后5 min持续有效麻醉时间低于B组,而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麻醉后5 min持续有效麻醉时间及相关气血指标对比( ±s)

表2 麻醉后5 min持续有效麻醉时间及相关气血指标对比( ±s)

组别 n 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呼吸频率(次/min)心率(次/min)指脉氧饱和度(%)持续有效麻醉时间(min)A组 40 85.9±7.2 141.5±7.8 92.9±5.5 21.3±2.5 95.6±8.4 16.5±3.5 B组 40 73.3±6.8 129.8±7.5 95.3±6.2 15.3±2.1 80.5±8.0 21.8±3.9 t 8.047 6.838 1.831 11.623 8.233 6.397 P<0.001 <0.001 0.071 <0.001 <0.001 <0.001

2.3 不良反应对比

A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2.5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 论

我国肺部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纤支镜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从而提高肺部疾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纤支镜检查是诊断、治疗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不适,因此术前局部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咳嗽,减少气道痉挛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4]。目前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雾化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超声雾化和射流雾化,国内外研究显示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超声雾化颗粒大,主要雾化麻醉在咽喉部和大气道,同时湿化效果好,对粘稠的痰液湿化效果好;而射流雾化不需要稀释,颗粒小,容易到达小气道及终末支气管,,目前这两种雾化方法均大量应用于临床,然而对两种雾化方法优势和不足研究并不多[5,6]。

本研究发现,A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均高于B组;而A组患者麻醉后5 min持续有效麻醉时间低于B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是射流雾化不需要稀释,颗粒小,容易到达小气道及终末支气管,同时局部药物浓度大,麻醉效果更好,同时以吸氧方式进行,既增加了血氧浓度又改善了缺氧状态,而适用于纤支镜下活检、刷片、取异物[7]。

综上所述,超声雾化更适合用于纤支镜检查的吸痰,而射流雾化更适用于纤支镜检查时活检、刷片、取异物等项目。

猜你喜欢
雾化器镜检查利多卡因
不同射流雾化器对银黄吸入溶液体外雾化特性评价的影响
利多卡因通过LncRNA H19/miR-671-5p 分子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雾化器结构参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性能影响研究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水温对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