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联合健康生活方式对性早熟的影响

2020-07-01 09:15陈小兰黄连红曾倩陈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病症保健家属

陈小兰 黄连红 曾倩 陈霞

性早熟是指儿童青春期提早出现,即女性儿童在8 岁之前出现了与年龄不符的第二性征,如乳房增大、腋毛生长及出现月经等;男性儿童在9 岁之前出现阴囊及睾丸增大,但位置比较私密,不容易被发现,当出现明显特征,如有喉结、长胡子等病情已发展为中后期[1-2]。若儿童有性早熟病症,可能是儿童体内有肿瘤存在,因肿瘤分泌类似性激素物质,引发儿童性发育;同时造成儿童体格增长过早,其生长期缩短,最终造成儿童身高低于同龄人;再加上儿童性特征虽提前发育,但心智仍处于实际水平,过早的性成熟发育,会造成儿童心理障碍,影响儿童生活及学习;对儿童而言,性成熟的提前发育,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临床儿科、儿童保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3]。具目前大数据统计显示,儿童性早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最常见的为特发性中枢性早熟,占性早熟发生率的92%。有相关研究认为其病发因素与儿童的因素、运动及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3],本文以362 例儿童为例,探讨儿童保健联合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0 ~10 岁儿童;(2)无遗传病史;(3)未发生性早熟提前者;(4)家属详细了解探究目标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与其家属沟通存在障碍者;(2)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试验者;(3)不愿配合接受干预者。临床性早熟诊断标准:女性儿童8 岁前有乳房及阴毛发育或10 岁前有月经初潮;男性儿童9 岁前有变声、睾丸变大等症状。本次试验拟定方案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选取健康儿童362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1 例,对照组男95 例,女86 例,年龄2 ~9 岁,平均年龄(6.24±3.16)岁,观察组男89 例,女92 例,年龄2 ~10 岁,平均年龄(6.49±2.43)岁,两组儿童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其工作包含:(1)体格测量:测量患者体质量、身高、头围及胸围等指标,必要时测量上臀围及坐高。体质量是测量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其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大脑发育不全时,易出现小头畸形,但头围过大易出现脑积水;胸围代表着胸廓与肺的发育情况;坐高的增长反映着脊椎和头部的增长。通过对儿童的体格测量,掌握儿童的生长情况,判断是否有身体异常及病症出现。(2)全身体格检测:儿童头颅和五官检查、扩胸及心肺检查、肺部脊椎和四肢检查等,通过多项检查尽早发现,儿童各部位或器官的异常,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4]。(3)实验室检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进行微量元素,血铅、营养摄取评价及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4)保健指导:对儿童的喂养、营养、疾病预防及智力发展等方向进行了促进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1)健康生活方式:①刷牙:由家属监督,在饭后三分钟进行漱口、刷牙。因这个时间是口腔内食物开始分解的时间,其产生的酸性物质容易腐蚀牙齿,造成牙齿受到损伤。同时夜晚要刷牙,因白天吃的东西会堵塞在牙齿缝隙中,若睡前不刷牙,食物通过一夜的腐烂发酵,导致口腔内细菌大量增生,严重时出现牙虫或牙周炎等病症。②多吃水果。根据我国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天天吃水果。在餐前吃水果,利于控制进餐总量;而两餐之间吃水果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获取丰富营养。果汁不能替代水果,应尽量吃完整的水果,少喝果汁,即使是纯果汁也要少喝。③多吃全谷物,杂粮杂豆替代精米白面。④定期进行中强度的运动锻炼,时间可定在傍晚锻炼,因此时人的味觉、视觉等感觉最为敏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率、血压都比较平稳,适合运动锻炼。⑤睡眠:于中午11 点到下午1点,进行午睡,对心脏有好处,饭后半个小时就可以小睡一会儿,以30 ~40 min 为最佳,晚上则以9 点为最佳,因深睡时间是半夜12 点到次日的凌晨3 点,而人在睡后1 个半小时进入深睡状态。(2)性早熟知识:与儿童家长积极交流,获取信任感,发放性早熟宣传手册,并建立QQ 群和微信群等。儿童保健医生在群内不定时发布性早熟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让儿童家属与医生共同完成性早熟的预防、识别及观察,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干预,同时对儿童发现性早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做到对性早熟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危害性。(3)问卷调查:自拟问卷,以保健专家的经验及相关知识制定问卷,其包含:家长性早熟知识的知晓程度、其治疗效果、与性早熟相关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方面:是否使用塑化制品、是否观看感情类节目、睡眠习惯及运动情况等;在饮食方面:是否食用反季节类蔬菜、营养滋补品、食用防腐剂、色素等),经专家讨论、修订后形成正式问卷。分发与社区内儿童家属填写,问卷当场收回,经问题反馈,实施针对性健康生活方式及性早熟相关知识指导。经一段时间指导干预后,再次填写问卷,实际掌握家属认知情况。

表1 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干预前、后的性早熟知识知晓度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 (分,)

表1 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干预前、后的性早熟知识知晓度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 (分,)

组别 例数 儿童家属性早熟知识知晓度 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81 65.32±6.39 72.36±5.64 23.26±3.21 32.16±3.46观察组 181 65.13±5.61 92.35±5.43 23.16±3.42 51.32±3.42 t 值 - 0.301 34.351 0.025 52.985 P 值 - 0.764 0.000 0.980 0.000

1.3 观察指标

(1)统计记录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干预前、后的性早熟知识知晓度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性早熟知识包含性早熟病因、病症及预防知识等,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其知识掌握度越好。健康生活方式包含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共11 项,每项分为经常5 分,偶尔3 分,不0 分,满分55 分,分数越高,其生活方式越健康。(2)记录比较两组儿童性早熟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系统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干预前、后的性早熟知识知晓度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

干预前两组儿童家属性早熟知识知晓度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儿童家属性早熟知识知晓度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儿童性早熟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性早熟儿童0 例,其发生率为0;对照组性早熟儿童2例,其发生率1.10%。观察组性早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性早熟不仅影响儿童的生理特征,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危害性极高,为有效预防儿童性早熟事件发生率,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关键[4-5]。故加强性早熟病症的病因及危害性效果知识宣传,同时借助政府的力量,控制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借助宣传手册、微信及QQ 群、组织大型健康生活方式讲解讲座等多种渠道,向儿童家属宣传[6-7]。促使家属做到以下措施:避免一次性塑化用品的使用,特别是采用微波炉加热,避免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8-9]。在物品清洗上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因肥皂水经排放后能被微生物分解,而洗涤剂不能,多使用肥皂清洗,减少环境污染因素。减少儿童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养成熄灯睡觉的好习惯[10-11]。儿童食物摄取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类食物的摄取,并培养儿童运动习惯,防止儿童出现肥胖情况。避免儿童接触具有性刺激的信息,实施正确的性教育。若儿童病发性早熟,应及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查看病发原因,防止因肿瘤引起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12-13]。若儿童有病发性早熟的迹象,应及时就医检查,促进病症的早发现、早预防。遵医嘱合理治疗、用药,避免出现医源性性早熟发生。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宣传,提高家属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从而提高儿童病症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性早熟的危害性[14-15]。

本试验中,观察组儿童家属性早熟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儿童性早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儿童保健联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提高儿童家属对性早熟相知识的知晓度,促进家属对儿童是否有性早熟症状进行有效掌握,其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儿童性早熟病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医生及儿童家属的参与下,将儿童保健与健康生活方式有效结合,从而降低儿童性早熟的病发率,有效预防、干预,从而降低性早熟的危害性,为有效预防儿童性早熟病发情况,提供切实可靠的有效依据。

猜你喜欢
病症保健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青春期病症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